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編輯:董倩
資料來源:Listverse
遙想117年前的今天(1900年6月29日),掌握著諾貝爾獎選拔大權(quán)的諾貝爾基金會成立了,為了表達衷心的祝福,今天想給大家講講諾貝爾獎歷史上的十大特殊事件。
格哈德·埃特爾
(Gerhard Ertl)
2007年格哈德·埃特爾憑借在“固體表面的物理化學”領(lǐng)域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拿下了154萬美元的獎金,成為1988年之后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這個獎也是表面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領(lǐng)域在1932年歐文·朗繆爾(Irving Langmuir)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后拿到的第二個諾獎。
專業(yè)人士在高興之余,也開始懷疑,在這個階段,固體表面化學反應是否真的已經(jīng)成熟到能夠得到諾獎。還有人覺得,獲獎的研究中并不只有他自己的功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加博爾·紹莫爾堯伊(Gabor Somorjai)教授也是功不可沒。
加博爾·紹莫爾堯伊(Gabor Somorjai)教授
包括格哈德自己,也覺得獨攬大獎受之有愧,公開表示諾獎沒有邀請加博爾·紹莫爾堯伊(Gabor Somorjai)教授是件憾事。
鮑勃·迪倫
(Bob Dylan)
鮑勃·迪倫(Bob Dylan)
2016年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諾獎一百多年的歷史上第一個拿走文學獎的音樂人,消息一出就震驚了世界,連獲獎本人都是黑人問號臉,這事兒也成為了2016的國際黑天鵝事件。
頒獎過程也是曲折到足夠記入史冊了——先是無法聯(lián)系到鮑勃·迪倫本人,瑞典文學院之后表示放棄鮑勃·迪倫并批指責他持續(xù)不回應的態(tài)度實在傲慢,接著迪倫在一個多星期之后接受專訪,表示接受諾獎,但最終出席頒獎。就在今年6月迪倫發(fā)出自己的獲獎演說之后,又被爆演講稿空洞、涉嫌抄襲……實在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卡努·安隆德
(Knut Ahnlund)
這大叔是瑞典文學院的成員之一,在2005年諾獎發(fā)布前夕宣布辭職,借此抗議去年文學院把諾獎頒給了艾爾弗雷德·耶利內(nèi)克(Elfriede Jelinek)。
印有艾爾弗雷德·耶利內(nèi)克畫像的郵票
艾爾弗雷德·耶利內(nèi)克確實是個十分具有爭議的女性作家,作為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在國內(nèi)卻經(jīng)常遭人白眼,還被劃到“色情”、“庸俗”的范圍里,罵她寫的是垃圾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卡努對她獲獎表示十萬分的不服。
但是這件事之所以特殊不僅因為獲獎人實在太招黑,還因為這卡努·安隆德辭職的時間也很搞笑,明明是2004年的事了,他足足遲了一年才辭職,趕在名單發(fā)布前夕,實在有點娛樂圈炒作的意思。
巴拉克·奧巴馬
(Barack Obama)
在2009年奧巴馬剛上任就接到了諾貝爾的獲獎通知,頒給他的是和平獎。收到消息的大眾和奧巴馬本人都覺得諾獎的委員會極有可能弄錯了名單,因為當時的美國大兵還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zhàn)場揮刀舞槍呢。
人們并不知道這是不是委員會維護和平的一個計謀,但這個決定無疑是諾獎歷史上的一大污點,連圣雄甘地都沒能獲得的大獎卻頒給了奧巴馬,真的是讓人沒法接受。
歐盟
為了表彰歐盟對團結(jié)歐洲各國做出的卓越貢獻,2012年的和平獎頒給了它,但是在那之后,打臉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歐洲經(jīng)濟危機、敘利亞難民事件,還有英國的脫歐問題……
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雖然從現(xiàn)在看來,馬丁·路德·金的標簽是美國重要的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黑人追求平等的代表,但是在1964年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他的身上的標簽卻是因破壞社會秩序被捕入獄十三次的極端爭議性人物。
馬丁·路德·金的掛牌照
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
與昂山素季( Aung San Suu Kyi)
卡爾·馮·奧西茨基的掛牌照
卡爾·馮·奧西茨基,著名的反法西斯戰(zhàn)士,是德國納粹時期著名的記者、作家、政治評論家,在193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昂山素季,緬甸民主聯(lián)盟主席,于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這兩個人會一起出現(xiàn),是因為他們獲獎時都被囚禁在監(jiān)獄中。
利昂·萊德曼
( Leon·Lederman)
利昂·萊德曼
美國著名粒子物理學家,在1988年因為'中微子束方法及通過發(fā)現(xiàn)μ中微子驗證輕子的二重態(tài)結(jié)構(gòu)'(誰來解釋一下,在線等)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But,這個富有逗比氣質(zhì)的小老頭在2015年把諾獎賣了,聲稱是為了交他的醫(yī)療保健費,換了70多萬美元。這該讓人怎么評價?淡泊名利呢,還是愛財有道呢?
詹姆斯·沃森
(James Watson)
詹姆斯·沃森
你要知道利昂·萊德曼其實并不是歷史上賣掉諾貝爾獎牌的第一人,這個叫詹姆斯·沃森的美國生物學家才是。
提起沃森估計學醫(yī)的小伙伴們一點都不陌生,他就是發(fā)現(xiàn)了脫氧核醣核酸(DNA)雙螺旋結(jié)構(gòu)“DNA之父”,這項發(fā)現(xiàn)也讓他和同伴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醫(yī)學獎。但是在2014年把自己的諾貝爾獎牌拍了,換回了475萬美元,成為第一位拍賣諾貝爾獎牌的獲獎者。事情到這里還不算完,拍下獎牌的富豪過了不久又把這獎牌還了回去,說“覺得這獎牌還是跟著他的獲得者更好一點,至于自己買獎牌的錢就當為科學做貢獻了”。
對俄國的偏見
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
我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的文學很不公平,事實上這獎對俄國也有偏見。對現(xiàn)代小說做出杰出貢獻的俄羅斯有一批偉大的作家,比如列夫·托爾斯泰、契訶夫,但是直到1933年都沒有一個俄國作家獲得這個榮譽。
不僅如此,在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的朱棣文、法國的科恩·塔諾季,但是俄國科學家說在十多年前他們就在已經(jīng)開始用激光捕獲和冷卻原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