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開始一個新的系列,該系列將圍繞肉種雞行業(yè),討論所有關于肉種雞育種、生物學、生產、飼養(yǎng)和管理方面的信息。
小提示:本文內容很多。有很多人對肉種雞的育種過程很好奇,可以直接看本文的最后兩部分。
01 產業(yè)簡介
現在,當你要飼養(yǎng)肉雞時,你不再需要擔心商品肉雞種雞該如何去選擇。因為在祖代以上水平上,幾乎所有可遺傳性狀的選擇,都已經由主要的幾家育種公司完成了。
點擊上圖鏈接,了解世界領先家禽育種公司的前世今生
對于祖代和父代種雞群,我們只需根據其表型來選擇雞的骨骼完整性(比如淘汰瘸腿雞)、發(fā)病率(發(fā)病造成死淘)等性狀。
但在很大程度上,這種選擇是禽類對不利環(huán)境因素反應的結果,其關系到禽類在'商業(yè)條件'下的良好表現。
Source: Cobb Vantress
肉雞的育種,包含幾個代級,分別是純系,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肉雞)。每一代的結果是,根據需要一個或兩個性別,雞的數量增加約 50 或 100 倍。
Source: The Egg Handbook
在短短的幾個世代的時間里(一般是3-5年),僅僅數百只純種雞,最終將生產出以億計的商品肉雞。
幾乎所有的遺傳選擇工作,都是在各種純系種雞中完成的,因此商業(yè)的祖代和父母種雞的工作,基本上是擴大這些經過嚴格挑選的雞的后代數量。然而這種繁殖是育種過程中重要而關鍵的一步。
肉雞祖代的管理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行業(yè),這個任務,只交給那些在種雞管理方面有成功經驗的公司,而且這些公司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的種雞公司。
Source: Big Dutchman
如果祖代這一等級出現管理問題,則可能對育種公司維持其商品肉雞市場份額的能力具有破壞性影響,甚至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其生產的劣質父母代種雞或肉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糾正。祖代種雞的問題,往往導致商品肉雞市場的區(qū)域損失長達 2-4 年。
肉雞的選育,涉及到優(yōu)化生長和保持繁殖能力之間的微妙平衡。不幸的是,這兩個特性在選育中是相反的,因此肉雞遺傳學家必須制定一個指數,以平衡對大多數客戶來說最重要的特性。
所有公司內,在選擇商品肉雞品系時,生長型性狀應該是首要關注的。
而對于獨立的肉雞種蛋或雛雞生產者(非一條龍)來說,總是要額外關注繁殖性狀,如蛋數、繁殖力和孵化能力等。
家禽育種公司有時會將專業(yè)化發(fā)展到極端,會專注于特定的市場需求,甚至只提供一種性別的雞。
從事肉雞育種的公司,在過去幾十年里,數量一直在變少,但單一公司的規(guī)模每年都變得更大。這似乎與雞肉產業(yè)的自然演化相匹配,也代表著優(yōu)勝略汰。但是,這種專業(yè)化和合并的結果是遺傳基礎的萎縮。
然而,我們必須記住,我們大多數所謂的家禽品種都是在過去100多年內發(fā)展起來的。
育種策略基本上是為了區(qū)分羽色和體型,因此這些品系在進化時間尺度上并沒有很長的歷史。但是據推測,目前的遺傳基礎已經具有足夠的多樣性背景,以便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有必要選擇新的性狀。除了這種固有的遺傳多樣性外,遺傳工程還具有實現生物多樣性具體目標的潛力。
02 歷史回顧
一開始,人們養(yǎng)殖雞主要是為了生產雞蛋,雞肉只作為雞失去產蛋價值被淘汰時的額外產品。
但從 20 世紀初開始,人們開始把家禽作為肉食來源。
英文中肉雞“Broiler”一詞,起源于美國東部,描述的是一種非常年輕(10-12 周齡)的禽類。通常是通過將禽類縱向分割,并在開放式烤爐(這種烤爐被稱為Broiler)上進行'烤制'。
早在1900年,就有報道稱,有人將5000只肉雞養(yǎng)到到12周齡,用于這一特定烤雞市場。
03 當時的主要品種
