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適量食用的前提下,常吃鬼子姜并無危害。
鬼子姜,又名菊芋、洋姜、鬼子白薯等,原產(chǎn)于北美洲,后傳入中國,當(dāng)時中國人都沒有吃過這種食物,就取名鬼子姜、洋姜等,鬼子姜雖然名字嚇人,但是適量食用并無身體傷害,鬼子姜性涼,味甘,食用鬼子姜還具有利水除濕,清熱涼血的功效。
沒有這樣的說法。
洋姜是無毒的食物,加熱或者烹飪也不會產(chǎn)生有毒的物質(zhì),因此,吃洋姜得病的說法并不可靠,而且在洋姜的根莖中還含有菊糖、果糖多聚物質(zhì),對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吃洋姜不僅不會得病,還有利于病癥的治療。
鬼子姜中的有效成分有益于血糖降低,但需要長期堅(jiān)持,并且大量的食用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偶爾吃一吃并不會有太明顯的作用。
材料:鬼子姜、食鹽、白糖、白醋、香油。
做法:
1、將鬼子姜洗凈,切成細(xì)絲。
2、碗中加入食鹽、白糖、白醋、香油。
3、放入鬼子姜絲,攪拌均勻。
4、撒上白芝麻,即可食用。
洋姜葉子中含有一種叫葉綠素的成分,葉綠素一般用于制作感冒藥,因此民間常用洋姜葉子煮水喝治療輕微的感冒癥狀。
洋姜性涼,洋姜葉子也具有這樣的性質(zhì),將洋姜葉子研碎外敷具有良好的止痛消腫效果,對于一些普通的跌打損傷較有幫助,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以減輕外傷痛苦。
一般10月份就可以開始挖洋姜了。
洋姜一般食用的是其地下莖,洋姜地下莖中含有豐富的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生吃,也可以煮湯食用或者熬粥吃,用洋姜腌制的咸菜和洋姜干都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洋姜也具有藥用價值,可入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