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一個晚上的后半夜,窗外響起了久違的下雨聲,這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這人要是老了,覺也就睡的少了,在這夜深人靜的半夜里,聽著這浙瀝滴答的雨聲,我也就沒了睡意,沉思中我想起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著名的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由的由此及彼地想起這雨聲中的許多往事的記憶來,那是小的時候,因為當年的日寇侵華戰(zhàn)爭,迫使我家逃亡到了江南,后來落腳住在了這遠離保定老家的江西上饒,開始是住在一個叫皂頭村的農(nóng)民家里,后來又住在市里,這前后一住就是十年,因此我的少兒時代是在上饒度過的,我在上饒上完了小學還考上了當時當?shù)匚ㄒ坏囊凰袑W一一“上饒中學”,盡管以后回了老家河北保定,幾十年來,我一直忘不了上饒那塊熱土,她是我心中的第二故鄉(xiāng)。
現(xiàn)在說說這住在老屋和下雨的故事,要是細算起來,己經(jīng)是七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那時我家住在皂頭村一個姓田人家的院子里,房東是一位五六十歲的田老太太,是一個性格上很親近人也很健談開朗之人。
印象很深的是那時一進皂頭村,在村頭的路口的兩邊,各有一棵長的粗壯高大,外形相似的老樟樹,那時它們的樹身就有二人摟不過來的粗細了,它們可以說是這個村的地標式物體了,直到幾十年后的2016年我再去這個村探訪尋舊時,遺憾的看到了過了這大幾十年后,這村口原來的兩棵樟樹僅剩下全村唯一的一棵了,當然這棵樹的樹圍和高度在這幾十年里也長了不少了,在全村我除了認識它,那其它的景像和在腦子里的記憶是完全不一樣的了,往日的印象只剩下一片空白了。
話扯遠了點,那時我們住的是村里較普遍的木結(jié)構(gòu)的瓦頂房,進屋后抬頭就能看見屋頂是用木質(zhì)的橫檁豎椽上面蓋的是瓦片,那長長的木質(zhì)椽條,從屋脊一直下通到房外的屋檐,中間有間隔不遠的橫檁架著它們的,這根根木椽條按照一定的尺寸分開並釘窂在橫檁之上,再用瓦片凸面向下的搭鋪在兩條木椽之間,而且是應該從屋檐一直向上鋪到屋脊的,這樣才能在下雨時讓雨水順著這瓦溝從上向下流過去而不會倒流的屋里去,然后還要在這兩排鋪好瓦的瓦溝兩側(cè)之間再用同樣的瓦扣蓋在兩瓦溝的溝沿之上,這也是得從下向上逐漸鋪上去的,這么重復地干下去,直到這整個房頂全部用瓦鋪滿為止。以上從這些觀察到的實景聯(lián)想到當時施工的情景的,這才引伸出了剛才介紹的這瓦頂房的結(jié)構(gòu)和施工時的情況。為了能明了這房屋頂層的結(jié)構(gòu),我特地借用了“新華字典”里的一張“房屋的構(gòu)造”圖來介紹文中我說到的屋頂結(jié)構(gòu)的實物和它們的關係。在這里要說明的這是我國北方的瓦房頂?shù)慕Y(jié)構(gòu),在南方的房頂上那木椽是一直從上直通到下的,那瓦是明擺在兩條木椽之間的,在北方這瓦房頂因為鋪瓦前要在木椽上先鋪上葦箔然后抹上灰泥再把瓦從下向上依次鋪好,上面蓋的瓦也要用灰泥抹牢固了的,這樣的房頂就不會透風漏雨的了,下面說到的那明瓦也無法再安上去了,連屋內(nèi)備用的竹桿和用它來頂瓦找漏的活計也省的再學了,這是后話。
