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yī)冉雪峰說:士先器理而后文章,醫(yī)先醫(yī)德而后學問。
一個良醫(yī)無所求無所懼,則百病可醫(yī),反之則小疾難治。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之高;明月清風隨意取,青山綠水任傲游。
學醫(yī)者,必須博極醫(yī)源,精勤不倦。
醫(y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
術精懷仁,慎思明辨,膽大飲小,智圓行方。
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y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氣把命棄。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老中醫(yī)廖冥階治療中風處方:
1·大秦艽湯:秦艽,生石膏,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白術,茯苓,甘草,大棗,黃芩,防風,羌活,獨活,白芷,細辛,濕加生姜,春夏加知母,心下痞滿加枳殼。主治:中風手足不能動,舌強難言,風邪散見,不拘一經(jīng)者。本方治氣血虛而有風邪,用風藥解表,血藥氣藥以調(diào)里,故用之多效。
2·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白芍,大棗,生地,左側(cè)上肢偏癱加當歸,下肢不遂加牛膝,筋攣不舒加木瓜,骨軟加虎骨,陽虛加黑附子。主治風痱,身無疼痛,但半身不遂,手足無力,不能運動者,久久服之,自見功效。
3·加減羚羊角散:羚羊角粉,天麻,鉤藤,龍膽草,桑寄生,牛膝,僵蟲,全蟲,蜈蚣,雞血藤。此方平肝息風,直透神經(jīng),故取效神速。主治中風后,神志已經(jīng)清悉,但血壓尚未下降,口眼歪斜,舌強不語者。
4·疏經(jīng)湯:半夏,茯苓,橘紅,甘草,石菖蒲,天麻,僵蟲,全蟲,秦艽,紅花,黃芩,竹瀝,生姜汁。此方治酒客熱疾、偏癱、口眼歪斜、面赤唇麻、語言蹇塞、脈弦滑大者。五付大效。
5·加減六君子湯:人參,黃芪,白術,當歸,半夏,黑附子,桂枝,大棗,全蟲,茯苓,石菖蒲,遠志,白芍,陳皮,甘草,生姜。主治陽虛卒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四肢不暖,小便頻數(shù),脈弱者。
張仲景烏梅丸(烏梅、黃連、干姜、桂枝、人參、川椒、當歸、細辛、黃柏、黑附子)功能溫臟安蛔,主治蛔厥,又主久利,腹陣痛,煩悶嘔吐,時發(fā)時止,得食則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胃腑發(fā)咳。為厥陰病主方,適用于上熱下寒,虛實夾雜之治療。厥陰病特點是: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烏梅丸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熱之藥,以雜治雜,廣泛用于治療多種常見病、多發(fā)病以及疑難雜病,如內(nèi)外婦兒五官各科,辨證時必須緊扣寒熱錯雜,虛實并見的病機。烏梅丸所治疾病如下:
