中國山水畫藝術源遠流長、風格多樣,唐代有富麗堂皇、色彩濃郁的金碧山水,北宋有氣勢雄渾紀念碑式的全景山水,元明時期出現(xiàn)了聊抒胸臆、注重筆墨的逸筆山水,唐宋以來豐實多彩的山水畫形成及歷代繪畫表現(xiàn)手法各異,在筆墨技法上難以整合協(xié)調,明清以來,畫家們根據自身條件和藝術旨趣對前輩畫派有選擇性的學習模仿,如董其昌、王時敏喜好元代黃公望,查士標只學倪云林,袁江、袁耀專仿宋人畫風。
《山光晨曲》120x240
從中國繪畫的主題內容看,大致是:五代以前以人物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為主,宋代是山水、人物并盛的時期。從中國繪畫表現(xiàn)形勢和技法看,五代以前以色彩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為主,宋代是色彩水墨交輝的時期。水墨技法在山水畫上飛躍發(fā)展,不但豐實了山水畫的精神內容,并帶動了其他畫種的發(fā)展,對造型藝術的發(fā)展來說也是做出了貢獻。
《萬里云羅曙照輝》180x300
《海闊天空》380x500
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筆能傾覆山川之勢。清代畫家惲南田有言“有筆有墨之畫”,這說明了“筆墨”的重要性,也很好的恒定了中國畫的境界始點?!岸P墨、識筆墨、解筆墨”是畫家之起點。中國畫最難表現(xiàn)的是意境,意境表達是中國畫的核心思想,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畫又稱“寫意畫”的原因。
《大壑雪齊》96x180
《瑞雪初融》98x98
中國畫的關系是“筆墨”關系,突破時代壁壘只能靠“筆墨語言”的變化,每個時代的節(jié)點都會出現(xiàn)屬于這個時代的“筆墨語言”,意境的產生是依靠“筆墨”來實現(xiàn)的,因此,“筆墨”的認識以及運用的熟練程度就基本決定了中國畫畫家的高度。
《天光云影》180x300
所謂境界,是由地形、山勢、林木和千奇百狀的環(huán)境構成的,通常畫之境界有三,其一可觀、其二可居、其三可游,畫幅中依景取勢,情景相連,繁簡相應,前后相隨,高下相宜,錯縱隱顯,藏露成陣,境出境入,意趣不斷,故能出人意料,引人發(fā)思,神游其間,在詩意的天地中藏云走霧,追風逐雨,望之無形,思之有理,產生聯(lián)想,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千山萬水聯(lián)系起來。
《潤雨潤鐵槎》98x180
《江山萬里基業(yè)永固》160x380
山水畫家要遍讀古今畫論,深研古今之法,不拘一家,在畫法中求理,于筆墨中悟道,在精研傳統(tǒng)技法的同時,又行萬里之路,深入觀察,理解自然,不斷創(chuàng)新,在山水畫筆墨技法上,傳統(tǒng)精神和時代風貌得到統(tǒng)一和升華。
《云霧共頃三月酒》180x380
中國畫的工具和技藝“澄懷觀象以筆墨精神釋道”表現(xiàn)了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和感悟,不入俗流,特立獨行,游歷名山大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功力深厚,法度謹嚴。出入傳統(tǒng)諸法,而自創(chuàng)新境,使其山水畫變化多端,丘壑深具,氣勢雄渾蒼茫,筆墨清邁俊逸,意境幽運清新,色彩素雅渾樸,飽含鮮明的個性與靈魂,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扶搖九萬里》96x180
《鐵槎云涌》96x180
《滿谷云山起》90x180
《鐵槎秋雨》160x240
《萬里長江天際流》180x250
《縱目澄霧萬里峰》96x168
《春潮融雪》200x380
《大東勝境》96x180
《山光盡悅目》96x180
王昭燦,男,1955年生,山東威海人,1980年自專業(yè)美術學校畢業(yè)后相繼就學于中央美院研究生班,中國畫研究院研究生院?,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水畫研究院副院長,藝術研究院委員,,國際名人書畫家聯(lián)合會副主席,日本東京國際美術會副會長,香港國際畫院山水畫藝委會委員,中韓東海畫院院長,享受政府津貼畫家。
1985-1995年,在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28家省級出版社出版720副,在《文化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及各類刊物雜志發(fā)表作品300多副,被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多件作品在國際國內獲大獎,《漁民節(jié)》、《盛世高歌圖》分別獲文化部、中國美協(xié)六屆、七屆全國年展銀獎、銅獎。《雪域高峰》獲全國體育書畫大展金獎,被授予“中國當代百名杰出藝術家”稱號,以大海為題材的作品《海神》、《?;辍贰ⅰ逗oL》等多福作品在國際書畫大賽中獲獎。多次出訪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新西蘭、意大利、法國、歐洲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及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個人展覽,多副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東京國立博物館、新加坡博物館、韓國金大中總統(tǒng)收藏,曾多次被央視、省市電視臺做過專題報道。
出版刊物有《王昭燦人物畫集》、《王昭燦山水畫集》、《王昭燦水墨藝術》、《王昭燦國畫精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