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在總結(jié)朱明王朝滅亡的原因時,其中有一條就是老朱家吃白飯的蝗蟲太多,把國家財政啃空了!據(jù)某些資料顯示,到崇禎末年,吃皇糧的宗室子弟不下二十萬人。
數(shù)字雖然夠龐大,但一點不奇怪,十幾代人養(yǎng)尊處優(yōu),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正適合繁衍。不過,老朱家人口繁衍速度很不均衡,有人狂生,有人不生,反差極大。比如晉王朱棡一系,幾乎把太原府擠得沒地方容納,而譚王朱梓卻無兒無女。
皇室也是如此,朱元璋生了40多個兒女,一度被懷疑不育的憲宗朱見深也生了20個,就連病懨懨的仁宗朱高熾,都生了17個。反倒是幾個“威武雄壯”的皇帝,比如宣宗朱瞻基、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子女少得可憐。
其實成祖朱棣的生育能力不算特別“寒酸”,他生了四子五女,總量上看算是“及格”吧。不過,仔細看一下他的兒女出生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問題:
長女朱玉英,出生時間1377年,朱棣時年17歲;
長子朱高熾,出生時間1378年,朱棣時年18歲;
次女朱玉貴,出生時間1380年,朱棣時年20歲;
次子朱高煦,出生時間1380年,朱棣時年20歲;
三子朱高燧,出生時間1383年,朱棣時年23歲;
三女安成公主,出生時間1384年,朱棣時年24歲;
四女咸寧公主,出生時間1385年,朱棣時年25歲;
五女常寧公主,出生時間1387年,朱棣時年27歲;
四子朱高燨,出生時間1392年,朱棣時年32歲。
朱棣42歲登基稱帝,64歲駕崩,做了22年皇帝,期間冊封了一堆嬪妃,光是給他殉葬的就有38人。而且朱棣的嬪妃是“滿漢全席”,除了漢女,朝鮮族、女真族等異族女子都齊備,為何二三十年生不出一兒半女了呢?
最勁爆的說法是朱棣“不行”了!
據(jù)傳,永樂十九年(1421年),紫禁城發(fā)生了一起駭人的屠殺案,2800名宮女被集體處以磔刑,朱棣還親自上陣,殘忍至極。
朱棣為何這么殘忍?原來九年前他的愛妾權(quán)貴妃(朝鮮族)病逝,一個呂姓嬪妃指控,呂婕妤(朝鮮族)伙同宦官金得、金良,以砒霜毒殺了權(quán)貴妃。
朱棣一怒之下,將呂婕妤及相關(guān)涉案人員數(shù)百人全部處死,包括呂婕妤的母親,都被從朝鮮抓來受刑。
不過一次宮女之間的偶然斗嘴,卻揭開了這起案件的真相。原來這是一場冤案,當初這位呂氏嬪妃想巴結(jié)呂婕妤往上爬,卻遭到了冷眼,由此對呂婕妤懷恨在心,故意構(gòu)陷呂婕妤毒害權(quán)貴妃。
朱棣勃然大怒,嚴加拷問之下,又發(fā)現(xiàn)了更大的秘密:這位呂氏嬪妃與魚姓太監(jiān)結(jié)成“對食”。上梁不正下梁歪,呂氏身邊的宮女有樣學樣,集體向主人學習,結(jié)“對食”成風。
朱棣大發(fā)雷霆之怒,于是就發(fā)生了前面的殺害宮女案件。就在殺人現(xiàn)場,一名憤怒的宮女抱著魚死網(wǎng)破的心態(tài),當著朱棣和眾人的面高喊:
“自家衰陽,故私年少
寺人 ,何咎之有!”
你自個兒不行了,我們也有需求啊,跟太監(jiān)們對食有什么錯?哇塞,原來背后還有這么勁爆的頭條新聞!難怪堂堂大明皇帝三十年不生一兒半女,原來是個“空心大蘿卜”。
不過,這則故事恐怕不靠譜,它記載于《李朝實錄》,而不是《明史》、《明太宗實錄》。
基于朝鮮與中國的關(guān)系,《李朝實錄》確實記載了大量明朝時期的中國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過其中的很多內(nèi)容純屬以訛傳訛,甚至前后矛盾,很不靠譜。
也不難理解,朝鮮史官沒辦法到中國來核實,資料獲得都是通過來過中國的朝鮮人口述,甚至轉(zhuǎn)述,“實錄”變成了“故事會”。
比如朱棣殺害宮女時間,《李朝實錄》說來自于一個叫金黑的朝鮮女人,明仁宗期間她曾在宮中當乳母。可事實上,這位金黑是明英宗時期的乳母,仁宗時期她媽可能都沒出生呢。
再比如說權(quán)貴妃事件,她隨朱棣北征,死在了歸途中。呂氏一個不見記載于《明史》的小角色,有可能獲得隨軍的榮譽嗎?即便有,半路上她怎么有機會去買砒霜?又是怎么認識提供砒霜的山東銀匠?
《明史》以及國內(nèi)各種野史都沒有相似記載,“金黑”哪里來的信息源呢?因此這個故事很不靠譜。
那么,朱棣身邊美女如云,為何就“封山”了呢?怎么還不如病秧子的兒子了呢?其實朱棣表面英武,事實上由于超負荷的壓力,導致他的健康狀況非常不理想。
朱棣的一生可謂“戰(zhàn)斗的一生”,他幾乎半輩子在路上。
朱元璋對兒子們的要求很嚴,朱棣16歲就被“下放”到鳳陽體驗生活,在那里度過了三四年。他20歲就
39歲舉起“靖難之役”的大旗,三年苦戰(zhàn),終于“修成正果”,穿上了龍袍??墒沁@不是他安逸生活的開始,而是另一場征程的開端。
從永樂七年開始,朱棣五征漠北,數(shù)次巡視北京,留在皇宮的時間不到一半,期間都是太子朱高熾監(jiān)國。期間最長的一次長達三年之久,朱棣要么在路途顛簸,要么在大漠跟蒙古人打仗。
這僅是身體上的煎熬,精神上的折磨更不容忽視。1392年朱標去世,為了儲位,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和朱棣之間展開了暗戰(zhàn)。據(jù)《明太宗實錄》記載,朱棡在朱棣身邊安排了眾多密探,不斷給他下絆子。
朱允炆即位后,立刻展開削藩行動,眼見兄弟們一個個家破人亡,朱棣被逼得裝瘋賣傻以避禍。靖難之役中,他又數(shù)次瀕臨絕境,若不是奇跡出現(xiàn),朱棣早就找老爸訴苦去了。
即便當了皇帝后也不消停,三個兒子又為儲位打成烏雞眼,朱高燧甚至勾結(jié)內(nèi)官,偽造圣旨,企圖發(fā)動Z變。
據(jù)谷應(yīng)泰的《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朱棣的健康早就亮起了紅燈,他五次北征,三次抱病,以至于回到京城后,朝政也無法處置,只好交給太子。
第五次北征時,朱棣病重,不得不撤軍,最后都沒走出大漠,在榆木川駕崩。
從這些記載來看,朱棣后宮佳麗三千,卻不能再生育的原因一點不復雜,長期奔波于征途的體力透支,和政治斗爭的高壓,讓他的健康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早早地喪失了生育能力。至于那方面行不行,就得問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