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在別人的眼中總是那么的不優(yōu)秀,不管做了多少的努力都是別人那里不值得一提的人生,出生的時候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刻,只是盡情的享受別人對你的夸贊,只要等到你會走了,家長們就開始對比了,孩子等到四五歲了就開始報興趣班吧,你的孩子報什么?報了幾個學習班?就開始不知情的進行對比。
百分之八十的父母沒有說過孩子喜歡的是什么,都是孩子應該報什么,那些遵循孩子意愿去報的培訓班或者是根據(jù)孩子的性格、愛好去發(fā)展的道路一定不會不好,一心想要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行加注到下一輩的身上,不知道會不會有反效果。
黃磊、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小歡喜》也是在播出之后火了一波又一波,現(xiàn)在很多現(xiàn)實中的家庭都是這樣的,慈父嚴母的扮演方式,從小母親就開始和身邊朋友一起算著孩子們的分數(shù),對比著補課班的多少,看不到努力的過程只能看到分數(shù),說的話雖然老套但也現(xiàn)實。
固定模式下的高考升大學都是靠著一紙分數(shù),沒有這個分數(shù)你就是上不了大學的,上了大學你才會有一個好的未來,沒有大學這個跳板你去到社會就是打不了一個很好的翻身仗的,不可否認的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有知識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大學生活是一個美好的存在,也是一個出入社會之前的打探,但是這個過程每一個人是否會把握的好,有很多孩子在父母逼著上完各種補習班,考完大學之后終于放輕松了,一想到可以遠離自己的父母真好,平時面對父母一直都是聽話的孩子,上大學一定會去一個離家遠遠的地方上學,因為可以遠離父母的控制了。
在父母的控制下孩子接觸的并不多,上了大學之后接觸的新鮮事物多了,也放輕松了就會有自控不了的事情發(fā)生,這時候得不到安慰和理解,還是一味的指責和對畢業(yè)之后找工作的選擇,得到的總是一句為你好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有一個好的未來,為了你的幸福,其實孩子喜歡的是文科,被逼學的是理科,就這樣與自己的夢想擦肩而過,表面的聽話內心的躁動不安。
其實是可以做到多聽聽孩子對自己未來的建議的,新鮮的事物此起彼伏,替換的速度和時間的變換是一樣的,不一定暫時沒有聽說過的事物就不會有好的一個發(fā)展,在面對對未來這么重要的選擇的時候,希望父母不要獨斷多聽聽孩子們的想法,補習班和興趣班都是沒有錯的,只是希望能選擇孩子們真心喜歡的。
每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不會厭煩、疲倦、不會輕易放棄的,有一個自己的夢想很重要,選擇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和走對了適合自己的路,這個未來一定不會是不好的,前方即使坎坷也會堅持的走下去,因為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希望每一位高考生都能心想事成、旗開得勝,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