1·消化系統(tǒng)疾?。航Y(jié)腸炎、腸易激綜合征、膽囊炎、胃炎、十二指腸壅積癥、滴蟲性腸炎、克隆病、膽道蛔蟲、蟲臌、吞酸、胃痛、糖尿病性胃輕癱、腹脹、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便秘、過敏性腸炎、小腸功能紊亂、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肝腎綜合癥、痢疾、呃逆等病癥。
2·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盒难苌窠?jīng)癥、帕金森病、偏頭痛、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抑郁癥、精神性煩渴、奔豚氣、痙病、癔病、面癱、肋間神經(jīng)痛。
3·呼吸系統(tǒng)之哮喘、肺氣腫。
4·泌尿系統(tǒng)疾病,如尿結(jié)石、腎衰、腎炎、尿路感染、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乳糜尿。
5·心血管疾病:心衰、暈厥、風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病。
6·男科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遺精。
7·婦科盆腔炎、帶下、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不孕癥。
8·小兒癲癇、小兒驚風、小兒盜汗。
9·皮膚?。菏n麻疹、帶狀皰疹。
10·五官科疾?。褐卸住⒚滥釥柺喜?、鏈霉素中毒、癔病失音。
11·口瘡、牙痛。
12·角膜炎,風火眼。
13·寒熱錯雜之崩漏。
龍骨、牡蠣降氣收斂,引上焦陽亢之火歸于下焦,以暖腰腎之寒,這種治法為“以自身之熱療自身之寒”,使寒熱對流,疾病不治自愈。
青娥丸(補骨脂、核桃仁)中補骨脂溫腎補精髓與勞傷。歌曰:三年持結(jié)向南隅,人信方知藥力殊,奪得春光來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須。
小米粥在北方叫“代參湯”,婦女產(chǎn)后多服小米粥是平補之物。
貫眾能清子宮熱毒,治療白帶多,用蒼白術、薏苡仁、貫眾、杜仲,如氣郁加黃芩、枳殼、桔梗、木香、麥芽。
逍遙散加木香、枳殼、桔梗,其力量增加。
便秘:青菜蘿卜糙米飯,不再吃其它東西,一個星期內(nèi)就可以把腸道洗凈。
皮膚病重用白術。中藥葉邊有刺皆消腫。
六君子加干姜、五味子、細辛治咳喘。
小青龍湯加枳殼、桔梗、木香、丹參、石菖蒲增效,治療肺心病、咳喘氣閉。
穿破石治療肝炎(1)穿透力穩(wěn)健,用后后勁十足,凡體內(nèi)血脈不通者皆可用治(2)肝膽系統(tǒng)疾病以及各類瘀滯皆可用之(3)可以作為抗癆藥(4)消除體內(nèi)各種癥瘕、積聚、包塊、囊腫,如卵巢囊腫、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前列腺肥大(5)穿破石根莖金黃,流白色漿汁帶豆腥味,通利之中還有補益作用,可用于農(nóng)村干活勞傷積損陳年舊疾。
冬葵合劑治療尿潴留:冬葵子,石葦,扁蓄,車前草,熟地,澤瀉,菟絲子,烏藥,黃芪,黨參,肉桂,腎陽虛加黑附子,陰虛火旺加知母、黃柏,感染加連翹、當歸、赤小豆,去黨參、黃芪、肉桂。
四逆散臨床應用:
1·小兒食滯發(fā)熱,用四逆散加檳榔?山楂,重者用小承氣湯加三棱、莪朮;
2·胃痛偏虛,用四逆散合左金丸;
3·內(nèi)傷郁證,用四逆散合越鞠丸;
4·食積發(fā)熱用四逆散合調(diào)胃承氣湯;
