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用光綜合性比較強,很少使用單一光源進行拍攝。根據(jù)光源分,有自然光、輔助光、人造光等等,攝影師必須能夠熟練把握各種光源照射在被攝物體上然后反射到照片上的美感狀態(tài)。
自然光是最常見最方便的光源,但自然光也是比較復雜的,每天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自然光。不同的天氣條件,自然光的強度和色彩也不盡相同。所以,使用時要仔細區(qū)分。早晨和傍晚 的自然光因為散射而比較柔和,是攝影的最佳時機,這時候拍風景、人像、靜物都挺好,只是可惜這段時間很短。到了中午,直射光亮度增強了,并且有明顯的方向性,照射在被攝物體上會形成強烈的明暗反差,這種情況下,拍風景還可以,但拍人像就不太好了。另外,散射光(可以理解為天空光),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光線柔和,對景物造成的反差小,屬于普遍性照明。這種散射光基本上是陰天、多云的時候,此時非常適合攝影,被攝物體的層次主要是物體本身色彩的體現(xiàn),被攝物體不會有明顯的陰影,因此能表現(xiàn)出被攝物體細膩的質(zhì)感,畫面層次豐富。
輔助光是指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出被攝物體的真實效果而采用的人為光源,比如常見的閃光燈、反光板、反光傘、吸光板等等。在拍攝小物件、小景物和人像時,這些輔助光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一般攝影師都會廣泛使用。但在拍攝廣闊的風光攝影時,就難以用得上。
人造光是為了在光線條件不好時,用聚光燈、散光燈、閃光燈等器材模擬自然光的光線效果,從而達到攝影的要求。人造光在光的方向、高度、強度等方面非常靈活可控,攝影師們不必再像自然光那樣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是在布光方面非常自由。因此,所有室內(nèi)攝影都會用到各種燈。具體的人造光的布光方法有很多,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不同的人像拍攝,布光方法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