當時剛起步的肉雞產業(yè),最初采用很多不同的品種來生產適用的肉用品系。當時強調的是幾個品系的雜交,其中重點是自色性狀以及生長和產肉量等性狀。
巴雷德洛克雞(Barred Rock):由于它在康奈爾大學和圭爾夫大學很受歡迎,這個品種在 20 世紀初被推廣為產肉專用雞。與其他一些品種相比,這個品種生長潛力比較一般,有一個缺點是與其羽毛有深色針羽。
白普利茅斯洛克雞(White Plymouth Rock):19 世紀 70 年代,在新英格蘭州發(fā)展起來,這個品種在大多數育種計劃中成為母系的首選。它的主要優(yōu)勢是擁有純白色的羽毛。雖然最初該品種大多數雞都是慢羽,但這一特性很快就被改變?yōu)榭煊鸬任换颉?/span>
新罕布什爾雞(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爾雞也是早期肉雞育種計劃中的母本,它的生長特性合理,產蛋率和孵化率都很高。與巴雷德洛克雞一樣,其紅/棕色的羽毛使該品種無法完全作為商業(yè)育種的母系。
白康尼什雞(White Cornish):有白色的羽毛和黃色的皮膚,在 20 世紀 20-30 年代,白康尼什為建立白羽肉雞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該品種具有相對較短的腿和厚重的肌肉以及寬闊的胸部,很快就成為育種計劃中父系的主要貢獻者。由于產蛋率相對較低,白康尼什雞很少用于 3 或 4 系雜交種的母系,而這種雜交后來成為最流行的育種系統。
輕蘇塞克斯雞(Light Sussex):在歐洲更受歡迎,輕蘇塞克斯與美國的新罕布什爾有一定的可比性,它提供的品種,可以很好地用于父系或母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白康尼什公雞與白普利茅斯洛斯母雞雜交,成為大多數肉雞育種計劃的基礎。除了白色羽毛外,該雜交種還在生長、體型和生活能力方面取得了極好的平衡,同時還具有相當好的繁殖能力。
04 現代肉雞行業(yè)的起步
現代肉雞行業(yè),于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德爾馬瓦地區(qū)起步。這一新興產業(yè)的誘因,是因為該地區(qū)傳統的貝類捕撈和水果種植業(yè)的普遍衰退。樂福雞(Leghorn)作為當時的蛋雞因'馬立克氏病 '的病死率很高,也加快了產業(yè)從蛋類生產向肉類生產的轉移。
此時,肉雞品系似乎對馬立克病的抵抗力更強,但這可能肉雞生命周期更短有關。
新罕布什爾州也迅速發(fā)展了一個新的肉雞產業(yè)基地。最后新英格蘭地區(qū)很快就成為許多有影響力的育種公司的所在地。同時,積極有效的雞白痢測試清除計劃,極大地幫助了種雞育種公司在這一地區(qū)落戶的意愿。
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肉雞通過火車進行運輸
當美國東北部迅速成為肉雞生產的領頭羊時,佐治亞州是最早將佃農制度應用于肉雞生產的地區(qū)之一。隨著養(yǎng)殖場規(guī)模的擴大,單批次飼養(yǎng)量達到10,000 只以上,當地的飼料經銷商成為了肉雞生產的主力軍。
當時也出現了賒銷供應雞苗的舉動,于是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將雞苗和飼料銷售捆綁在一起的發(fā)展,這也成為行業(yè)內合同生產和整合的基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爾馬瓦地區(qū)的雞肉產量占美國雞肉產量的近 50%,其中大部分是與政府簽訂的合同。在戰(zhàn)爭結束時,政府取消了這些合同,這給這個為滿足當地需求而嚴重超產的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同時,在營養(yǎng)、飼養(yǎng)和疾病控制方面的改進,幫助肉雞生產遺傳潛力不斷被提高。肉雞產業(yè)發(fā)展初期,恰逢發(fā)現了許多微量營養(yǎng)素,如一些關鍵的 B 族維生素。而且由于雞是容易研究的動物,因此出現了大量關于雛雞營養(yǎng)需求的技術信息。