5·胃虛有滯,用四逆散合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陽虛外感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或者用玉屏風散加黑附子,或者用補中益氣湯合玉屏風散益氣解表;陰虛外感用桑杏湯加玉竹、防風,生脈散加桑葉、防風,或者六味地黃丸加防風、桑葉、杏仁、川貝母。
腸鳴腹瀉用苓桂術甘湯加肉桂。
胃痛驗方:黨參,黃芪,高良姜,香附,郁金,木香,川楝子,檀香,蒲黃,五靈脂,元胡,白芍,甘草,砂仁。水煎服。
治療胃痙攣驗方:高良姜、蓽撥、瓜蔞、薤白、肉桂、厚樸、元胡甘草、生姜。水煎服。
治療痔瘡腫痛驗方:夏枯草、皂角刺、蒲公英、生地、赤芍、丹皮、槐花、苦參、大黃、金銀花、炮山甲、連翹、甘草,水煎服。
遺精論治:
1·夢遺:黃柏,知母,天冬,茯神,生地,丹參,冬青子,丹皮,山藥,甘草,朱砂,蓮子心;
2·無夢而遺精:蓮子、煅牡蠣、龜板、生龍骨、熟地、茯神、山藥、金櫻子、芡實、沙苑子、遠志、酸棗仁。
感冒發(fā)熱后傷陰耳鳴耳聾,用理氣通竅法:柴胡,川芎,香附,辛夷,黃芩,青皮,木香,石菖蒲,生地,元參,神曲,磁石。
多汗用(1)當歸六黃湯內(nèi)服(2)外洗斂汗方:麻黃根,煅牡蠣,生龍骨,防風,僵蟲,沙苑子各一兩,水煎外洗。
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驗方:板藍根,紫草,丹皮,黃芩,防風,白蒺藜,白癬皮,柴胡,丹參,川芎,桃仁,細辛,土元,全蟲,地龍,僵蟲,黨參,元胡,外用云南白藥酒外敷。
秘制太和丸治婦女不孕癥:香附、蒼術、藿香、防風、前胡、蘇葉、薄荷、厚樸、草果、半夏、烏藥、陳皮各四十克,麥芽八十克,砂仁二十克,枳殼、山楂、白蔻仁、木香、茯苓各四十克,川芎、羌活、白芷、甘草、當歸各二十克,研末,一次十二克,一天兩次,開水沖服。
六味地黃丸加遠志一兩治療腎虛耳聾。
治療白癜風驗方:白癬皮,白蒺藜,火麻仁,防風,當歸,白芍,桑葉,茯苓。研末煉蜜為丸服用。
治療泄瀉驗方:蒼術,陳皮,厚樸,藿香,木香,半夏,茯苓,補骨脂,白芍,甘草。水煎服。
胸膜炎脅痛乏力,低熱,盜汗,形瘦,處方:黃精,山藥,桃仁,瓜蔞,百部,赤芍,地骨皮,白薇,郁金,桑白皮,葶藶子,薏苡仁,柴胡,甘草。
失眠用珍珠母丸:珍珠母,石決明,龍齒,龍膽草,白蒺藜,夜交藤,茯神,合歡皮,石菖蒲。
老年骨關節(jié)炎驗方:忍冬藤,當歸,赤芍,懷牛膝,桂皮,甘草,威靈仙,地龍,伸筋草,川斷,紅花,水煎服。
腮腺炎驗方(1)板藍根,金銀花,連翹,蘆根,全蟲,甘草,水煎服(2)冰片化開外涂患處。
紅棗、黑木耳、紅糖熬水服,治療崩漏。
王福智老師經(jīng)驗:
1·感冒咳嗽流黃涕:麻黃、黃芩、桑白皮、茯苓、枇杷葉、杏仁、桑葉、紫菀、細辛、甘草、蟬蛻。
2·濕熱痢疾用芍藥湯:白芍,黃連,黃芩,大黃,當歸,甘草,肉桂,木香,檳榔,車前子,枳實,焦三仙。
3·下奶方:炮山甲,王不留行,漏蘆,路路通,黃芪,當歸,甘草。氣郁加柴胡。
4·清腸飲治療小兒腹痛:金銀花,黃芩,當歸,元參,白芍,薏苡仁,生地榆,甘草,敗醬草,大黃,元胡,丹皮。
5·小兒胰腺炎發(fā)熱,用仙方活命飲。
6·小兒咳嗽發(fā)熱,方用麻黃,桂枝,杏仁,陳皮,茯苓,細辛,金銀花,連翹,荊芥,甘草。水煎服。
5·食積用方:炮山甲、制鱉甲、炒雞內(nèi)金、番瀉葉,枳實,檳榔,甘草,焦三仙,水煎服。
聲音嘶啞驗方:甘草,桔梗,荊芥,大貝母,牛蒡子,薄荷,水煎服。
久病之人最易感受風寒,導致經(jīng)絡鼻塞,應先溫通陽氣,解表,疏通經(jīng)絡,使經(jīng)絡通,氣血暢,用下方:附子桂枝獨活寄生湯:附子、桂枝、白芍、半夏、茯苓、川芎、獨活、防風、桑寄生、陳皮、烏藥、甘草、生姜、大棗,水煎服。
