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們追查《晚唐筆記拾遺》和《王霸別錄》的曲折過程,正與黃河(黃陽淞)所撰的《黃天從源流考》中介紹的情節(jié)極為相似。黃河文中說:浪子通過黃玉盤在《黃氏通書》中發(fā)表《浦西黃氏根在邵武》,造說黃杰波盡心盡力為黃天從查尋族源,并在寧化一深山溝里的一位巫老太婆的破木箱中發(fā)現(xiàn)二篇元代的巫氏譜序。以證明黃天從就是黃久安長子建睦的三子,是屬峭山派下:但天從派的宗親為維護族源的純潔和準確性,歷盡艱辛,追根究源到底,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兩篇巫氏譜序’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無此序文存在。其內(nèi)容違背事實,自相矛盾。是后代人杜撰的荒唐之作!欺世之作! 貽笑世人之作!它不足以作天從公裔孫認祖依據(jù)”。禾坪派某些人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采用卑劣的欺詐行為。誘騙那些不明真象的人信以為真,有意搞亂祖源,貽害后人:也使那些認真研史尋源的人,長期消耗精力或奔疲于命,其過大矣! (二)杜撰族源:禾坪派某些人為達到總統(tǒng)東南黃姓歸其派下,又因開派邵武的始祖黃膺、輩份太低、入閩的時間太遲,又據(jù)《黃清老墓志銘》記,最初跟隨王潮兄弟入閩的是峭山的(高)祖父黃惟談(膺)。(轉引黃俊雄、黃香流《峭山公生卒年月官跡考》,據(jù)黃步鑾宗親研究,黃膺是開派六葉黃氏敦公之弟,他們于唐光啟元年(885年),隨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又據(jù)宋慶元二年(1196年)黃行簡的《八閩譜志·序》所記:“始祖五公諱敦,唐末自光州固始執(zhí)其族南依王氏,景福二年癸丑(893年)入閩。”而互為印證也。 膺公是峭公的五代高祖、峭公則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卒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2年),以此年代跟先前入閩的各支比起來,確實太低了,要做東南黃姓的“開基祖”自己也說不過去;所以就把黃巢之亂后入閩的膺公,提高為安史之亂后隨李適入閩。相應也把峭公的生卒年無端提前110多年,讓其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卒于后周廣順三年(953年),把峭公的生卒并提到與其五代高祖膺公幾乎同一時代,其論據(jù)很難說得通。 盡管邵武禾坪派下某些人,把膺公和峭公的生活時代,提高一百多年,但不管怎樣提,跟先前入閩的黃元方公、黃鞠公、黃守恭公,黃春公、黃岸公等各支派,有的還相差數(shù)百年,峭公畢竟還是屬于后來的孫輩,要想做東南黃姓的入閩開基大始祖,確實還不夠條件。他們知道東南一帶的黃姓支系,多屬于紫云五安始祖黃守恭派下;所以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起至90年代,就多次在政府文件上,《福建日報》上,《邵武市志·黃峭傳》以及黃燕熙主編《黃氏通書·黃峭歷史考證》文中,公開撒謊說黃峭山是“著名紫云黃氏的開基始祖”,很奇怪的是:福建臺灣著名的“紫云黃氏“后裔還以峭公為傳世始祖而感到榮耀。這個彌天大謊,沒過幾年又被知情的宗親予以揭破,并公開對其提出勸告,于是這個騙局也就成為一個笑料。 邵武禾坪派的某些人,眼見要把入閩黃姓的后輩的峭山公抬為東南黃氏“太祖公”的黃粱美夢將要破滅,在這個時刻,三明黃杰波(浪子)又于2001年不識相地拋出《黃氏峭山公家傳》,洋洋數(shù)十萬言,其中多是片面杜撰之作,他篡改正史,擅自更改禾坪自己原有的譜牒,確實存在著許多矯枉過正的錯誤。就說其文中即把禾坪各代舊譜中所尊為開基邵武黃氏始祖的黃膺索性避開,因為他確實不適于擔當開基邵武黃姓的重任。所以浪子就請出更早期的黃姓人作為入邵“始祖”?!肚蜕焦覀鳌分杏浻校狐S殉瑯西晉太康六年(285年)為入遷邵武禾坪的第一人,比公認的八姓入閩之一的黃元方公還早30年;第二位入遷邵武禾坪的人是黃裳,這是黃杰波采用上杭黃佳章在《黃氏通書》撰寫《黃氏族譜·總譜》第98世黃裳條中編造于《兩晉之際》黃裳從光州固始入遷邵武禾坪鸛藪林(兩晉時也有鸛藪林這個名稱嗎?——筆者按),成為邵武黃氏早期一派的始遷祖。不過浪子把“兩晉之際”具體定為東晉咸康二年(336年),并說黃元方聞其堂兄黃裳入遷邵武,他也離開福州黃巷,趕到邵武與黃裳同居;并把紫云黃氏始祖守恭公編為:“燕山祖聰公黃元方入邵武禾坪第十三代”。 