▲1923年,詹姆斯·凱斯先生于創(chuàng)辦的世界上第一家致力于家禽健康的藥店
康涅狄格州的 H.M.斯科特博士,是當時肉禽高能量日糧的倡導者,玉米逐漸成為肉雞日糧中的首選谷物。玉米與豆粕一起,為全世界大部分肉雞提供了飼喂日糧的基礎。
▲H.M.斯科特博士
隨著禽類數量的增加,屠宰加工產能不足逐漸限制了行業(yè)發(fā)展,于是新英格蘭的 Gordon-Johnson 等創(chuàng)新者通過開發(fā)自動化設備來滿足屠宰加工的需求。
哈蘭-桑德斯在 20 世紀 60 年代推出的肯德基(KFC),和麥當勞公司在 20 世紀 80 年代推出的麥樂雞是肉雞行業(yè)擴張的典型。
今天,我們繼續(xù)看到肉雞的遺傳潛力逐年提高。但是很明顯,這種現象級的趨勢不可能無限期地持續(xù)下去。
遺傳潛力提高的一個必然結果,是育種公司的合并。目前(2020年)全世界只有 2家公司是肉雞種雞的主要國際供應商。
05 中國現代肉雞行業(yè)的發(fā)展
肉雞產業(yè)是我國畜牧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我國農業(yè)和農業(yè)經濟中的支柱產業(yè)。
進入1978年以后,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和獨立自主市場主體的形成,中國所有制經濟和生產體制出現了新的格局,中國肉雞業(yè)步入快速增長階段。
第一,改革開放引入了一大批以肯德基、麥當勞等以雞肉為主的餐飲機構,推動了我國雞肉產業(yè)的發(fā)展;第二,一部分外國涉農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國外先進養(yǎng)殖模式技術,促進了肉雞產業(yè)的發(fā)展;第三,我國本土家禽品種的培育。
中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40年以來,中國肉雞產業(yè)取得了長足發(fā)展。
產業(yè)的發(fā)展格局不斷演變,發(fā)展模式不斷完善,養(yǎng)殖方式持續(xù)改進,經營模式持續(xù)變化,技術同步提升,人才同步發(fā)展,企業(yè)一步步發(fā)展壯大,企業(yè)家一步步成長走向成功,國際交流和合作逐步加強。
與此同時,在雞肉生產和消費方面及均取得飛速發(fā)展,產量已躍居全球第三位,僅次于巴西和美國。黃羽肉雞育種亦取得重大進展,肉雞標準化規(guī)模養(yǎng)殖逐步提升。
06 肉雞的遺傳和基因選擇
育種公司在小的家系中,對異常珍貴的純系雞進行最嚴格的挑選。與經過 3、4 代繁衍最終產生的商品后代數量相比,育種公司所擁有的雞數量是非常少的。
在開發(fā)肉雞品系時,遺傳學家必須考慮與生長與繁殖有關的特性平衡。
下表中列出的各種性狀(特征)是受雞的遺傳構成影響的。但是,表型性狀只受遺傳物質的部分影響,另一個主要因素是雞所處的'環(huán)境'。
在這里,環(huán)境是指非遺傳影響因素,如營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密度、蛋的大小、孵化條件等。遺傳引起的個體雞之間的變異相對于總變異的平衡,這稱為遺傳性。
遺傳性(H)=遺傳變異度/觀測方差
生長特性的遺傳性相當高,在0.4-0.6 左右(或 40-60%)。這意味著,只要作為種雞挑選出雞群中最重的雞,就可以取得相當快的進步。
另一方面,繁殖性狀的遺傳率要低得多,僅僅為 0.05-0.20,這意味著根據母雞自身的產蛋記錄來選擇母雞,對于提高其后代的整體產蛋量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人們普遍存在一個誤區(qū),以生長速度為例,如果遺傳率為 0.5,就認為每一代都可以增加雞的生長潛力 0.5(50%)。實際上,每一代對選擇的反應定義為 H2x 選擇差。選擇差是指被選中的個體與雞群平均值之間的差異。
例如有些公雞被選中,是因為它們比雞群平均重 200g 。如果生長的遺傳性為 0.5 ,所以選擇反應將是 0.5 x 200 = 50g。由于遺傳選擇作用,可以預期下一代比兩個親本系的平均值重50g。
雄性只向其后代提供50%的遺傳物質,因此這種影響會被進一步稀釋,所以需要在雌性系上施加選擇反應。
