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莊子》中說: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應(yīng)當(dāng)如何正確理解這話? 本段話出自《莊子·齊物論》。我們要真實的理解這段話,就要從兩方面入手可能更能接近這段話的本意。一個是從作者一貫的主張,一個就是字面本意。
莊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忠實的實踐者。所以在他的人生理想里,一定是主次分明,有舍有得,追求“道”而孜孜不舍。道就是大,非道就是小。道家講究清靜無為而順乎天道自然,從而達到天人合一,不違逆最高的道理。而至于其他瑣碎的事項并不去執(zhí)著不放。
閑閑本意就是門框或者門柵欄,間間就是門縫;炎炎,炎字有兩個火,也有三個火的炎字,說明光彩奪目,日月輝映,而詹詹就是語句繁贅、羅嗦。
綜合起來這段話大約的意思也許就是:有大智慧人的恰如能抓到問題的主旨,看到事物的全貌的人。不偏廢不偏執(zhí),反而沒有錯漏,并且從容自在。有小智慧的人猶如門縫里看物,過于細(xì)密,反而失去窺視全貌的可能,過于局限于局部和細(xì)節(jié),而不能全局明朗。有大智慧的言論,就如同日月一樣光耀大地,讓人一下清醒明白,猶如醍醐灌頂,畫龍點睛;而小智慧的言論,猶如走在迷宮的螞蟻,回還往復(fù)、累贅繁雜,卻讓人云里霧里不明就里。如果用現(xiàn)實一點的語言去總結(jié):兩害相攪,取其輕;兩利相攪,取其重?;蛘呖梢苑线@段話的結(jié)果,卻又完全能解釋它的真意。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撿拾然后放下的過程,對于智者來說,放下后剩余的多數(shù)都是精華。很多時候,你得到什么和失去什么,都在你的一念之間。智慧就在這一得一失之間吧。
一家之言,多有偏頗?;蚰芙o友友一點啟示,把自己認(rèn)為珍貴的東西能更珍惜和明了,那么也就是我的一點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