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版畫之鄉(xiāng)的興寧,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版畫創(chuàng)作長盛不衰,人才輩出。魯迅倡導和扶植的第一個革命美術團體“一八藝社”的13個成員中,有5個興寧人,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第一代戰(zhàn)士羅清楨、陳鐵耕、陳卓坤、張慧、鐘步卿、黃山定、羅映球等著名版畫家,都是興寧人。興寧版畫為宣傳抗日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奠定了興寧作為“中國南方版畫”之鄉(xiāng)的歷史地位。
1980年,老版畫家羅映球先生倡導成立了興寧市第一個版畫組織“清楨版畫會”,1991年清楨版畫會會長羅映球先生和清楨版畫會顧問王立先生榮獲中國新興版畫貢獻獎。近年來,興寧版畫活動頻繁,在北京、廣州、東莞、珠海、澳門等地展出,影響力越來越大,每年有數(shù)十幅作品入選國家級、省級展覽,先后舉辦了版畫名家講座等多項活動,興寧版畫先后被評為梅州市文化名片、梅州市非遺保護項目。2021年12月,“中國新興版畫運動90周年——全國版畫展”將在興寧市舉行,版畫使興寧這個偏居粵東北的小城備受全國美術界矚目。
在興寧,古老的版畫藝術正煥發(fā)出絢麗的光彩。興寧市正將“版畫”進行品牌打造,積極傳承發(fā)揚版畫藝術,深入挖掘新興木刻運動版畫史料,大力推進“十里版畫長廊”和磐安圍版畫創(chuàng)作實踐基地建設,強化版畫宣傳推廣力度,推動版畫進景區(qū)、進校園,不斷擦亮“版畫之鄉(xiāng)”名片。
興寧市美術家協(xié)會
“中國南方版畫之鄉(xiāng)”
—— 興寧版畫的光輝歷程
文/陳其偉
導 語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初心,歷久彌堅;2021年又是新興版畫運動誕生90周年,回顧90周年歷程,波瀾壯闊。
在1930年代由偉大的新文化運動旗手魯迅先生倡導和扶持的新興版畫運動而產生的中國第一個革命美術團體“一八藝社”,13位成員中有5位是興寧人。此后,版畫藝術長盛不衰,出現(xiàn)了像羅映球這樣堪稱中國現(xiàn)當代版畫發(fā)展史的大家;在2017年舉辦的廣東省版畫作品展上,興寧作者作品就獨占了十分之一,2017年4月被省社科聯(lián)專家評為“梅州文化名片”。
時代精神與鄉(xiāng)土情懷的相互交融,“學院味”與“鄉(xiāng)土味”的有機融合,這就是興寧版畫的獨特風格和地域特色。
魯迅與新興版畫運動第一期木刻講習班成員合影。參加講習會的學員有陳廣、倪煥之、陳鐵耕、江豐、胡仲明等13人。講習會結束的當天,魯迅、內山嘉吉和13位學員在附近草地拍照留念,這張照片成為中國第一次現(xiàn)代木刻技法講習會的見證。
魯迅與青年木刻家
左起:魯迅、林夫、曹白、白危、陳煙橋。1936年10月8日上海八仙橋青年會;照片來源于網絡(沙飛后人博客)
中國新興版畫運動興寧籍的先驅們
中國現(xiàn)代版畫是現(xiàn)代中國美術中最具革命性、戰(zhàn)斗性和開創(chuàng)性,最有影響也是最普及的一門大眾藝術。興寧是粵東北的一個山區(qū)縣級市,經濟欠發(fā)達,但文化底蘊厚重,版畫藝術在興寧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難能可貴的是興寧籍的杰出版畫家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有一代接一代的群體涌現(xiàn),這在全國范圍內都是鮮見的文化藝術形態(tài)。遠在1930年代,中國新興版畫運動興起,由魯迅先生親自倡導和扶植的第一代版畫家陳鐵耕、陳卓坤、鐘步卿、羅清楨、張慧、黃山定、鄧啟凡、吳渤、羅映球、荒煙、王立、陳耀寰(楊漠因)等先驅們都是興寧人。1931年8月22日,魯迅先生邀請日本版畫家內山嘉吉在上海舉辦中國第一期木刻講習會,在13位會員當中,有5位是興寧人,他們是鐘步卿、鄧啟凡、黃山定、陳鐵耕、陳卓坤。1991年9月上海出版的一部巨型畫冊《版畫紀程——魯迅藏中國現(xiàn)代木刻全集》中,就收入了陳鐵耕、黃山定、鐘步卿、羅清楨和張慧5位興寧籍版畫家的195幅作品。