在過去的 30-40 年里,肉雞每年的體重增加 25-50 克,這對育種公司來說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在育種計劃中,與生長相關的特征受到重點關注。傳統上,生長速度或更具體地說,特定日齡的體重是選擇的主要標準。
在肉雞品系的早期發(fā)展過程中,這一性狀的快速進步是相當容易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傳學家面臨著與快速生長速度相關的代謝問題,同時繁殖力也開始下降。
毫無疑問,腹水、 SDS(猝死癥)和骨骼異常等代謝紊亂也是生長速度快本身的原因。
這些負面的性狀會有一定的遺傳基礎,因此純系雞必須考慮這些潛在的問題與生長速度呈負相關。
新陳代謝紊亂,在生長速度非??斓碾u中出現最多。大體重肉雞的成功繁殖,是通過體重控制來實現的,而體重控制通常是通過飼料限制來實現的。
在遺傳選擇計劃中,必須在商業(yè)肉雞條件下將肉雞生長到 42-49d 左右,并選出最重的雞。然后,必須同時將這些被選中的肉雞作為潛在的種雞候選人(需要繁殖后代),在剩余的生長期內進行管理,并作為成年種雞進行管理。
這通常意味著特別嚴重的飼料限制,因為,49d 的肉雞體重與 22-24 周的'理想'成熟體重相差無幾。
現在,當遺傳學家試圖選擇有代謝問題的禽類時,這種快速的早期生長更為重要。因為使用高營養(yǎng)密度的顆粒飼料,是對它們進行選育是最好的選育方法。
現代肉雞育種,也非常重視胴體構型和產肉量,以及飼料效率。傳統上,胸肉構型是通過測量胸肉角度來確定的。
雖然這仍然是影響胸肉構型的一個重要屬性,但可能會產生胸肉水泡,但胸肉產肉量現在更加重要,而且只能通過胴體解剖來確定。
在活禽上測定胸肌大小是非常困難和昂貴的,這個性狀最好通過同胞或后代測試來解決。同胞測試包括對兄弟姐妹的觀察,而后代測試則是測量潛在種雞后代的性狀。雖然這種測試非常昂貴和耗時,但在當今所謂的'高效'肉雞中,這種選擇的成功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大多數育種公司還對種禽進行飼料效率的測定。
在對禽類生長速度進行大量選擇的時期,肉雞的飼料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效率的提高是由于特定體重的日齡不斷降低。
這就意味著用于維持的飼料減少,更多的飼料用于生長。
然而,飼料效率本身就具有 0.25 左右的遺傳性,因此在直接選擇這一性狀方面有相當快的進展。
相同體重相同日齡的肉雞,可能有不同的飼料效率。飼料效率的差異,不受體重對日齡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或代謝能力不同,胴體成分的差異(更多的脂肪導致飼料效率降低),或由于羽毛較少或活動量較大而導致更多的熱量損失。
對飼料效率的準確測定是很難實現的。
可將待選雞關在小的個體欄內,在 10~14d 內測定飼料攝入量。也可以將雞完全養(yǎng)在籠子里進行這些測試。雖然籠養(yǎng)肉雞的生長速度有時候比地板飼養(yǎng)的慢,但遺傳選擇過程基本上是要找到任何性狀都高于平均水平的禽類,因此即使在籠子里,也可以確定相對生長或飼料效率。
正如前面所討論的那樣,一個育種計劃必須保持生長和繁殖性狀之間的平衡。生長速度與繁殖性狀(如卵子數量和繁殖力)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糾正這個問題。
比如對種公雞不限制飼料,來完全發(fā)揮其生長的遺傳潛力。隨著公雞體重的增加,精液產量也會增加。但一般來說,這種精液中含有更多的死精子或不正常的精子,這些精子的新陳代謝率較低,所以運動能力較差。較重的公雞性欲也會降低。
在母雞中,體型大小與不規(guī)則排卵和缺陷卵子綜合癥(EODES)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不規(guī)則排卵會導致多次排卵,即一次從卵巢排多個卵的問題。
蛋的大小也是一個重要的特性,因為它影響著雛雞的大小和隨后商品肉雞的生長速度。在孵化過程中,蛋的大小會影響水分的損失率,因為與蛋的表面積有關。因此,雞蛋大小的一致性在商品種雞中也非常重要。
