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帶大家看一個我的病例,然后再詳細說說失眠問題,,,李某男33歲2019.6.15初診,失眠已5年之久,入睡要兩個小時左右,一夜最多睡四五個小時,多夢,心煩急躁,胸悶,口干口苦,舌尖邊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六經(jīng)辨證:少陽少陰合病,少陽郁火,少陰陰虛化熱。
臟腑辨證:肝郁化火,熱擾心神,陰虛火旺
選用經(jīng)方治療:梔子豉湯合黃連阿膠湯
梔子15,豆豉15,黃連6,黃芩10,白芍15,阿膠10(烊化),雞子黃二枚(后下),炙甘草8,,5劑。
2019.6.20二診,喝完5劑,失眠好轉(zhuǎn),入睡由兩個小時變成一個小時,一夜能睡六個多小時,口干口苦好轉(zhuǎn)。上方稍作調(diào)整,梔子10,豆豉10,黃連6,黃芩10,白芍15,阿膠8(烊化),雞子黃二枚(后下),炙甘草8,,10劑。
2019.7.2三診,喝完10劑,微信告知睡眠已正常,余無所苦。遂告知停藥。
先弄懂睡眠的機理,才能弄懂為什么會失眠,以及失眠的辨證論治。
一、陰陽學說認為,睡眠和醒覺的生理活動,是人體的陰陽消長出入變化所產(chǎn)生的?!瓣庩栒?,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标庩柺亲匀唤绲囊?guī)律,中醫(yī)有關睡眠的理論,離不開陰陽學說的統(tǒng)攝。
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具有日節(jié)律,人體陰陽消長與其相應,也有明顯的日節(jié)律,正所謂天人合一?!捌降┲寥罩校熘?,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碧斓仃庩柕氖⑺ハL,致一天有晝夜晨昏的節(jié)律變化,人與自然相應,故人體的陽氣亦隨之有消長出入的日節(jié)律運動。一大早,人體陽氣隨外界陽氣的生發(fā)由里外出,人起床活動;中午,人體陽氣最盛;黃昏,陽氣漸消;入夜則陽氣潛藏于內(nèi),人就上床休息。陽入于陰則寐,陽出于陰則寤,簡單地說陽入于陰人就睡覺了,陽不入陰就會失眠,凡是能導致陽不入陰的原因都可以是失眠的原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标幹黛o,陽主動;陽氣衰,陰氣盛,則發(fā)生睡眠;陽氣盛,陰氣衰,人即醒覺。這種陰陽盛衰主導睡眠和醒覺的機制,是由人體陽氣出入運動來決定的。
二、?睡眠的神主學說,認為睡眠和醒覺由神的活動來主宰?!吧w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div>
中醫(yī)所說的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又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鹅`樞· 本神》篇說:“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鄙耠S先天之精而生,孕育于父母,分為神、魂、魄、意、志五種,分藏于五臟,主宰于心?!鹅`樞· 邪客》篇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毙闹魃衩?,統(tǒng)攝協(xié)調(diào)五臟,主持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所以失眠的病位在心,失眠也多從心論治。神在人體具有重要的地位,神充則身強壯,神衰則身虛弱。神的活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隨自然界陰陽消長而變化。白天屬陽,陽主動,故神營運于外,人寤而活動;夜晚屬陰,陰主靜,故神歸其舍,內(nèi)藏于五臟,人臥而寐則休。神安靜守舍則能寐,若神不能安其舍,游蕩飛揚,則會出現(xiàn)不寐、多夢、夢游、夢語等病癥。
三、總之,失眠的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虛陽上浮,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入陰,二為陽盛不能入于陰?,三為下焦陽虛,陰寒逼陽上浮,陽不入陰。
失眠的分型辨證與論治
一、?肝火擾心,臨床表現(xiàn):失眠多夢,急躁易怒,伴頭暈頭脹,耳鳴目赤,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滑數(shù)。
治法:疏肝瀉熱,鎮(zhèn)心安神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二、痰熱擾心,臨床表現(xiàn),心煩失眠,胸悶胃脹,惡心噯氣,頭重乏力,大便黏滯,口苦黃痰,頭暈目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痰,和中安神
代表方:黃連溫膽湯加減。?
三、?陰虛火旺:心悸易驚,心煩失眠,頭暈目眩,耳鳴、口燥咽干,五心煩熱,盜汗,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補心丹加減或者黃連阿膠湯加減。?
四、心脾兩虛: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少、腹脹、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見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脾,安神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五、胃氣失和:失眠,脘腹脹滿,不欲飲食,胸悶噯氣,噯腐吞酸,或見惡心嘔吐,大便不爽,舌苔膩,脈滑。
治法:和胃降逆,消滿安神
代表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陳皮、連翹、萊菔子(炒)、遠志各10克,茯苓、麥芽(炒)各30克。
六、?陽虛陰盛,虛陽上浮:失眠多夢,乏力健忘,頭昏目澀,畏寒肢冷腰以下明顯,腰酸,腰痛,大便稀,黏滯。舌淡胖大,苔白水滑,脈沉虛。
治法:溫陽消陰,潛陽?安神
代表方:潛陽丹加減或者附子理中丸加減。?
七、心腎不交: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眩暈,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腰膝酸軟,遺精,帶下,失眠,多夢,虛煩,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代表方藥:生地15克,玄參10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山藥15克,丹皮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黃連12克,肉桂6克,酸棗仁(炒)20克,首烏藤20克,炙甘草6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