陳鐵耕1932年冬在上海參與組織“野穗木刻社”“M·K木刻研究會”“春雷美術研究所”及“野風畫會”。1933年冬又成立“上海繪畫研究會”。面對白色恐怖,陳鐵耕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投身于革命文藝運動,充分表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韌”的戰(zhàn)斗精神,以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作了大量貼近生活,緊跟時代的木刻作品。他聯(lián)合江豐、艾青、野夫等進步木刻家舉辦畫展、印刷抗日畫報、抗日傳單和出版畫集,援助東北義勇軍抗擊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美術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陳鐵耕與魯迅有頻繁的接觸和深厚的感情,在魯迅應法國《TU》周刊記者綺達·譚麗德邀請于法國舉辦“革命的中國新藝術展覽”時,魯迅將陳鐵耕的《母與子》《殉難者》等17幅版畫推薦去展覽,是參加這次展覽的作者中作品最多的一個。
中國第一個革命美術團體——“一八藝社”的組織者是陳卓坤。陳卓坤又名陳廣,經常得到魯迅的指導,從此走上了以木刻創(chuàng)作活動為主的革命美術活動,并于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野風畫會于1932年底被破壞后,他被迫中止木刻創(chuàng)作,轉入黨的地下工作,時任上海滬東區(qū)委青年團書記。1933年秋被捕入獄受盡折磨,忠貞不屈,1937年出獄后進入陜北青訓班學習。此后一直隨解放大軍轉戰(zhàn)南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汕頭市文化局長、廣州美術學院辦公室主任等職。
彌足珍貴的我國第一幅魯迅像就出自陳卓坤之手。2000年廣東美術館隆重舉辦“蒼涼的天真——陳卓坤畫展”,并出版了他的畫集。
羅清楨是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先鋒,是第一代版畫家中名聞中外的佼佼者。魯迅對羅清楨的藝術成就,評價很高:“擅長木刻的,廣東較多,我以為最好的就是李樺和羅清楨”,“羅李二人,其技術在中國是很好的”。
1934年1月,魯迅為了把中國現(xiàn)代版畫推向世界,挑選了58幅中國青年木刻家的作品在法國和蘇聯(lián)展出,當中有羅清楨的《擠兌》等6幅及他的松中學生的5幅,占全部展覽作品的近五分之一。1934年冬,平津木刻研究會發(fā)起組織全國木刻聯(lián)合展覽會,羅清楨的30幅作品在這次展覽中占有重要地位。
1935年春,《清楨木刻畫第三輯》出版。從1933年7月至1936年10月魯迅先生逝世,在《魯迅全集》中,收入了致羅清楨的信達20封之多,是現(xiàn)代版畫家中魯迅復信較多的人之一。
新興版畫運動的先驅們都是用批判的眼光面對社會現(xiàn)實,以積極的姿態(tài)關注貧苦的社會底層,極力喚起人民大眾的斗爭意識。他們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充分體現(xiàn)了木刻單純有力的美學品格,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思想激進、刀法簡練、嚴謹精細、黑白分明、氣魄雄大,充滿剛健的力之美。
陳卓坤 魯迅像 版 畫
羅清楨 火炬的傳遞 版 畫
陳鐵耕 苦難家庭 版 畫
羅映球 到前線去 版 畫
荒 煙 克服了的城堡 版 畫
黃山定 窮人的家 版 畫
張 慧 待 賑 版 畫
王 立 野菜無處尋 版 畫
鐘步卿 三農夫 版 畫
中國新興版畫從前驅至殿后的光輝典范—— 羅映球
著名版畫家、中國新興版畫運動貢獻獎獲得者羅映球老師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2006年逝世,近70年來,一直是興寧美術興寧版畫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時代精神、濃郁的地方特色、催人奮進的獨特個性與品格馳譽畫壇!2007年廣東美術館為羅映球舉辦了大型個展并出版其作品選集《雕刻時光——羅映球的版畫藝術》。此后,先后在深圳、珠海、肇慶、東莞等市舉辦版畫展。羅映球是中國新興版畫第三條藝術路徑的典范,他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版畫事業(yè)。他一方面以寧中中學、興寧師范為教學基地,一手培養(yǎng)了曾道宗、潘晉拔、陳偉巨、羅幼新、張治平,陳其偉等一代又一代的美術人才;另一方面又高擎新興版畫的旗幟,與著名版畫家王立于1980年6月一起組織了清楨版畫會,影響波及廣東、福建、江西、新疆等省市,培育了陳亦行、羅冠環(huán)、羅昌明、陳慶雄、陳誠謀、劉可為、鐘海祥、李道祥、肖希正等一批有作為的版畫家。