這些蛋的特性大多與母雞的成熟體型有關。這意味著很難讓體型小的雞產下最佳大小的蛋,而對于體重非常大的雞來說,往往很難在生產周期的后半段調節(jié)蛋的大小。
上面表提到活潑性,是肉雞和成年種雞的一個重要特征,這對一些疾病的抵抗力是有遺傳基礎的。固有的抗病遺傳性與生物安全和疫苗/藥物計劃一起構成了肉雞健康管理的基礎。
某些疾病的抗病性遺傳性相當高,例如馬立克氏病的遺傳性,其值約為 0.5-0.6。然而對于幼禽(0-6 周)的一般存活率的遺傳性相當低,約僅為 0.01??共⌒缘倪x擇也是很難實施的,因為這必然涉及到同胞或后代的測試,以及用病原體挑戰(zhàn)這些雞。這種測試顯然必須在嚴格隔離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在哺乳動物中,雄性決定了其后代的性別。但在雞類中,情況正好相反,母雞的基因構成決定了胚胎的性別。性染色體通常被描述為 Z 染色體和 W 染色體,雄性為同源染色體(ZZ),雌性為異源染色體(ZW)。對于雌性,有時寫成 Z-而不是 ZW。
性染色體的差異,可以利用優(yōu)勢來鑒別雞的性別或操縱其他一些性狀。在雄雞和雌雞身上擁有不同顏色的羽毛是傳統雜交雞中流行的'自交'系統。該技術的一個例子是利用金羽與銀羽的基因。銀色(S)對金色(s)是顯性的。
這意味著,如果一只雞的染色體對中有一對或兩對都攜帶銀色基因,它就會是銀色的。具有兩個顯性銀基因的雞被稱為純合體(SS)。如果雞在一條染色體上攜帶銀基因,而在另一條染色體上攜帶金基因,則為雜合體(Ss),但由于銀為顯性(或金為隱性),所以仍呈銀色。
當這些基因在性染色體上時,我們可以利用顯性/隱性特征來區(qū)分后代的性別。
親本雄雞要有金羽,意味著它必須有兩個隱性的金基因。雌雞只有'一條'性染色體,這條性染色體必須攜帶顯性的銀色基因,因為從表型上看,它是銀色羽毛。
雄性后代必須攜帶這對基因,這將永遠是 Ss,銀色為顯性。雌性后代將是金色的,因為這些是雄性親本所持有的唯一基因。因此后代在一日齡時就可以進行顏色性別鑒定。
▲羽色鑒別雛雞性別
其他一些羽毛的顏色和特征也可以用來對雛雞進行顏色性別鑒定。雖然一些現代的育種公司已經開發(fā)出了彩色性別的肉雞品系,但這一系統還沒有在商業(yè)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另一種性別系統是依靠羽速基因來決定羽化率,而不是羽色,盡管基本的遺傳原理非常相似。
羽毛的發(fā)育速度在雞類中是相當多變的。大多數雞要經歷 4-6 次換羽,涉及羽絨、雛雞羽毛、1-3代幼雞羽毛和最后的成年羽毛。
▲羽速鑒別雛雞性別
羽毛的發(fā)育速度受一種與性別有關的隱性基因的影響,雖然該基因會影響所有羽毛的生長速度,但最明顯的差異是在翅膀和尾部區(qū)域。
慢羽 (K)對快羽(k)是顯性的。因此,慢羽雞在雄雞中可以是 KK 或 Kk,在雌雞中可以是 K-in。這些親本的雛雞特點是翅羽與主羽一樣長或比主羽長。另一方面,快羽的雄性(kk)或雌性(k-)雛雞的主羽比翅羽長。
因此,通過適當的雜交,我們可以培育出具有不同羽速特征的雄性和雌性雛雞,而這一特征可以用來對雛雞進行性別鑒定。
如前面的例子所示,利用顏色性狀,雄性和雌性雛雞的顏色與其對應的雄性和雌性親雞的顏色完全相反。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羽速。用羽速快的雄性種雞與羽速慢的雌性種雞進行雜交,我們可以培育出羽速快的雌性雛雞和羽化慢的雄性雛雞。
每一代都有效地'逆轉'了與性別有關的性狀的表型特征。
一些育種公司,也生產矮化系的肉雞種雞。
只攜帶矮化(dw)基因的禽類,其體型比常規(guī)體型的禽類(Dw)小 30%。矮化基因(dw)對 Dw 是隱性的,因此可以通過適當的交配系統來糾正體型效應。
使用矮小的雌性親本的好處是,由于它的體型小了約 25%,所以它的飼料攝入量也會相應減少。攜帶矮小基因的雞似乎對熱應激的抵抗力也更強一些,這種情況可能與這些矮小的雞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事實有關。
由于Dw基因對矮小基因是顯性的,所以雄性肉雞后代(Dwdw)的體型是規(guī)則的。
