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美術視線——藝術家個案研究:
解安寧,長安畫派的傳承人
·海外藝術家 李劍華
解安寧,生于1966年3月,現(xiàn)任陜西省山水畫研究會主席,西安未央?yún)^(qū)文聯(lián)副主席,西安未央?yún)^(qū)政協(xié)常委,西安交通大學九三學社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研究員,西北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員,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長安畫派研究院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藝術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學藝術哲學博士,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
圖:藝術家解安寧先生寫真。
圖:藝術家解安寧先生(左)與海外藝術家李劍華先生(右)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黑田紀念館前留影。
圖:藝術家解安寧先生在創(chuàng)作現(xiàn)場寫真。
數(shù)日里忙著架上繪事,難得抽空去上野公園觀秋日下的風景。恰好與從西安來東京訪問的解安寧先生有約,我們趕去上野公園見面。
與安寧相見一見如故,特別邀請了他及西北地區(qū)的藝術家、參加年內(nèi)將在世田谷美術館舉辦的“現(xiàn)代中國藝術東京第3回展”活動。我們交談甚歡,又激起想去西安講學訪問的念頭。上世紀的1991年,也是一個秋季的十月,我首訪西安去參加一場研討會,夜宿楊虎城賓館的記憶猶如昨日……
翻閱安寧先生遞給我的畫集,數(shù)十余件大小不一的作品,讓人驚艷之余又不得不回到繪畫本體、水墨工具,這一最古老的繪畫媒材的話題上來。中國水墨畫界,以浩瀚之長江劃分派別。故而以長江以北為北方畫派、江之南面則為南方畫派,在日本古語中稱之“南畫”、“北畫”之分。
在近現(xiàn)代,中國畫壇呈現(xiàn)出五大流派,而眾多的流派中又以長安畫派影響最大。長安畫派借以西北地域之長,以少數(shù)民族、塞外遼闊的草原、戈壁灘、大西北高原之特點,選擇粗獷、狂野奔放之筆墨,抒發(fā)江北塞外之情境。產(chǎn)生了像開派人物趙望云、石魯、何海霞等人。
土生土長于陜西之解安寧,字子穆,號解一,生于司馬遷故里韓城。曾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現(xiàn)任陜西省山水畫研究會主席,澳門畫院副院長,西安未央?yún)^(qū)文聯(lián)副主席,西安未央?yún)^(qū)政協(xié)常委,西安交通大學九三學社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藝術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學藝術哲學博士,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
在安寧的繪畫心語中,恰好記載了他真實的內(nèi)心。多年來,他的山水畫卷以北國的山川為內(nèi)容,那雄渾博大、敦厚峻峭里蘊含著極大的繪畫靈性。他極其崇尚大自然,“自然”充滿了偉大的力量,切不可自我臆造形相,隨心所欲更改自然,而應以我之自然,合物之自然。
探析長安繪畫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藝術傳承脈絡,它最先啟蒙于西漢壁畫、隋唐五代出了閻立本、展子文、李思訓等一批繪畫高手。而真正形成長安畫派體系,則以趙望云、石魯、何海霞、方濟眾等四大金剛集聚長安開始,并形成了一股巨大力量。他們堅信繪畫之源于大自然,堅持深入大西北、以沙漠、戈壁灘、農(nóng)村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并集合了一大批中堅美術力量,不斷探索,突破了文人水墨繪畫格局,形成了一整套系統(tǒng)化的筆墨技巧。蒼茫、厚重的筆墨、線條刻畫出大西北的靈魂,黃土高原的深厚情懷,開拓出一條嶄新水墨繪畫新境界。上世紀六十年代,成功進京聯(lián)展引起矚目,被譽為“長安畫派”。
讀解安寧「繪事物語」中提及繪畫“陌生化”之觀點很新鮮。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觀察事物的態(tài)度、方式,原本就如此。藝術家觀察物象世界也正是從陌生、“生、熟、生”的過程開始的。白石老人“不似之似”也藴含繪畫本質(zhì)即陌生化的特性,強調(diào)精神內(nèi)涵勝于表象。對自然界的觀察,深入感悟藝術之精神內(nèi)涵在于本質(zhì),非單純客體的存在。
安寧先生從黃賓虹山水畫作品中感悟更為深刻。黃氏真山水、甚至將水墨山水表現(xiàn)語言方式推至更高的藝術境界。創(chuàng)作者對自然界、觀萬象之景并非純粹的客觀物象,應是客觀主體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心物感應現(xiàn)象、是繪者心靈之體悟,升華至精神層面的內(nèi)涵上來。
從黃賓虹先生作品里讀其筆墨、濃淡、干濕、甚至“不象之象”的大象之美的畫面中獲得許多的啟迪。這種表現(xiàn)恰好正是“天人合一”、“心物兩忘”之審美境界。亦是水墨畫中之最高意境!
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采用巨幅畫卷表現(xiàn)黃河之奔騰澎湃之勢,運用水墨方式、不斷探索實踐這個過程。他對大自然的眷戀、追尋大西北、戈壁灘、黃河之源的繪畫夢終成現(xiàn)實。
在安寧先生的山水畫系列作品中,技法吸納了傳統(tǒng)精髓,注重筆墨之間的變化,采用潑、皴法相互施用,以墨結合線為主,表現(xiàn)山石陡峭,意突出大西北的地貌特征。在他《黃河情》、《禹門古渡》、《九曲黃河萬里沙》、《綠染母親河》、《大河奔騰》、《瑞雪滿空來龍舞萬里沙》等作品中,運用干濕富于變幻的色墨線條,通過焦墨、枯筆、線面的巧用,力求傳達西北高原的厚重、黃河奔騰之氣勢。特別在《青山聚祥云》、《華岳雄姿》、《壯美云山》真山水畫卷中運用的干濕、飽和的色墨、富于韻律的線條更突出山峰、川流走勢與氣韻。耐人尋味的焦墨山水畫卷,則傳達出傳統(tǒng)書法中有骨有肉之特點,使筆墨成為純粹意義上的水墨線條,將枯筆焦墨山水的特殊質(zhì)感發(fā)揮極致。既有古人李思訓繪畫大家畫中的煙水浩淼,山勢起伏, 江天遼闊之氣場。更可見趙望云、石魯筆下的單純、粗獷、狂野奔放之筆墨功力。畫出了黃河、戈壁、西北高原的大氣勢。正如郭熙云:“欲奪其造化,則莫神于好,莫勤于精,莫大于飽游飫看,歷歷羅列于胸中。”或許、正是藝術家解安寧先生最佳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和心境吧!
圖: 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黃河情團扇》之一68×68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九曲黃河萬里沙》400×200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山水》100×69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山水團扇》68×68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瑞雪滿空來 龍舞萬里沙》400×200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焦墨山水》136×68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大河恒古》136×68cm、材料:水墨紙本 (2)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大河恒古》136×68cm、材料:水墨紙本 (3)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又臨黃河岸》之一、60×97cm、材料:水墨紙本。
圖: 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怡然小景》之一66×33cm、材料:水墨紙本 (2)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禹門古渡》400×200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紅樹醉石門》136×68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訪友圖》300×50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飄飄千里雪 悠悠度龍沙》240×120cm、材料:水墨紙本。
圖:藝術家解安寧作品系列68×68cm、材料:水墨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