羅映球從1936年發(fā)表第一幅木刻作品到2006年3月臨終前幾個月才放下刻刀。他是中國新興版畫堅持到最后一刻的殿后戰(zhàn)士之一,也是迄今版畫藝術實踐最為長久的中國藝術家。在2013年8月羅映球百年誕辰之際,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辦了“鐵筆如椽——羅映球版畫藝術展”。最近幾年,“羅映球藝術精品全國巡回展”先后在廣州、合肥、黑龍江等地展出。
羅映球藝術的革命性創(chuàng)新包括:是我國“絕版木刻”“減版法”的最早踐行者;是“大景山水版畫”獨樹一幟的先行者;是“長卷版畫”(10米以上)的獨創(chuàng)者。
與羅映球同時代的本土版畫家還有中學美術教師羅戈漢、張綠波、鐘再生等人。
羅映球 長空雁叫霜晨月 版 畫
羅映球 豐收的日子 版 畫
羅映球 千年古剎靈光寺 版 畫
羅映球 完工歸來 版 畫
以清楨版畫會為核心力量的創(chuàng)作繁榮期
已故畫家王立曾任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理事、廣東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廣東畫院秘書長、顧問。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投身新興版畫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刀筆熱情謳歌新中國、新建設、新生活。在20世紀80年代,他曾組織60多幅興寧版畫作品應邀分三批送往日本參加“日中交流美術展”并獲殊榮。1991年王立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和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授予新興版畫運動貢獻獎。他的油套版畫《建設水電站》被評為廣東美術家協(xié)會50年經典作品候選提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1952年,由幾個資深的畫家羅仲基、馬玉書、饒毓林(女)、羅樹基、饒力培等有識之士在神光山麓辦起了一所新型的藝術學府——興寧人文藝術學校,成為興寧藝術人才的搖籃。劉濟榮、李權華、李定民、徐林風、陳煥強、張桂仙、鐘鋼城、曾均華等許多著名畫家均從該校畢業(yè)。人文藝術學校的畢業(yè)生大部分考上美術大專院校繼續(xù)深造,在外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天地;一部分留在興寧等地,他們忠誠于祖國教育事業(yè),辛勤培育美術幼苗,桃李滿天下!他們都曾經創(chuàng)作了不少版畫佳作。
在這一代畫家群體中,我國當代著名版畫家、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張運輝是其中的一個杰出代表人物。1960年代初他的黑白版畫《客家山村》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線刻以及磚刻藝術和現(xiàn)代創(chuàng)作木刻相結合,在我國畫壇上獨樹一幟。此后,張運輝在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其獨創(chuàng)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氣派和民族特色的版畫藝術,他的石版畫也極具功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凸顯了他在我國版畫界的位置?!犊图疑酱濉吩?006年被評定為“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成立50年經典作品”候選提名,1991年榮獲“魯迅版畫獎”。
在這一代畫家群體中,真是人才濟濟,燦麗多姿。當代著名國畫家劉濟榮、李仁康、曾道宗、陳偉巨、軍旅畫家羅幼新等在2009年的“興寧市版畫作品展”中,都有版畫作品參展,人們喜出望外,原來他們也曾醉心過版畫藝術,有那么成熟而精湛的版畫作品。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四屆理事曾道宗的《六月的歌》《朝暉》和《龍羊古峽起宏圖》三幅都以個性鮮明和嫻熟的版畫技法入選全國版畫展。