慢性腎炎水腫期,不論是否兼見表證,常用五苓散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方,關鍵在于守方。
哮喘必止方:射干,麻黃,杏仁,厚樸,蘇子,葶藶子,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膽南星,鵝管石。三拗射膽湯治哮喘急性發(fā)作:三拗湯加蘇子、蟬衣、射干、僵蟲、半夏、陳皮、枳實、膽南星、桔梗、甘草、鵝管石。
烏梅丸治癬。蒿芩清膽湯治濕熱咳血。補中益氣湯治療虛人感冒比玉屏風散好。
秘方治睪丸炎:木香十克,蜈蚣三條,研末分三次沖服,黃酒一百克送下,吃一周。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暴聾、暴盲、暴啞屬寒邪閉阻少陰者。
真武湯加治療前列腺肥大,二診加紅參、牛膝、烏藥。
老人便秘論治:
1·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枳殼。
2·血虛用一貫煎加桃仁。
3·陽虛用真武湯合當歸補血湯。
4·氣郁用小柴胡湯。
眩暈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澤瀉湯合五苓散,五苓散加人參名春澤湯。
水腫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皮飲加白術蘇梗。
肥胖陽明實熱,用白虎湯合增液承氣湯;陽虛用真武湯加澤瀉、干姜。
白發(fā)脫發(fā)通治方,陽和湯合當歸補血湯之變方:鹿角,枸杞子,熟地,制首烏,當歸,黃芪,麻黃,白芥子,肉桂,干姜,三七。
腎盂腎炎用活血化瘀藥加清利藥,不能補。
失音用通竅活血湯合仙方活命飲。
中醫(yī)十劑是從藥味的功能到方劑的分類:宣可決壅,通可去滯,補可去弱,泄可去閉,輕可去實,重可鎮(zhèn)怯,滑可去著,澀可固脫,燥可去濕,濕可去枯。
風溫,病在上焦,屬手太陰,法宜辛涼解表,用銀翹散、桑菊飲化裁。兼有微寒者略佐蔥白、蘇葉,夾濕者加滑石、蘆根、通草。初起總宜達邪外出為要。切勿過早使用寒涼,冰伏其邪,熱不得外越而內(nèi)陷,延長病程。
銀翹散加減法:胸悶加藿香、郁金;渴加天花粉;項腫咽痛加馬勃、元參;衄血去荊芥、淡豆豉加白茅根、側(cè)柏葉、梔子炭;咳嗽加杏仁;熱漸漸入里加生地、麥冬。
桑菊飲加減法:小便短少加知母、黃芩、梔子;燥熱在氣分加生石膏、知母;入營加元參、牛角粉;在血分去薄荷、蘆根加麥冬、生地、丹皮,肺熱加黃芩、天花粉,咽痛加僵蟲、射干。
降火最速莫過于童便,凡熱盛絡傷之證,在對癥方中加入童便頗效。
低熱證治:
1·陰虛用青蒿鱉甲湯。
2·氣虛發(fā)熱用補中益氣湯,甘溫能除大熱,重用當歸補血湯合甘麥大棗湯加黨參,若脈弦細數(shù),脾胃虛弱,疲乏,嗜睡,身沉重,關節(jié)酸痛,口苦,食不知味,大便不調(diào),宜升陽益胃湯(氣虛夾濕熱):黃芪、半夏、人參、甘草、白芍、防風、羌活、獨活、陳皮、茯苓、澤瀉、柴胡、白術、黃連。
3·外感治療不當,熱郁于內(nèi),用火郁湯:連翹,薄荷,黃芩,葛根,柴胡,升麻,白芍。
4·低熱偏于血分,用圣愈湯加地骨皮,納呆加神曲、荷葉。
5·肝經(jīng)郁熱,用丹梔逍遙散加香附、神曲、荷葉,脅痛加川芎、郁金,脅下有塊加姜黃。低熱病人,若寒藥不宜多用,多用不僅傷脾敗胃,若寒太過亦化燥傷陰。
河南省名中醫(yī)李鯉治療面癱經(jīng)驗:首分寒熱,一般耳后翳風穴處有疼痛感者為熱證,可用四物湯加秦艽、黃芩、金銀花、板藍根。翳風穴不痛多屬感寒證,可用補陽還五湯加防風、秦艽,無論寒熱均可用牽正散黃酒送服。外治法可用皂角面與食醋調(diào)和成糊狀微火熬至棕黃色,攤于白棉布上貼患處,每天一換。夏季用鱔魚血外涂也可。針灸治療要細心操作,掌握好補瀉手法。前三個月不要用電針。日久不愈者,宜對鏡按摩或用活血祛風之藥水煎薰洗患處。
