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包括傳統(tǒng)相機、傳統(tǒng)膠片和消費電子制造商在內(nèi)的許多廠商開始涉足數(shù)碼相機領域,當然,這個時期的數(shù)碼相機由于CCD及圖像處理技術都還只是剛剛起步,所以用現(xiàn)在的眼光去衡量,這些相機都如同玩具一般,但就是這些今天看上去像玩具一樣的相機,對于今天數(shù)碼相機已經(jīng)全面替代傳統(tǒng)膠片相機的格局有著“星星之火”的重要意義。
1997年,奧林巴斯一舉推出兩款單反結(jié)構(gòu)的數(shù)碼相機C-1000L和C-1400L。從外形上看,兩款相機與iS系列橋式相機十分相似,其設計意圖很明顯,就是將iS系列成功的經(jīng)驗延伸至數(shù)碼相機上。兩款相機外形尺寸基本相同,TTL單反式取景器,采用9.2-28mm/f2.8-3.9鏡頭,鏡頭上的閃燈彈起后很高,很是搶眼。擁有ESP和點測光兩種測光模式,可以進行光圈優(yōu)先自動曝光,機背LCD為1.8英寸6.1萬像素,采用SM卡位存儲介質(zhì),通過串口與電腦連接,使用4節(jié)AA五號電池,重量470克。不同之處在于C-1000L采用的CCD為1/2英寸85萬像素,最大圖像分辨率為1024 x 768,而C-1400L則為2/3英寸141萬像素,最高分辨率1280 x 1024。由于CCD尺寸不同,鏡頭的等效焦距也分別為50-150mm和36-100mm。從規(guī)格上看兩款相機具有專業(yè)風范,但仍有很多不成熟之處,如最高快門為1/10000秒,但最低卻只能達到1/4秒;+/-3EV的曝光補償只能以1EV步進,感光度也固定在ISO 180和100上。最初定價更是高達900和1300美元(當然上市后迅速將到1000美元以下,成為首款低于1000美元的單反式數(shù)碼相機),但在當時的高端數(shù)碼相機市場上,兩款相機以出色的成像質(zhì)量獲得了一致好評,并從此確立了奧林巴斯在高端領域的領先地位。
奧林巴斯C-1000L和C-1400L: 一年后,在C-1400的基礎上增加外接同步閃燈插孔和為連拍增大內(nèi)存后,奧林巴斯又推出了C-1400XL。而在同年(1998年),佳能和索尼都推出了“L”造型的百萬像素級的Pro 70和DSC-700準專業(yè)相機,分別裝備了等效焦距為28-70mm和28-140mm大倍率鏡頭,其中DSC-700更是采用了TTL單反式取景器。顯然,僅從外觀上看,這些相機都有模仿O記之嫌,而后來幾乎所有高檔DC都采用了類似的L造型,只是大多用電子取景器替代了結(jié)構(gòu)復雜的光學取景器而已,當然,這都是后話。
奧林巴斯C-1400XL: 
1999年,面對其他廠商的挑戰(zhàn)和CCD技術的不斷成熟,在奧林巴斯數(shù)碼相機發(fā)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C-2500L問世了。該機外觀在C-1000L/1400L/1400XL基礎上略加修改,沿用了相同的鏡頭,但鏡頭和手柄部分采用黑色涂飾,與機身上的淺色相區(qū)別,鏡頭下方凸出一塊,將AF輔助對焦燈容納于此,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當年那支與OM-30配套的AF鏡頭。并在機頂?shù)拈W燈后方設計了一個巨大的液晶屏,用來顯示基本拍攝信息,液晶屏與機頂平面還存在一定角度,適合使用者觀看。
奧林巴斯C-2500L: 除了外觀上的變化,C-2500L在其他方面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首先,增設了閃燈熱靴,位置就在“熟悉”的機頂右側(cè)快門后方(與iS-1000/2000/3000相同);其次,在機身背部設計了模式轉(zhuǎn)盤和四向?qū)Ш芥I,此外還有8個功能按鈕;第三,機背彩色LCD屏增大為1.8英寸12.2萬像素,這個標準即時今天看來也不過時,回放時最多可放大4倍;第三,SM/CF雙插槽設計,支持這兩種存儲介質(zhì);第五,采用了當時最新的2/3英寸250萬像素CCD,最高分辨率達1712 x 1368,感光度范圍100-400,采用了TruePic技術以提高畫質(zhì),并支持非壓縮的TIFF格式;第六,支持共16級的手動對焦,最近對焦距離2cm,+/-2EV曝光補償可以1/3EV遞進,可以1.3幅/秒的速度連拍5張,最長曝光時間可長達8秒。而像1/10000秒最高快門、使用4節(jié)AA五號電池而不是昂貴的鋰電池之類的優(yōu)點則一一予以保留,重量也僅為490克。