在這一代畫家群體中,徐林風、張桂仙、曾均華、鐘鋼城等人都是很有成就的版畫家。他們是承先啟后的一代。如果把1930年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作為興寧版畫藝術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期的話,這個時期當屬興寧版畫藝術的第二個高峰期。我們不能忘懷的是原《光明日報》美術編輯荒煙的版畫藝術,不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在國際上都享有崇高聲望。原《廣東畫報》編輯、著名版畫家羅超群英年早逝,他的代表作黑白木刻《春》被十九家報刊雜志爭相轉載,《木棉樹下》被評定為“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50年經典作品”候選提名。
1950年代末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前,在興寧文化館的配合下,熱衷于培養(yǎng)版畫事業(yè)接班人的羅映球先生主持過兩屆版畫業(yè)余作者培訓班,以中小學美術教師和學生及社會上的骨干作者為培訓對象,很有成效。
1965年至1979年,興寧版畫進入了低潮,只有少數(shù)作者在“文革”中,仍然堅持版畫創(chuàng)作。
羅映球為會長、王立為顧問的清楨版畫會。成立30多年來,堅持創(chuàng)作,活動不斷,曾出版過三集會員版畫作品選集。
19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興寧版畫的又一個高峰期。在這個高峰期,50多位作者創(chuàng)作出了800多幅作品,其中有300多幅作品發(fā)表在全國各地的報刊雜志和海外報刊上。在地市級美展獲獎的作品有42幅,參加省級以上美展的作品有54幅,其中獲獎13幅。有22位作者的36幅作品陸續(xù)參加了在日本舉辦的“日中交流美術展”“現(xiàn)代中國國畫版畫展”和入編《中國女版畫家作品集》。王立的大型黑白版畫《古林泉聲》、羅映球的套色版畫《嘉應風光》分別榮獲日本橫濱市長獎和教育委員會獎。
在這個高峰期,1986年在深圳市舉辦了“興寧版畫作品展”,《南方日報》《深圳特區(qū)報》《珠海特區(qū)報》《梅州日報》等報刊分別發(fā)表了畫展作品專版及相關的評論文章。羅映球、曾均華、鐘鋼城、陳誠謀、陳其偉、劉可為、朱天玲等人先后出版了個人版畫作品專集。魯迅先生說:“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這是作者們共同的藝術追求。立足鄉(xiāng)土,懷著濃厚的鄉(xiāng)土之戀,認真塑造客家人勤勞儉樸的美好形象,描繪客家地區(qū)獨特的民情風俗,努力發(fā)掘生活中帶有時代精神和濃厚地方色彩的人性美和風情美,是他們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興寧版畫的主要特色。
在這個高峰期,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于1991年1月30日從北京發(fā)來致清楨版畫會成立10周年的賀詞,開篇第一句就明確肯定“興寧是我國南方版畫之鄉(xiāng)”的歷史地位,并“希望再接再勵”,“在改革開放中,為新的精神文明作出更多的貢獻?!痹凇肚鍢E版畫會黑白版畫選》第三集編輯時,時任梅州市市長的黃華華同志撥出???,中國版協(xié)副主席和秘書長、著名版畫家李樺、古元、彥涵、王琦、譚權書教授等從北京寄來了熱情洋溢的題詞,為畫集增輝添彩,全體作者無不深受鼓舞和激勵。
在這個高峰期,隨著羅映球等前輩們年事增高,他們的學子輩、興寧美術家協(xié)會和清楨版畫會的主要負責人成為傳承和發(fā)展興寧版畫繼續(xù)前行的領導核心。憑著沉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憑著強烈的敬業(yè)精神和對版畫藝術的赤誠情懷,他們“背著挎包干革命”,帶領廣大作者積極創(chuàng)作,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刻刀。
