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是在酒桌上玩的游戲,根據(jù)輸贏情況來決定罰酒,一般是輸?shù)粲螒虻娜粟A得喝酒的機會,就是被罰酒。自古以來,各種各樣的酒令在酒宴上流傳,而這其中最風雅最著名的酒令游戲當首推“曲水流觴”。
“流觴曲水”出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這種酒令文化的來歷,卻不止于那次文人墨客的宴飲詩會。
竹雕筆筒·曲水流觴(華夏收藏網(wǎng)網(wǎng)友葉明4的藏品)
在周代,巫術迷信頗為流行,每年春天,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女巫在河邊舉行為人們除災去病的儀式,叫“祓除”,也稱“修禊”。禊有清潔的含義,選址河邊,取洗去積穢、祛除不祥的意思。后來,古人把修禊與踏春、游春融為一道;因在河邊,便有了臨水宴飲之風俗。臨水宴飲中,為增加樂趣,就讓酒杯盛酒順著曲折的溪流漂浮,漂到誰的面前,誰就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魏晉時,人們已不拘泥于“上巳”這個日子,一般定在陰歷的三月三日?!叭氯?,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叭氯仗鞖庑?,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杜甫《麗人行》);“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宋·蘇軾《和王勝之》),可知歷代文人對這個節(jié)日的高度重視。
蘭 亭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會稽(今紹興)蘭亭舉行的那次民間詩會,注定會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樂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span>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二人,一邊飲酒,一邊吟詩,共得三十七首詩。有人寫了兩首,還有交白卷的,當然罰酒三大杯。《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為這些詩所寫的序言。即使脫離王羲之唯美的書法形式,而單憑刻印的文字,后人依舊能陶醉于當時的風神。以至于1400多年后的乾隆皇帝,依然向往不已。
乾隆花園里面的“禊賞亭”字匾是乾隆皇帝手書的,透露出這里與古代知識分子某種精神傳統(tǒng)的聯(lián)系。作為古代禳災祈福的一種巫祭活動,河邊“禊賞”古風始終未曾中斷,只是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有所變易,衍化為文人士大夫之間的一種宴樂形式。流動的河水不僅為他們詩酒相酬、比興詠懷增添詩意的氛圍,更因逝水是一種無形的容器,包含許多在人們經(jīng)驗和想象之外的東西,如同時間,它用自身的無限指出了人生的限度,它的一去不返暗藏著嚴厲的訓誡,河水里浸泡著全部的歷史,因而冥思者總是愿意與流水接近。“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皙這樣表達他的渴望。
紹興的新旅游項目-曲水流觴
早期,“曲水流觴”必須在野外水邊進行,后來這種形式被移借到室內(nèi),讓酒杯在宴桌上按順序流傳,傳到誰面前誰就要飲酒吟詩。這詩如規(guī)定必須帶“月”字的,便稱之為“月字流觴”。
《紅樓夢》第一一七回,“一日邢大舅王仁都在賈家外書房喝酒,一時高興,叫了幾個陪酒的來唱著喝著勸酒。賈薔道:咱們月字流觴罷。我先說起‘月’字,數(shù)到那個便是那個喝酒,還要酒面酒底,須得依著令官,不依者罰三大杯。”令官是賈薔,他先喝了一杯令酒,說:“飛羽觴而醉月”,這句話出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有“月”字,而且“飛羽觴”與“流觴”相切合。此句為六字,順飲數(shù)到賈環(huán)。賈薔說:“酒面要個‘桂’字?!辟Z環(huán)答:“冷露無聲濕桂花”。然后賈環(huán)反問:“酒底呢?”賈薔說出一個“香”字,賈環(huán)便答:“天香云外飄”。這一個回合中,我們看到賈薔的起句含有“月”字,他出的“酒面”、“酒底”,都由賈環(huán)作出了正確的回答,故不須罰酒。接下來,應由賈環(huán)說出帶“月”字的詩句,然后按順序數(shù)到其中一個人,再出“酒面”、“酒底”,讓其回答,于是這“月字流觴”就熱熱鬧鬧地玩起來了。但胸無點墨的邢大舅,怎能消受這個高雅的酒令?連喊:“沒趣,沒趣?!敝率埂霸伦至饔x”中止,改成了劃拳,輸了的喝酒、唱曲、說笑話。《紅樓夢》里類似的情節(jié)有很多,不再一一枚舉了。
“曲水流觴”是古代宴飲時的酒令游戲,從這個游戲的種種典故和歷史演變中,我們感受到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浪漫情懷。
北京恭王府的“曲水流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