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國畫教程三種草蟲畫法詳細講解藝術家快收藏起來
零基礎國畫教程:三種草蟲畫法詳細講解 ,藝術家快收藏起來!
民間俗稱花姑娘、椿蹦、花蹦蹦、花大姐,這種昆蟲在生長過程中體色變化很大。在小若蟲時,體黑色,上面有許多小白點;大齡若蟲最漂亮,通紅的身體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紋。成蟲后翅基部為紅色,飛翔時顯得很鮮艷。成蟲、若蟲均會跳躍,在多種植物上取食和活動,最喜臭椿。
民間俗稱花姑娘椿蹦花蹦蹦花大姐這種昆蟲在生長過程中體色變化很大在小若蟲時體黑色上面有許多小白點大齡若蟲最漂亮通紅的身體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紋成蟲后翅基部為紅色飛翔時顯得很鮮艷成蟲若蟲均會跳躍在多種植物上取食和活動最喜臭椿
斑衣蠟蟬的外形小而似蟬。前翅較挺,灰褐色,有黑色斑點;后翅遮于前翅下,飛行時前翅張開,后翅呈現(xiàn)紅、白、黑三色,很是醒目。
斑衣蠟蟬的外形小而似蟬前翅較挺灰褐色有黑色斑點后翅遮于前翅下飛行時前翅張開后翅呈現(xiàn)紅白黑三色很是醒目
1 蘸取赭石,點畫兩個前翅。
蘸取赭石點畫兩個前翅
2 調(diào)赭石與少許墨色,在前翅上點畫斑點。
調(diào)赭石與少許墨色在前翅上點畫斑點
3 蘸取曙紅,點畫后翅,顏色要有濃淡的變化。
蘸取曙紅點畫后翅顏色要有濃淡的變化
4 用濃墨,中鋒運筆點畫頭、頸、眼睛及腹部的條紋。
用濃墨中鋒運筆點畫頭頸眼睛及腹部的條紋
5 選取濃墨,側鋒運筆畫出翅膀尾部的斑紋。
選取濃墨側鋒運筆畫出翅膀尾部的斑紋
6 最后勾畫腿部,完成繪制。
最后勾畫腿部完成繪制
斑衣蠟蟬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斑衣蠟蟬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矮圓錐形的殼。頭部有兩對觸角,后一對較長的觸角的頂端有眼睛。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可以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
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矮圓錐形的殼頭部有兩對觸角后一對較長的觸角的頂端有眼睛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可以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
1 蘸取濃墨,勾畫蝸牛的殼。
蘸取濃墨勾畫蝸牛的殼
2 繼續(xù)勾畫蝸牛殼。
繼續(xù)勾畫蝸牛殼
3 筆尖蘸淡墨,筆肚稍重,以側鋒繪制蝸牛的身體。
筆尖蘸淡墨筆肚稍重以側鋒繪制蝸牛的身體
4 蘸濃墨,點畫蝸牛的頭部。
蘸濃墨點畫蝸牛的頭部
蝸牛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蝸牛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螞蟻一般體形小,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外部形態(tài)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口器為咀嚼式,上顎發(fā)達。觸角膝狀,柄節(jié)很長。腹部呈結狀,分為有翅和無翅。前足的距離大,梳狀,為凈角器。
螞蟻一般體形小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外部形態(tài)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口器為咀嚼式上顎發(fā)達觸角膝狀柄節(jié)很長腹部呈結狀分為有翅和無翅前足的距離大梳狀為凈角器
1 蘸取濃墨,點畫螞蟻的頭部、眼睛,勾畫觸須。
蘸取濃墨點畫螞蟻的頭部眼睛勾畫觸須
3 勾畫螞蟻的前、后腿,注意關節(jié)根部較粗。
勾畫螞蟻的前后腿注意關節(jié)根部較粗
5 腹部的紋路。最后蘸取濃墨勾畫觸角,順勢繪制。
腹部的紋路最后蘸取濃墨勾畫觸角順勢繪制
螞蟻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螞蟻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豆娘是一種顏色鮮艷的食肉昆蟲,身體細長;復眼發(fā)達,生于頭兩側;有咀嚼式口器,觸角為剛毛狀;前后翅形狀相似,翅翼生有翅柄。體型大多數(shù)比蜻蜓小。
豆娘是一種顏色鮮艷的食肉昆蟲身體細長復眼發(fā)達生于頭兩側有咀嚼式口器觸角為剛毛狀前后翅形狀相似翅翼生有翅柄體型大多數(shù)比蜻蜓小
2 以中鋒點垛頭部,眼部要留高光。
以中鋒點垛頭部眼部要留高光
3 調(diào)和曙紅,中鋒用筆,勾畫豆娘的腹部。注意腹部節(jié)點的顏色要用重曙。
調(diào)和曙紅中鋒用筆勾畫豆娘的腹部注意腹部節(jié)點的顏色要用重曙
4 選用小號羊毫筆,中鋒用筆勾畫腿,注意關節(jié)的轉折。
選用小號羊毫筆中鋒用筆勾畫腿注意關節(jié)的轉折
5 用曙紅調(diào)和少許清水,以側鋒繪制豆娘的翅膀。銜接處可留白。
用曙紅調(diào)和少許清水以側鋒繪制豆娘的翅膀銜接處可留白
豆娘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豆娘的不同形態(tài)畫法
(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