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位于高陽縣北辛莊村的高蠡暴動紀念館,蒼松翠柏矗立道路兩旁,烈士紀念塔迎門而建,莊嚴肅穆,令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高蠡暴動紀念塔
走進高蠡暴動紀念館,只見占地100多畝的紀念館內有烈士墓、烈士塔、紀念碑、烈士井,還有300余件由當?shù)厝罕娋栀浀母唧槐﹦痈锩奈镪惲衅渲?。這里是省級重點革命紀念地保護單位,也是高陽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一面旗幟。
“發(fā)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動,是高陽、蠡縣一帶的廣大農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領導下,掀起的一場震撼華北的反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大規(guī)模農民武裝斗爭,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創(chuàng)建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這次暴動雖然失敗了,但在這片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種子,給后來動員民眾進行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高蠡暴動中,宋洛曙等47人英勇犧牲,小說《紅旗譜》就是根據這段歷史創(chuàng)作的,小說人物朱老忠的原型就是宋洛曙?,F(xiàn)在這里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當?shù)睾椭苓叺貐^(qū)的黨員干部來此接受教育,重溫入黨誓詞,銘記歷史,緬懷英烈,奮力前行。”高蠡暴動紀念館館長邊振江介紹道。
保護單位
隨著邊振江館長的介紹,87年前發(fā)生在這里的大規(guī)模農民武裝斗爭的壯烈畫面一幕幕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時間拉回到上世紀30年代初。當時的中國正處在社會大動蕩時期,國民黨反動派的搜刮,地主、資產階級的盤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加上天災人禍,使廣大農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群眾的反抗情緒日益高漲,階級斗爭越來越激烈。1932年8月23日,中共河北省委為貫徹中共中央北方局擴大會議關于創(chuàng)建北方蘇區(qū)和紅軍,開展農民游擊戰(zhàn)爭的指示,派省委軍委書記湘農到保定主持召開了有蠡縣、高陽、定縣(現(xiàn)定州市)、完縣(現(xiàn)順平縣)縣委書記列席參加的黨團特委聯(lián)席會議,討論高蠡暴動的形勢和具體計劃。8月25日,軍委書記湘農和保定特委的賈臣一起到蠡縣宋家莊,召開緊急會議,制定行動方案。
梁斌小說《紅旗譜》
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屬特委的直接領導下, 8月27日,高陽、蠡縣一帶的農民掀起了大規(guī)模農民武裝暴動。暴動從蠡縣的宋家莊發(fā)起,湘農和宋洛曙帶領暴動隊員,貼出了保屬革命委員會第一號布告,把游擊隊的十大綱領公布于眾。經過一天的戰(zhàn)斗,暴動隊伍發(fā)展到50多人,長短槍28支,正式編為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8月28日,團特委特派員王義順和田慎德、王鳳齋一起在蠡縣的南玉田村,組織起了60多人的暴動隊伍,有長短槍7支,還有特委從保定運來的一挺沖鋒槍,成立了第一支隊第二大隊。
8月29日,第二、三大隊匯合。8月30日,暴動隊伍東渡潴龍河,向高陽縣的北辛莊進發(fā)。暴動隊伍與地下黨員里應外合,冒雨突襲了國民黨公安分局和保衛(wèi)團,共繳獲槍支40支。在勝利的歡呼聲中,高陽縣西演、南北辛莊等村的黨團員及革命群眾120多人集合在一起,編為了第一大隊。當天晚上,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正式成立,湘農任支隊長,宋洛曙任副支隊長,下設三個大隊,共300余人,長短槍120多支,同時宣布建立地方蘇維埃政府,湘農任主席,宋洛曙任副主席。
8月31日下午2點左右,駐安國的國民黨白鳳翔的一個騎兵連突然包圍了蘇維埃政權所在地,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進行瘋狂鎮(zhèn)壓。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暴動被鎮(zhèn)壓,當場犧牲17人。保定特委書記黎亞克、高陽縣委書記翟樹功先后被捕,受盡酷刑,堅貞不屈,英勇就義。
這次暴動雖然失敗,但表現(xiàn)出了高蠡人民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和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涌現(xiàn)出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暴動中,先后有47名同志犧牲,他們的感人事跡至今被廣為傳頌。
1946年2月,為紀念高蠡暴動犧牲的烈士,高陽縣委、縣政府修建了紀念碑和烈士墓。1957年,高陽縣又于此地建造了高17米的“高蠡暴動殉難烈士紀念塔”,1978年重新修茸定名為高蠡暴動紀念館,1981年烈士墓遷至紀念塔的北面,墓、塔中間修了六角碑亭和水泥欄墻的甬道,將塔、亭、墓連為一體。
文物陳列室一角
2005年,在高陽縣委、縣政府大力倡導下,對高蠡暴動紀念館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并新建紀念館一座,將300余件高蠡暴動革命文物陳列其中,供人觀瞻。
壯士一去不復返,革命精神永流傳。
作者 :劉建華 楊瀰 邊鏡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