第三位入遷邵武坎頭是黃志,入遷時間為南朝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他們都比黃膺開基邵武要提早400多年至600多年,這樣邵武作為東南黃姓的“祖地”就可以確立了。黃杰波還捏造:“黃守恭在邵武仁澤鄉(xiāng)迎娶司馬氏,住邵武仁澤鄉(xiāng)不及半年,夫妻相偕入泉州,以司馬氏極豐之妝奩為資經(jīng)商大發(fā),置地千頃”黃杰波等人蓄意搞亂吾黃宗史,邵武禾坪派應該為浪子先生的杰作,記個“特等功”。 (三)、大封宜職;禾坪派下某些人,為了把名不見經(jīng)傳的黃峭山塑造為一個“偉大人物”,以搞轟動效應??晌恍┎幻髡嫦蟮淖谌艘栏狡渑上碌?#8220;光榮感”,還可產(chǎn)生弄假成真的作用。所以一段時間以來,他們把峭公及其子的官職,大肆自我加封?,F(xiàn)將已知的一些有關峭山官銜情況開列一下: (1)、登祥符戊申(1008年)三甲第九名進士,初守江夏有功,遷奎章閣,累官侍郎,待制直學土,尚書仆射,元豐五年.(1082年)追贈少保,謚文烈。(據(jù)黃洽《黃氐族譜·原序》。 (2)、登宋真宗祥符元年戊申第九名進士,初仕江夏太守有功,遷平章閣大學士,至神宗元豐五年追贈少保;謚文烈。誥命詔曰……(據(jù)邵武《禾坪黃氏宗譜》黃震《黃氏族譜序》)。 (3)、峭山三十歲登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乙丑科進士,官授江夏太守。有功封千戶侯,巡撫吳粵等處。至治平四年(1067年)二月十九日,遷平章閣待制直學土兼刑部尚書《此時峭公應是133歲——筆者按》,元豐五年(1082年)壬戍歲十二月二十六日,圣主追封為太子太保,謚文烈(還附上“敕封峭山刑部尚書敕命一道”和“敕封峭山太子少保敕命一道”,(據(jù)《黃氏通書·黃峭山歷史考證》一文。 (4)、宋太祖乾德三年(峭山30歲)中進士,任江夏太守。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峭山63歲,任奎章閣侍制直學士尚書令。乾興元年(1022年)峭山87歲病逝,諸子上奏朝廷,追贈太子少保、謚文烈。(據(jù)1982年,長汀龍崗黃振先校編《黃峭年譜》)。 (5)、峭山宋初登進士第、授江夏太守,官至待制直學士兼刑部尚書。(據(jù)1989年11月編印的《客家姓氏淵源》)。 (6)、峭山,三十歲進士、任江夏太守。六十三歲任奎章閣侍制直學士尚書令。公元1033年,黃峭逝世,追贈太子少保、賜謚文烈。(據(jù)臺灣黃啟瑞《峭公傳略》)。 (7)、峭山,年三十時,登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癸丑,二甲九名進士,初任江夏太守。有功,六十三歲時,宋慶歷六年(1046年)丙戍,遷奎章閣待制直學士,官至工部尚書。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庚戍正月間,偶沾微恙,三子呈奏朝廷,圣主追封為太子少保,謚文烈。(據(jù)上杭南陽黃鶴齡《黃氏宗譜》。 (8)、峭山出生唐季明宗,歷仕后晉、后漢、后周及宋太宗追封待正學士。(據(jù)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編修的《黃氏家乘》。 (9)、唐昭宗時,官工部尚書,鈐轄浙江兩廣軍務。(據(jù)福建寧化淮渡鄉(xiāng)1989年編印《淮陽黃氏十修族譜》)。 (10)、唐莊宗時,官征為工部侍郎(據(jù)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邵郡禾坪派裔孫庠生黃淇州、黃希勉編《黃氏宗譜》)。 (11)、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戊申,峭山十七歲,被舉入貢,春闈,中戊申科三甲第九名進士。任高郵鎮(zhèn)參事,改邵武軍參事。再任李克用的“千夫長”。唐昭宗封其為工部侍郎,出任岐、雍、隴三郡郡守。(據(jù)所謂《王霸別錄》的第三篇“峭山生平”)。 (12)、唐昭宗時,天災人禍,寇盜充斥,峭山弱冠,出積貯以興義師,后為李克用舉為千夫長。乾寧二年(895年),隨李克用平王行瑜,峭山進千戶侯,鈐轄江浙兩廣軍務。乙丙辰三年(896年),峭山又受封為工部尚書,出守岐、雍三郡。(一個行伍出身的人,一年之內(nèi)升遷如此神速,古今罕見——筆者按)。(據(jù)民國十二年散布于南洋的《禾坪黃氏族譜》又稱為《江夏黃氏宗譜》,由“合族裔孫重錄”之《行錄》)。 綜觀上述例舉12種的峭山任職記錄,最初是出自邵武《禾坪黃氏宗譜》既有行伍出身的“千夫長”,也有科甲出身的“進士”,(什么中過唐文德元年進士;宋乾德三年進士;宋大中祥符六年進士)。其任職有“千夫長”、“千戶侯”、“鈐轄江浙兩廣軍務”、“出任岐、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