但實際上,Dw 基因對 dw 基因并不是 100%的顯性,所以雄性肉雞后代的體型約為常規(guī)肉雞的 97%。矮化交配的祖代系可以交替進行,從而生產出矮化或常規(guī)大小的種雞。
如果種雞公司希望生產矮小的親本母雞,那么就必須使用矮小的父本祖代。但如果需要生產常規(guī)大小的雌性父母代,那么矮小的祖代雄雞可以很快地被常規(guī)
(DwDw)祖代雄雞代替。因此,使用單一的祖代母雞群,通過簡單地在不同的時間替換公系祖代,可以很容易地操縱母本種雞的特性(不同市場所需)。
Source: Cobb Vantress
如前所述,育種必須在所有具有經濟意義的性狀之間保持平衡。在大多數情況下,育種計劃需要不能損失其他既定的重要性狀。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羽速的性別相關基因的引入。如果正在使用的品系不攜帶該基因,那么它就會不得不通過向種群中添加新雞來引入。
如果這些新雞在任何性狀上與既定品系不同,那么該性狀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因此,遺傳學家必須在若干代中引入新的遺傳物質,以避免損害具有經濟重要性的性狀。
▲ 育種公司純系雞舍內部
各種肉雞品系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遺傳學家所達到的性狀平衡。眾所周知,有些品系在某些性狀上表現突出,但在其他方面可能有弱點,而另一品系可能在任何一種性狀上都不突出,而是在所有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特征上都有很好的平衡。
不同性狀的相對價值通常是變化的,與種雞、肉雞和肉類產業(yè)的變化保持一致。例如胴體肉產量,特別是胸肉產量現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性狀,而在很多年前,它在育種計劃中很少被考慮。
在某種程度上,遺傳學家必須能夠預測未來的市場趨勢,因為在大多數純系育種計劃中,選育發(fā)生在其后代作為商品肉雞出現之前的 4-5 年。
數據表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那么從每個種雞那里獲得額外的 29 個孵化蛋,相當于(從經濟上)降低所有肉雞的飼料效率 0.05 個單位。
這種比較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如果商品肉雞的飼料效率提高了-0.05 個單位,那么綜合經營可以放棄每只種雞29 枚種蛋。為了確定各種品系的相對經濟價值,以及為了在品系內選擇性狀,這些類型的計算是必要的。
由于大多數肉雞的生長性狀比繁殖性狀的可遺傳性更強,那么如果想更多地強調這些,可以更快地取得進展。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育種公司的客戶都是一條龍的公司。因此,繁殖特性(如產蛋能力)在育種計劃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成功的繁殖特性差的肉雞品系。
07 現代商業(yè)育種
大多數商業(yè)肉雞是由所謂的'4系雜交'生產的。這基本上意味著肉雞由四個不同的祖代系衍生出來的。
育種公司對外出售曾祖代種群是非常不尋常的,因此對于大多數綜合一條龍公司來說,育種計劃將從祖代甚至父母代開始,但這要視情況而定。
根據規(guī)模,每一代都會有大約 50 個數字的乘法,因為該程序只保留一個性別。
純系或曾祖代基本上將來自于主種雞沒有保留的雞。例如,在純系 A 公雞中,將只選擇前 5-6%的雞(根據遺傳學家認為重要的性狀)用于繁殖該系的下一代。在剩余的純系雞中,約 40-60%可用于生產曾祖代雛雞。
一般來說,來自父系內的公雞將比本系內的母雞,或來自母系內的雄雞被選擇得更多。因此,曾祖代雞的遺傳構成與純系雞非常接近,因此育種公司很少允許這些雞脫離其直接控制。然而當客戶需要大量的父母代種雞時,考慮購買祖代或曾祖代種雞就顯得比較合理了。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選擇使用什么養(yǎng)殖模式,主要取決于所涉及的禽類數量。