C-2500L的競爭機型: 奧林巴斯還為C-2500L提供了0.85倍和1.45倍附加鏡頭以及FL-40專業(yè)閃光燈等附件,以滿足專業(yè)用戶的需要。當然,C-2500L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沒有USB接口就是一大缺陷,但該機結(jié)構(gòu)堅固牢靠、操控舒適簡單、畫質(zhì)出色、性價比合理,在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至今仍有很多影友使用,筆者在今年6月的北京車展上就曾見一影友拿著C-2500L拍個不停。
接上FL-40的C-2500L: 說到C系列單反式數(shù)碼相機,就不能不提2000年中推出的C-2100UZ。雖然這款相機沒有采用TTL取景器,而是采用了目前流行的EVF電子取景器,但僅從外觀上我們就可以看出該機與C-2005L的“血緣關系”。該機在設計上融合了C系列單反式與非單反兩類數(shù)碼相機的特點,外形較之C-2500L更加干凈利落,規(guī)格上更是驚人,1/2英寸211萬像素CCD配合大光圈的10倍變焦防抖鏡頭,PASM模式、ESP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外接同步閃燈等功能一應俱全,真正實現(xiàn)了數(shù)碼時代的“一機走天下”,然而由于價格等原因,該機在日本本土市場銷售情況很不理想,倒是2001-2002年的一段時間里,國內(nèi)影友對在日本大幅度削價后的C-2100UZ大肆追捧,一時“洛陽紙貴”,二手轉(zhuǎn)讓和網(wǎng)友“走私”行為甚為火熱,筆者也于那時落網(wǎng)購入日版機器一臺,后不得已讓出,直到現(xiàn)在仍時時懷念。C-2100UZ雖然在市場上失敗了,O記后來也只能專注于C-700UZ這樣的小型大變焦比相機及其一系列的后繼機,而將自己啟蒙的中端大變焦市場拱手交于柯美Z系列、松下FZ系列等后來者,甚是可惜。倘若O記當初待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后再推出C-2100UZ,恐怕大變焦相機市場又會是另一番格局了。不過要是評選網(wǎng)友心目中生命力最長的數(shù)碼相機,相信C-2500L和C-2100UZ一定榜上有名。
奧林巴斯C-2100UZ: 鑒于C系列品種繁多,基本覆蓋了中低檔DC市場,而且銷售情況一直不錯,奧林巴斯做出了重大決策,在C-2500L基礎上推出全新的E系列數(shù)碼相機,進軍高端數(shù)碼相機市場,力圖從尼康D1和佳能D30這類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目標用戶中分得一杯羹。于是,2000年年末,E系列的第一款相機——E10出場了。在介紹E-10之前,有些另類的E-100RS也需要提一下。E-100RS是與E-10同時發(fā)布的,但從外形上看,E-100RS完全是一臺穿著黑色“馬甲”的C-2100UZ,并且配了一個大大的眼罩。在新款數(shù)碼相機紛紛以高像素為噱頭時,E-100RS“很不合時宜”地只有150萬像素,而換來的卻只是每秒15張的連拍速度,型號后的RS就是Rapid Shot(快速拍攝)之意。盡管用CCD迅捷響應速度而犧牲了像素值,但15fps的速度直到今天依然是數(shù)碼相機中的“世界紀錄”。E-100RS還有一個獨特的預拍攝功能,可以在按下快門前就開始拍攝,并保存下按下快門一剎那前的五張照片。除此之外,還像C-2500L一樣支持CF/SM雙插槽。E-100RS最初在國內(nèi)價格高達上萬元,加之出眾的連拍速度和獨特功能還是無法抵消像素值偏低的影響,無論是攝影發(fā)燒友還是需要搶鏡頭的記者,E-100RS都無法令其找到充分的理由去購買,很自然,這款相機很快就消失在市場和影友的視線中,不過E-100RS倒是為將來的高速連拍機型作了技術儲備。
奧林巴斯E-100RS: 言歸正傳,還是回到當年曾廣受關注的E-10上來。當初奧林巴斯計劃推出C-2500L的后繼機時,很多人都對這款相機充滿了期待,因為在數(shù)碼單反價格高得離譜的時候,憑借C-1000L到C-2500L一系列的固定鏡頭數(shù)碼單反相機,奧林巴斯牢牢占據(jù)了高端數(shù)碼相機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推出規(guī)格更高、利潤更高、品牌影響力更大的專業(yè)相機自然而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E-10正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并從此宣告面向?qū)I(yè)用戶和高級攝影愛好者的E系列誕生。
