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別人多不順眼,內(nèi)心就有看自己多不順眼。如果說我討厭你,這背后的動因其實是,我不喜歡自己內(nèi)心的某些傾向。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蘇東坡問禪師:“您看我像什么?”禪師答:“我看您像一尊佛?!碧K東坡說:“我看您像一堆牛屎哎!”他自以為斗機鋒贏了禪師,洋洋自得,結(jié)果蘇小妹提醒他,人家心里有佛,看誰都是佛,你心里有牛屎,所以看誰都牛屎。
這就是“心生種種法生”。那句心理學的名言怎么說:“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你的心中有什么,你就看到什么?一切都是自心的顯現(xiàn)。因為只有我們心里有的部分,才能像影子般地,在別人身上投射出來。
比如我討厭自己的自私,那么就會在別人身上投射出自私的影子。我討厭自己的強勢,那么當我看到強勢的人,就會感覺特別不舒服,怎么看他都不順眼。我們不知道,這個“不順眼”,其實是我們在抗拒自己內(nèi)心的陰影部分。
有個朋友在眾人眼中一直是個比較現(xiàn)實或者說勢利的人,可是她卻特別討厭別人利用她。這就是說,她不愿接受自己性格中勢利的部分。
我們的心中有染有凈,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有光明面,也有陰影面。我們總是有意否定自我的陰影面,展示和維系自我的正面形象。但那些陰影面并非消失,只是被我們壓抑下去。當我們將此陰影投射在他人身上時,他們變成了那些問題的化身,成為我們抗拒的對象。
所以,當我們看誰不順眼的時候,要提起覺知:這正是我們內(nèi)在陰影面的投射。我們要把對方當成一面鏡子,照見自己內(nèi)心不接受的那個部分。大德們常說,那個你最不喜歡的人,就是來度化你的菩薩。只要你能覺知到這一點,你就已經(jīng)踏上了成長之路。
當你認清了另一面的你,即你內(nèi)心的陰影及外在的投射時,才會甘愿為自己的感受及情緒負責,不再怪罪、指責別人。同時,心里的壓力也會頓時減輕許多,因為你知道,一切矛盾和沖突都源于自心,只要你覺知,你可以隨時中止這一切。
菩提一葉還要提醒你,從更徹底的意義而言,染凈不二,光影不二,所謂的好與壞,都是我們的分別心所致。當我們放下一切二元對立的知見時,才能全然地接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