例如在上圖中,對于一個客戶來說,直接購買每年生產 5 億只肉雞所需的 400 萬只 PS 母雞和 40 萬只 PS 公雞是不現實的。在這種經營規(guī)模下,購買約 10 萬套祖代公雞和祖代母雞雛雞是比較合理的。
但是,如果在計劃的初始部分直接購買曾祖代(GGP),這些數字可以減少約 50 倍。
生產 5 億只肉雞大約需要 400 萬只 PS母雞和 40 萬只 PS公雞。在這個水平上,幾乎沒有進行什么選擇。很明顯,畸形或有問題的雞會被淘汰,加上正常的死亡率,以及當地疾病的挑戰(zhàn),只占投放雛雞的 3-4%。
然而,在祖代水平上,一些育種公司建議進行強化選擇,特別是在雄雞方面。在父系的公雞中,只有約 40%的雛雞會被選為種雞候選。
▲ 通過X射線針對骨骼健康和福利的選育(Cobb Vantress)
對于母系的公雞選擇強度稍小,但仍只有 50%的公雞會被移到種雞欄。對于雄性來說,主要的選擇標準將是生長速度、一般體型和腿/腳狀況。
有些育種公司則不建議對 GP 進行這樣的選擇,他們的立場是,遺傳選擇本身已經在 GGP 水平上進行了,GP 客戶只需根據雞群內的'環(huán)境'差異進行淘汰。
隨著育種計劃的后進,那么顯然種群的經濟價值會增加。下圖顯示了育種計劃中不同級別的一日齡雛雞的平均產業(yè)成本。
父系祖代雛雞的價值約為每只210元,這些雞是育種計劃中最昂貴的雞。然而相對于母系雛雞來說,需要的雛雞數量相對較少,主要的資本支出就變成了母系的 D 系母雛。為了生產 5 億只肉雞苗,祖代種雞的資本成本約為 2100萬元。
在父母代層面,公雞苗又是最貴的,每只成本 25 元,但同樣由于所需母雞苗的數量,使其整體成本最高。對于生產同樣的 5 億只肉雞雛雞,一日齡雛雞的父母代種雞成本約為 5 億只日齡肉雞雛雞本身的價值將達到約8.8億元。
在實踐中,由于需要維持種雞父母代,和商品肉雞雛雞的連續(xù)生產,生產計劃通常是非常復雜的。
在特殊情況下,當對種雞或肉雞雛雞的需求出現季節(jié)性波動時,那么排產就更加困難。
為了實現連續(xù)不間斷的生產,必須定期對雞群進行調度。
與任何調度工作一樣,每次運送日齡雛雞的時間間隔較短或較長都有利弊。新雞群的入舍越頻繁,雞蛋和雛雞連續(xù)生產的潛力就越大。無論采用哪種制度,孵化場都要做好準備,隨時處理不同年齡段種雞的蛋。
在純系和曾祖代水平上,存在對最重、最健壯的公種雞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這種選擇是為了雄性后代的優(yōu)越生長速度,最終將導致雄性肉雞更好的生長。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到祖代和父母代育種計劃中,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還必須記住,并不是所有的純系和祖代一日齡公雛都被用作種雞。只有 30-50% 的公雞是根據身體特征,和體重來選擇的。
由于生長速度具有相當高的可遺傳性(0.4-0.5),那么選擇體重較重的公雞對其后代的生長會有積極的影響。其后代的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都會有一致的提高。
生長速度平均可提高1.7%,而飼料效率則提高了0.004 個單位。如果每只被選中的公雞最終與 12 只母雞交配,每只母雞生產 140*2kg 的肉雞,那么 1.7% 的生長率提高相當于優(yōu)等公雞額外產生 57kg 活重。假設料比為 2.0,則這一額外的活重也是通過減少 26kg 的飼料實現的。
如果肉雞為 7 元/公斤,飼料價格為 3 元 / 公斤,那么使用優(yōu)等公雞對綜合肉雞公司的優(yōu)勢是(57x7)+(26x3)=477 元。
選取前 25%的公雞,實際上是指在 3-4 周時,每選取一只優(yōu)等公雞,就會有 3 只公雞被丟棄。如果公雞價格為 28元,那么被丟棄的公雞(可作為肉雞銷售)將有 85元的'損失'。
假設由于選擇造成 84元的損失,那么選擇好的公雞在該系統的優(yōu)勢就變成了,這只留下的公雞最終額外產生了397元(477-84=397)左右的效益。
雞肉產業(yè)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