我要說的是住這樣的瓦頂房的感受,那是現(xiàn)今住上高樓洋房的現(xiàn)代人體會不到的,由于當?shù)丨h(huán)境和受到生活習慣的影響,那時的住房窗戶都很小,為了讓屋內(nèi)的光線明亮些,人們會在瓦房頂上按上一些明瓦,它實際就是與平常瓦片尺寸一樣的玻璃瓦,利用它的透光性,按上它,房頂外面的光線就會透過玻璃瓦照射到屋子里面來,讓整個屋子明亮了起來,如果趕上晴天,那陽光也會透過這明瓦照進屋子里來的,就同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一樣,是既有利也就有弊的,如果趕上深更半夜里天上下雨電閃雷鳴的那個時刻,屋頂上伴著雷聲和電光閃閃的,從那屋頂?shù)拿魍哒者M屋里一亮一亮的直閃人眼也廷陰森地讓人害怕的,那個時候我還小,遇見這種天氣我會嚇得擠躲在大人身邊的,在這下大雨刮大風的時候由于瓦縫透風,屋頂也會吹進陣陣涼風和細碎的雨沫的,好在一般住家都有蚊帳,還能起些遮風避雨的作用,為此有的人家是一年四季屋里總是掛著那蚊帳的,那有條件的人家也會用竹片編的大蓆片用來在屋頂?shù)耐呦履緳_處釘上一層天花板,也很起到夏防風雨冬防風寒的作用的,除此外有條件家庭的臥室里會按裝上一張很講究的木架床,當?shù)睾孟袷墙兴ù舶?,它從外觀看來像間小屋,床前的面板上雕刻著花草圖案或人物故事等,並且把整個木床先刷上橙紅色的顏色,然后用那南方特有的桐油大漆一層一層地刷好,再看這整個木架床,里外明光瓦亮的煞是好看,用時還會在床里夏天掛上夏布蚊帳,它夏天可防蚊蟲,冬天也不摘下以起到保溫的作用,這樣一來在遮風擋雨保溫等各方面那就更勝一籌的了。
下圖是我在文中說到的那種木架床的式樣,你看它多像是在屋中又多了一個木制的小屋。
除此之外,我還想起一件與這瓦屋下雨有關的故事,那那是在皂頭村,住在那位田老太的老瓦房里的時候發(fā)生過的事,前面說了這瓦房沒有天花板,抬頭就看得見屋頂上的房瓦的,那時我們剛住進去時也沒注意到的是,每間屋子的墻角上都會靠著一根一把粗,長度快能頂?shù)椒宽數(shù)闹穸?,后來有一次田老太來了,家里人也注意過這竹桿,于是就問到田老太,這竹桿是放在屋里是晾衣服的嗎,它為什么不橫著吊起來呢?田老太笑了起來,它說這是準備下雨時房頂?shù)耐咭蚬逝矂?,比如貓上房打架把瓦蹬了(因為這瓦們都是明擺浮擱著的,更沒有像北方那樣用泥或白灰粘住它)或是大風刮動了和其它原因?qū)е挛萃吲矂右灾路宽斅┯陼r,就可以用這竹桿在屋里向上輕挪這瓦讓它回歸原位后,雨水就漏不下來了,說完她拿起這竹桿熟練地比劃起來,家里大人雖看明白但是沒有遇見過此事,所以也不輕易地隨意動的,看來干這活也要練好才行的,田老太看我們拿不準要領就寬慰地說:不要緊的,假若下雨真有漏雨時,隨時去叫她過來就行,事情真有湊巧,這到了夏天南方雨水多,有一次是個白天,忽然下起大雨來,還真有一間屋子的床前頭不遠處從房頂漏下水來,家里大人們試著用竹桿捅了那上面的瓦,由于手生又不得要領,這亂捅之后反而雨水漏的更多了,于是趕快找個木盆接著漏下來的雨水,又急忙找來前院的田老太,她來了后雙手舉著那根竹桿對準那漏水處的瓦頂左頂頂右頂頂小心地挪動著那瓦片,眼看這漏下雨的水柱變小成了線條狀,再后來成滴狀直至斷流,看起來這真是她們當?shù)厝说囊婚T絕活,我們這北方去的住戶一時半會不但學不會反而是越捅越漏的厲害了的,再后來房子有漏雨時我們直接就找她代勞了,這是我經(jīng)歷過的故事,現(xiàn)在回憶起再講出來,不但咱北方人很少知道,恐怕現(xiàn)在的上饒朋友知道的也不會太多的了,因為我從1954年離開上饒回到老家保定,時隔五六十年后的2008年和2016年又兩次回到上饒舊地重游,看到現(xiàn)在的上鐃人都住上了高樓大廈,即使在我住過的皂頭村也舊貌變新顏了,我在這村里轉(zhuǎn)了轉(zhuǎn),還真沒見到有這樣的瓦房了,我想既使有也很少會有人去住的了。以上就是由下雨引起的一件對往事的回憶,今天拿它當故事講給你們聽,你們會從中知道過去的人們的生活條件真是不能和現(xiàn)在相提並論的了,
本文寫于2022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