歷屆興寧市委市政府和文化文藝主管部門都十分重視文化建設,使興寧的版畫活動搞得有聲有色。2009年先后在興寧、梅州舉辦了大型的“興寧現(xiàn)代版畫作品展”,畫展展現(xiàn)了1931年—2009年幾代近百位興寧籍版畫家和作者的120多幅作品,原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我國當代著名版畫家肖映川先生在“興寧現(xiàn)代版畫展”梅州展覽的開幕式上致詞說:“這個畫展太激動人心了!興寧不愧是中國新興版畫的紅色根據(jù)地,而且后繼有人……”
2009年11月,陳其偉、劉可為被評為梅州市第一批興寧版畫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羅映球 嘉應風光 版 畫
張運輝 瓜 棚 版 畫
王 立 古林泉聲 版 畫
鐘鋼城 生生不息 版 畫
陳誠謀 月光曲 版 畫
肖希正 明日家園 版 畫
劉可為 迎 燈 版 畫
陳其偉 橫眉冷對千夫指 版 畫
陳煥強 春 光 版 畫
朱天玲 南國鄉(xiāng)情 版 畫
羅戈漢 金 秋 版 畫
邁進新時代興寧版畫的創(chuàng)新高潮期
在2013年中國美術館展出的“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清未以來畫家作品660幅)中,興寧籍版畫家作品就占了13幅。至2013年為止,中國美術館館藏的興寧籍畫家版畫作品就超過250幅。目前,在世的興寧籍版畫作者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和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共有65人,市級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長期從事版畫創(chuàng)作的有100多人,活躍的版畫班學員及愛好者有1000多人,年長的國家級會員版畫作者已經超過80歲,而年輕的才20多歲,人才結構是比較合理的。
2013年以來,興寧版畫開始從娃娃抓起,在興寧市第一小學等場所開展了版畫興趣班的試點工作,成果喜人。近年來,興寧版畫已進入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2015年,我市在“第七屆廣東省版畫作品展”中取得10位作者10件作品入選的優(yōu)異成績,占全部展品的十分之一。2016年選送十位作者前往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學習深造,學習內容涵蓋了木刻版畫、絲網版畫、石版畫、銅版畫、綜合版畫等所有版種。2017年,我市版畫作品有2件入選“第二十二屆全國版畫展”,4件入選“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jié)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20件入選“第八屆廣東省版畫作品展”;2018年有20幅作品入選“第十七屆全國藏書票暨小版畫藝術展”,袁熾彬版畫《大道有痕》入選“2018中國百家金陵畫展”;2019年,在“廣東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中興寧版畫有1幅獲銀獎,2幅入選;在“第八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全國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中分別入選1幅版畫作品;2幅版畫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3幅作品入選“中國第23屆版畫展”。2014年至今,先后在興寧市舉辦了李全民、鄭星球、喻濤、謝應云、黃啟明教授等版畫名家講座、現(xiàn)場輔導點評等多項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廣大作者的創(chuàng)作水平。
劉濟榮 入 川 版 畫
張運輝 貫通南北 版 畫
曾道宗 六月的歌 版 畫
羅戈漢 家庭副業(yè) 版 畫
陳偉巨 小仙女 版 畫
李仁康 正 點 版 畫
羅幼新 喜待明日銀花開 版 畫
羅超群 青山流水長流水 版 畫
袁熾彬 上善若水 版 畫
羅秋帆 致敬!百年英烈 版 畫
邱 輝 韻 版 畫
黃麗娟 紅紅的五月 版 畫
曾均華 暮 歸 版 畫
羅遠娟 校園一角 版 畫
劉向上 憶景之一 版 畫
謝景文 鯤鵬擊浪從茲始 版 畫
樣板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