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此時進攻豐邑不克,此時秦嘉、景駒這個“楚王”就和項梁的軍隊對峙起來了。項梁聽說秦嘉背叛楚王陳勝,擁立景駒為王的消息,大罵秦嘉實屬大逆不道!項梁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命英布帶兵向彭城進軍攻打秦嘉,秦嘉所部根本不是對手,抵抗不住就逃走了。項梁追至胡陵(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一帶),與秦嘉激戰(zhàn)一天一夜。最后秦嘉戰(zhàn)死,他的剩余軍隊投降了項梁。景駒見秦嘉敗亡,逃到梁地(河南商丘以南)就死了。項梁一戰(zhàn)平定彭城,項羽將來稱西楚霸王后就建都彭城,成為西楚霸王的大本營,彭城的戰(zhàn)略地位可見一斑。項梁整編了秦嘉的部隊,率軍駐扎在胡陵,準備繼續(xù)西進。
劉邦背后失去了秦嘉、景駒的支持,根據(jù)地豐邑還是久攻不克,還有章邯步步緊逼的隱患。好在身邊多了個出主意的人--張良勸劉邦趁勢投靠項梁。劉邦豁然開朗,聽說項梁在薛縣,就和張良帶著一百多名騎兵去拜見項梁。劉邦直言不諱地對項梁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是共同反秦的大事。目前我正處于不利的戰(zhàn)局,希望你派兵增援。”項梁也是急于奠定在南方反秦隊伍中的領(lǐng)導地位,爽快地答應了劉邦的投誠。項梁增派給劉邦五千名士兵以及五大夫級的將領(lǐng)十人。劉邦率軍趁機攻打豐邑,憑借這部分五千援軍,方才收復了豐邑。此時已是秦二世二年三月(前208年4月),雍齒帶上自己的親信投奔周市和魏王咎去了。
范增,居鄛(河南省新野縣南)人,時年已七十高齡,此人一直在家養(yǎng)老,但他好出奇謀。這時他前往薛縣,向項梁獻計。項梁確定陳勝已死的消息之后,謀士范增獻計擁立新楚王,讓項梁召集各路將領(lǐng)到薛縣前來召開軍事會議。此時,沛公劉邦也從沛縣趕來參加。秦二世二年六月(前208年7月),項梁立楚國王族的后代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也號稱懷王,建都于盱眙(今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東北),項梁自稱為武信君(趙王武臣也曾被人們稱為“武信君”)。陳嬰主動歸順項梁,被封為上柱國(上將),賞賜五個縣作為他的食邑;英布被封為當陽君,此人驍勇善戰(zhàn),已經(jīng)成為項梁軍隊的主力;而呂臣卻不被重視。
項梁擁立了新楚王,讓劉邦的謀士張良終于看到了復興韓國的希望。張良因為曾經(jīng)幫助過項伯逃脫秦國的追捕,頗得項梁的信任。張良趁機進言說:“您已經(jīng)擁立了楚王的后人,韓國的多位公子中屬橫陽君韓成最為賢良,可以立他為韓王,增加我們起義軍的力量?!表椓和馀蓮埩紦砹㈨n成為王,韓王又拜張良為司徒(相當于宰相),帶著項梁撥給的一千多人,向西攻略原來韓國所管轄的領(lǐng)地。開始奪取了幾座城池,但隨后又被秦軍奪回去了。從此,張良追隨韓王成在潁川(河南省禹州市)一帶來回打游擊戰(zhàn)。也就是說,張良曾一度離開過劉邦,還念念不忘韓國的復國大業(yè),但結(jié)果是戰(zhàn)績不太輝煌。待張良到河南再次引兵跟從沛公,輔佐劉邦進攻宛城,準備入關(guān)之時,已是秦二世三年六月(前207年7月),時隔整整一年。
章邯殲滅了楚王陳勝后,接著繼續(xù)進兵攻打盤踞在臨濟(河南省封丘縣東)的魏王魏咎。魏王派丞相周市突圍沖出臨濟城,向齊、楚兩國求援。齊王田儋和楚將項它率軍援救魏國。章邯見齊、楚派來了援軍,利用夜色偷襲在臨濟城下大敗齊、楚的軍隊,殺了魏王丞相周市和齊王田儋,魏王咎投火自焚。魏王咎的弟弟魏豹投靠楚懷王,項梁給了魏豹幾千人馬,讓魏豹重新奪回魏國的土地。齊王田儋被章邯打敗遇難后,齊國田榮收集了兄長田儋的殘余兵力,向東撤退到東阿(山東東阿縣)。齊國人對田儋兄弟本來就不滿,趁此機會,就另立已故的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相國,田角的弟弟田間為將軍,以此對來抗諸侯國和章邯。至此,第一波反秦的領(lǐng)袖人物已經(jīng)被章邯收拾殆盡,轟轟烈烈的反秦浪潮勢頭銳減。項梁、項羽叔侄、劉邦、英布、彭越等人都已經(jīng)歸在楚懷王的旗幟之下,與南下的秦軍章邯處于短兵相接的狀態(tài)。
