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65歲男性,EGJ癌,0-IIc, 15 mm,p-M, 管狀腺癌(tub1),pT1a,M.
圖1 內鏡檢查結果。白光圖像。EGJ胃側發(fā)紅扁平病灶。病灶離SCJ很近。病灶周圍未看到到巴雷特食管黏膜。(a) 病變的口側。(b)病變的胃側,病灶邊緣不清。
圖2 NBI圖像。病變呈棕褐色,分界線比較明確,病變表面可見不規(guī)則的結構。
圖3 靛胭脂染色:病變表現(xiàn)為淺表凹陷區(qū),病灶邊緣呈紅色,大小為15mm。
圖4 EUS圖像。超聲內鏡顯示第一層和第二層為低回聲病變。第3層和第4層沒有變化,此病變似乎位于黏膜層。
圖5 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腺癌(tub1),0-IIc,15x12mm,T1a-M,ly0,v0,HM0,VM0。(a) 繪制切除標本的復原圖,紅線為腺癌區(qū),綠線是鱗狀上皮的區(qū)域,柱狀上皮下可見食管腺(○)。(b) 8號切片放大。(c) 高倍,SCJ。(d) 高倍,口側鱗狀上皮下的腫瘤延伸。
腺癌發(fā)生位置圖
圖6 腺癌發(fā)生位置圖
表1 淋巴結轉移與腫瘤浸潤深度表
注釋:BEA 巴雷特食管腺癌 CC 賁門癌
(Akazawa N, Fujisaki J. Lymph node metastasis risk in superficial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2019)
討論
日本關于早期癌癥的指導原則,一個是胃癌腺癌指南,另一個是食管鱗狀細胞癌指南。然而,關于SM浸潤深度的治愈性標準是不同的,一個為500μm,另一個為200μm。很少有研究關注食管腺癌和EGJ腺癌的淋巴結轉移風險,治療性切除的標準存在爭議。最近,在日本的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報告了淺表食管腺癌轉移的風險,本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內鏡下切除術的標準。在沒有其他危險因素(淋巴血管侵犯、低分化成分和>30mm的病變大?。┑那闆r下,黏膜癌和黏膜下癌的浸潤小于500μm被認為沒有淋巴結轉移的風險。然而,這項研究并不包括賁門癌。據(jù)K. Suzuki等報告,評估了EGJ腺癌的淋巴結轉移風險,包括賁門癌。我們的數(shù)據(jù)顯示內鏡下切除淺表食管腺癌的標準適用于包括賁門癌在內的EGJ腺癌。
在這個病例中,內鏡檢查顯示病變位于EGJ的胃側,病灶周圍未觀察到SSBE。在ESD之前,胃癌指南似乎適用于此病變。而ESD后,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柱狀上皮下有食管腺體,說明病變周圍有SSBE。因此,本病的分類為EGJ的Barrett食管腺癌,但沒有關于Barrett食管腺癌的指南。
最近,日本提出了食管腺癌的ESD新標準,數(shù)據(jù)表明該標準適用于包括賁門癌在內的EGJ腺癌[16]。上述的新標準適用于本例,病理診斷為根治性切除術[17]。
(參考文獻略,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本公眾號純屬個人學習之用,水平有限,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