奧林巴斯E-10: 采用全鋁合金構(gòu)架的E-10裝備了2/3英寸400萬CCD,4倍變焦鏡頭由11組14枚鏡片組成,內(nèi)含一枚ED超低色散鏡片和兩枚非球面鏡片,最大光圈高達f2.0-2.4,并具有手動變焦環(huán)和對焦環(huán)。全黑色外觀威風凜凜,極具專業(yè)的風范,由于鏡頭較長,所以整個外形頗有些第一代“橋”相機(iS-x000系列)的遺風。在機身內(nèi)部,奧林巴斯又采用了一種新式的TTL取景器結(jié)構(gòu),即不是常規(guī)單反相機的五棱鏡,也不是“橋”相機上的M式,而是只反射兩次的Z式,由于只需要反射兩次,所以E-10的取景器非常明亮,覆蓋率高達95%,還可以看到包括快門和光圈值在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拍攝信息。特別的取景結(jié)構(gòu)還令E-10可以像普通DC那樣用彩色LCD取景,這在單反式相機都算得上是獨樹一幟了(這些設計都源于C-2500L)。閃光燈的設計也十分特別,而且功率強大,最大有效距離可達6.3米。閃燈熱靴回到了取景器正上方,右肩處單色LCD與機頂平面呈一定角度,這些設計很明顯是根據(jù)C-2500L改進而來。
E-10機身結(jié)構(gòu): 在操作上,除了主模式轉(zhuǎn)盤外,設計有主、次兩個控制轉(zhuǎn)輪,各種按鈕遍布機身,用戶不用進入復雜的菜單即可進行快速設置。不僅如此,機背上的1.8寸彩色LCD還可以在向下20度至向上90度間翻轉(zhuǎn),方便用戶觀看。E-10支持CF II和SM兩種存儲介質(zhì),并可以RAW格式存儲照片,有外接閃燈同步插孔,支持B門,對焦速度和精度也有所提高,最低感光度ISO 80。但E-10也有自己的缺點,如最短快門時間僅為1/640秒,最高感光度ISO 320,寫卡速度慢,最高分辨率下連拍速度雖有3fps但只能拍攝4張,而且堅固的機身加上大光圈鏡頭使得E-10不帶電池都重達1050克。
E-10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當然,盡管CCD尺寸小于同時期的尼康D1和佳能D30,但像素值卻高出百萬,所以作為400萬像素的開路先鋒,E-10僅憑這一點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而且奧林巴斯為了突出E-10的專業(yè)性,同時增強購買E-10用戶的信心,一同發(fā)布了多種附件,其中包括“恐怖”的3X遠攝附加鏡TCON-300S和0.8倍廣角附加鏡,可令E-10擁有420mm/F2.4和28mm/F2.0的效果!E-10不僅可以使用AA電池,也可以使用專用鋰電池,并有豎拍手柄可供選配。甚至還有一個專用的有線遙控器。
遠攝附加鏡TCON-300S: 高像素CCD配合高規(guī)格鏡頭,再加上金屬機身良好的導熱性,令E-10的圖像質(zhì)量非常細膩,色彩還原準確,長時間曝光躁點也不明顯,35-140mm的鏡頭也能勝任大部分拍攝場合,在當時DSLR價格動輒數(shù)萬的時候,1萬多元的E-10同樣能夠滿足全方位的專業(yè)要求,在所有國外知名評測網(wǎng)站中都獲得了highly recommended乃至very highly recommended之類的極高評價,大大改善了很多專業(yè)用戶對奧林巴斯這個品牌的印象,自然銷售情況也反應良好,為E系列開了個好頭,也為今后O記的專業(yè)機型的推出做好了市場影響力及品牌號召力熱身。
在E-10發(fā)售整整一年后,2001年年底,E-10的后繼機E-20上市,在外形完全不變的情況下,將Olympus和E-20字樣換成了“金字招牌”,彰顯華貴;內(nèi)部則將2/3英尺CCD升級為524萬像素,提供1GB的MircoDiver支持和降噪功能,并運用獨特的PS模式將快門速度提升至驚人的1/18000秒,一改E-10最高僅為1/640秒缺陷。雖然E-20在E-10的基礎上更加完善,價格也更低,但進步幅度太小。而與此同時,索尼F707和美能達D7這些準專業(yè)級500萬像素DC也開始進入市場,憑借其大變焦比鏡頭和價格上的優(yōu)勢,搶走了不少E-20的潛在用戶,雖然E-20的圖像質(zhì)量、單反式取景器和對焦速度這些方面上都占有一定優(yōu)勢,但不惜工本精心打造的機身和鏡頭限制了E-20的價格,面對市場的不斷變化奧林巴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奧林巴斯E-20: E-20的競爭機型: 在這樣的局面下,奧林巴斯不得不面對是繼續(xù)將“橋”式數(shù)碼相機走下去,還是另辟蹊徑重出江湖,或者干脆用頂級C系列相機去爭奪準專業(yè)相機市場的選擇。于是,O記一方面繼續(xù)大力開發(fā)更種檔次的C系列DC,一方面勵精圖治,準備將E系列大旗一扛到底,于是就有了今天的4/3系統(tǒng),在下一篇也是最后一篇中,我們將仔細分析奧林巴斯面對數(shù)碼革命推出的可更換鏡頭的E系列單反相機的各種特色和市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