治療休息痢驗方:用古方救絕神丹,處方:當歸,白芍,檳榔,木香,萊菔子,枳殼,甘草,薤白,滑石。
陰虛水泛為痰,沖氣上逆,咳嗽痰壅,用金水六君煎加干姜、細辛、五味子,重用熟地可效。
腎不納氣,虛陽上浮的氣喘,用馮氏全真一氣湯:人參、熟地、麥冬、牛膝、五味子、黑附子、山萸肉、白芥子。水煎服。
疳積,總不外脾胃受傷,熱自內(nèi)生,立法不外乎消積調(diào)理脾胃,《醫(yī)宗金鑒》消疳理脾湯(蕪夷、三棱、莪朮、青皮、陳皮、檳榔、使君子、甘草、黃連、麥芽、神曲)消積殺蟲。又方:焦三仙、山藥、雞內(nèi)金,研末沖服。
蒲輔周治療崩漏驗方:地榆、陳醋各半煎。形瘦血熱崩漏用地骨皮、瘦肉燉服,氣虛加黃芪。
老年血崩驗方:當歸,熟地,阿膠,紅花,冬瓜子,水煎服。
反胃嘔吐:屬痰飲者先用十棗湯瀉下痰飲,再用苓桂術甘湯加半夏,或八味地黃丸善后,或用五苓散使水從小便去。
胃潰瘍病宜補不宜通,補可保護胃粘膜,促使?jié)冊缛沼希膊豢删袌?zhí)甘溫一法,唯用黃芪建中一方,前賢程鐘齡用歸脾丸治虛痛,丁甘仁用妙香散以治食痛,如肝強犯中,脾胃損傷者可用四君子合逍遙散以和治之?;蛞蛴艋饌?,則宜一貫煎之類以滋養(yǎng)之。生冷所傷,六君子理中溫中健脾,又加乳香、沒藥、烏賊骨、白及制酸止通。畢澄茄治胃痛效果好。
嘉定某老中醫(yī)用黃芪桂枝湯治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杉犹K梗、半夏、陳皮、麻黃等,即使有火熱之象,用之也無妨。
產(chǎn)后發(fā)熱用三圣溫海湯:制首烏二十四克,柏子仁十二克,當歸二十四克,收斂虛浮之熱,納于氣血之中,不使發(fā)散于外,收效甚佳。
治療肝硬化腹水,食療用鯉魚湯。
妊娠惡阻用桑葉三十克,竹茹、絲瓜絡、酸棗仁各二十克,生姜為引,水煎服。
張鏡人善用平胃散加焦三仙治療胃痛,用逍遙散加郁金、香附、九香蟲治肝郁。
食物中毒用藿香桂枝湯:藿香,神曲,白芷,枳殼,半夏,茯苓,焦山楂,蘇葉,防風,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陳皮。此系藿香正氣散合桂枝湯化裁而成。治外感風寒,內(nèi)傷飲食出現(xiàn)寒熱胸悶吐瀉等癥,無不應驗。
復元活血湯主治跌仆而致淤血證,炮山甲可以用土元配牛膝代替。適當加小茴香、陳皮,偏于胸脅痛,加枳殼、郁金、蘇梗。傷于頭部可用通竅活血湯之意加入麝香。另外可加澤蘭、車前子、滑石、白茅根以使腦部淤血水濁下行。
老中醫(yī)邵念方治療頭痛,先用天麻、柴胡、葛根、川芎、蔓荊子,用量至30克,對癥用藥,在此基礎上配合辯證處方,肝熱川芎用至15克,再加白蒺藜。
陽虛失眠用潛陽封隨丹加減:黑附子10克,砂仁15克,龜板、黃柏各10克,肉桂6克,生龍牡、茯苓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嘔吐多年,可用吳茱萸湯合五苓散加灶心土?!豆沤皲涷灐防m(xù)命湯,除治風痱外,還能治療精神病。
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厚樸麻黃湯是治療寒飲夾熱而咳喘的好方子。
半夏厚樸湯治咳嗽??人孕貪M,咽堵不適,痰氣阻滯,此方既能溫化痰飲,又可降逆理氣,以蘇子易蘇葉。不單是梅核氣,凡是咳嗽咯痰伴咽喉部不適者,皆可使用。
射干麻黃湯證有痰鳴,既有表證,又有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