項梁這個時候擁立楚懷王,各地歸順楚國的人絡(luò)繹不絕,勢力空前強大。項梁帥軍隊向北攻打亢父,劉邦的部隊也參加了此役,連取蒙、虞、亢父等城。齊國田榮在東阿遭遇章邯大軍的圍攻,田榮向楚國求救,項梁擔任總指揮,帶領(lǐng)劉邦軍隊一起援救田榮。章邯遭遇項梁如此強勁的對手,一敗涂地,狼狽逃竄。東阿之戰(zhàn)是劉邦參加的第一次直接與章邯主力交戰(zhàn)的戰(zhàn)役,劉邦一部連取陳縣、甄城等地,表現(xiàn)突出,從此也進入將領(lǐng)的核心階層。田榮所部解圍之后,便趕回齊國奪位,殺死齊王田假之后,又另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田榮自任齊相,田橫任將軍。田榮爽約,并未率領(lǐng)齊軍與楚軍合擊章邯。
救援東阿之后,項梁親自率領(lǐng)楚軍追擊秦軍,秦軍退守濮陽,并引水環(huán)城自衛(wèi)。楚軍轉(zhuǎn)而攻打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定陶守軍十分強勁,楚軍暫時不能攻下。劉邦、項羽所部轉(zhuǎn)而向西繞行,企圖切斷定陶守軍的補給線,最后在雍丘(今河南祁縣)城下大敗秦軍李由所部。三川郡郡守李由是秦左丞相李斯之子,此時李斯已經(jīng)被趙高陷害入獄,考慮到李由擁重兵在外,趙高不敢殺李斯。但是,李由急于表現(xiàn),中了項、劉聯(lián)軍的埋伏圈,全軍覆沒,李由被曹參斬殺。李由兵敗的消息傳到咸陽之后,正中趙高的下懷,馬上誅殺了李斯三族。之后,胡亥以趙高為丞相,事無巨細全由趙高決策。
劉邦所部經(jīng)歷了亢父、東阿、城陽、雍丘數(shù)次戰(zhàn)役的歷練,由稚嫩到成熟,逐漸成長為一直經(jīng)驗豐富的正規(guī)軍隊。無論是《項羽本紀》還是《高祖本紀》,此處提及劉邦、項羽,都是劉邦在前,項羽在后,可見項梁十分看重劉邦,他安排劉邦與項羽協(xié)同作戰(zhàn),可能是讓自己年紀尚輕的侄子多向劉邦學習經(jīng)驗。項羽此時不過24歲,過于青澀,還有很多地方尚待磨練,與之相反,劉邦已經(jīng)48歲,他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同時又有很多值得項羽學習的地方,如豁達大度、人脈廣泛、善于團結(jié)下屬等。劉邦曾說“我和項羽當年同時受命于楚懷王,約為兄弟”,大概他們兩人的友誼可能就是這個時候建立的吧。
劉、項聯(lián)軍轉(zhuǎn)而進攻外黃(今河南民權(quán)縣),未能攻下。項梁則親帥英布、蒲將軍等人繼續(xù)攻打定陶的秦軍,項梁多次擊敗秦軍,開始滋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宋義奉楚懷王之名來定陶慰問項梁,提醒項梁注意章邯在濮陽城內(nèi)整軍備戰(zhàn)的動向,項梁不以為然。秦二世二年九月(前208年10月),章邯下令將士嘴里銜枚,夜襲項梁,項梁在定陶城下兵敗戰(zhàn)死。劉邦、項羽聯(lián)軍正在進攻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城),聞知項梁戰(zhàn)死的消息之后,與原陳勝的部將呂臣一道率兵回師東進。待至十月,已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懷王也從盱眙移師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呂臣駐軍在彭城東面,項羽駐軍在彭城西面,沛公劉邦駐守碭郡一帶,諸將英布等人也聚保彭城,做好了對抗章邯的準備。
替人牧羊的熊心被項梁一手扶立為楚懷王,項梁死后,楚懷王終于擺脫了傀儡的位置,為了徹底擺脫項氏家族的影響,首先將項羽、呂臣兩軍合并,使之相互牽制。為了拉攏呂臣,任命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首相)。戰(zhàn)功卓著的項羽則被封為長安侯,號“魯公”,其地位在呂臣父子之下,也沒有給予任何實權(quán)。楚懷王還想拉攏劉邦來牽制項羽,所以封為武安侯之外,還委任他為碭郡長,統(tǒng)帥碭郡的軍隊。這樣一路下來,實際獲利最大的還是劉邦。
從投靠項梁開始,到提升為楚國的鼎力主將,前后也不過半年的時間。天助劉邦,因為這次政治斗爭,平民劉邦再次得到高升的機會,下一步會是封王嗎?懷王獨厚劉邦,壓制項羽的心機非常明顯,但是閱歷豐富、深謀遠慮的劉邦也不會因此得罪實力雄厚的項羽,私下里就主動與項羽拜把子結(jié)為兄弟。這也為劉、項二人后來在楚漢爭霸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