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文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天黃昏時分有一項民俗祭祀儀式叫做“祭灶”,也叫“送灶”“辭灶”,就是送灶王爺上天“述職”,回報他所負(fù)責(zé)監(jiān)管的一家人一年來的家務(wù)情況。
灶王爺,也稱灶君、東廚司命等,傳說玉皇大帝給他的封號是“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被派到人間來掌管煙火飲食。灶王爺?shù)穆氊?zé),據(jù)《太平御覽》卷一八六引《淮南萬畢術(shù)》說:“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漢·鄭玄注《禮記·記法》也說:“(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睍x·葛洪《抱樸子·微旨》云:“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jì)。紀(jì)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一百日也?!奔创笞镆粶p壽三百天,小罪則減壽一百天。這說明,至少在漢代,灶神已成為督察人間過錯,專向天帝打小報告的神了。盡管灶王爺作為“一家之主”的神祗,品級不高,但他對人們的言行時時處處都進行監(jiān)察記錄,按月匯上報,且關(guān)乎到人的壽限,所以老百姓對他老人家就格外敬畏。
原來是每月最后一天向玉帝匯報一次,也許是玉皇大帝嫌瑣碎麻煩,或灶王爺事務(wù)繁瑣難以脫身的緣故,不知從啥時候開始,改為每年去匯報一次,定于臘月二十三,時間一周,大年三十再回來享受人間香火。
灶王爺姓啥叫啥,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有的把灶王與古代的火神合并,說灶王是“炎帝”,《淮南子·氾論篇》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备哒T在下面注釋道:“炎帝、神農(nóng),以火德于天下,死祭祀于灶神?!边@些記載最遠(yuǎn)的可追溯到殷代。
有的說是灶王是火神“祝融”,《周禮說》記載:“顓頊?zhǔn)嫌凶釉焕瑁瑸樽H?,祀以為灶神。”《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zhǔn)嫌凶釉焕?,為祝融,祀以為灶神。”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灶神”條引《許慎異義》說:“灶神,古《周禮》說,顓頊有子曰犁,為祝融,祀以為灶神。”
也有人說可能是發(fā)明鉆木取火的“燧人氏”。這與古人的火崇拜有關(guān)。
還有的說灶王叫“蘇吉利”,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边@里又出現(xiàn)了“灶王奶奶”。
還有按照《封神演義》故事,說灶王也是當(dāng)年武王伐紂時把守澠池的坐下獨角烏煙獸,會用地行術(shù)的總兵張奎,他的夫人就是那位善使四十九支太陽金針法寶的女將高蘭英。姜太公斬將封神把張奎封為爐王爺,灶王奶奶當(dāng)然就是高蘭英了。
由于灶王奶奶的出現(xiàn),所以供奉灶王還也有單座、雙座之分,據(jù)說黃河之南有的是單座,黃河以北都是雙座。我們家在黃河以北,所以供奉的灶王神像是雙座的,一位是灶王爺,還有一位灶王奶奶陪伴。
《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古代是一項很隆重的祭祀活動。清代朝廷對臘月二十三祭灶非常重視,《養(yǎng)吉齋叢錄》記載:“十二月二十二日,乾清門侍衛(wèi)至南苑獵取黃羊,以二十三日祭灶之用?!奔螒c帝還曾做過一首御制詩《毓慶宮小除夜八韻》云:“嘉平小除夜,媚灶用黃羊。典紀(jì)千門遍,禮傳五祀詳。飶芳裊鼎篆,精潔列盤糖?!?。解放以來,提倡破除“迷信”,戶口也出現(xiàn)了“非農(nóng)業(yè)”,所以現(xiàn)在我們這里“送灶”儀式的神秘氣氛比較單薄、簡易。黃昏時分,供奉灶王的戶主,在廚房或灶前擺上香案、供品(主要是糖瓜),用谷草、粟豆喂上“灶馬”,因為灶王爺要騎馬上天,所以首先要把坐騎 “喂”好,伺候。天黑之后,把上一年的灶王爺從墻上揭下來,把糖瓜放在灶王爺?shù)淖爝?,一邊讓灶王爺吃糖瓜,一邊作祈禱,無非是說些“上天言好事,凡是多美言,揀著好的說,不該說的不要說”之類的話。意思是用糖瓜“賄賂”灶王爺,讓灶王爺在上級面前隱瞞負(fù)面情況,報喜不報憂,這大概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心理反映。當(dāng)官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這就滋生腐敗現(xiàn)象,當(dāng)官的于是就說假話,說大話、空話,不實事求是,神靈尚且被賄賂,何況人間,所以社會風(fēng)氣就江河日下……
灶王爺“吃”過糖瓜之后,就再用糖瓜去粘灶王奶奶的嘴,且用帶有教訓(xùn)的口吻說:“說話要甜甘,灶王爺說話時少插嘴,記住不要多說少道的!”這顯然帶有“輕視婦女”的味道,男女不平等就流露出來了,想剝奪灶王奶奶的發(fā)言權(quán)。灶王奶奶高蘭英,想當(dāng)年可是“不讓須眉”,成了神倒受到人間的歧視,不知有何感想,大概也不敢在玉帝面前提“女權(quán)問題”,因為玉帝可以拿“下界”的民意作回應(yīng)。
上述程序結(jié)束之后,把舊灶王神像、灶馬夾載黃表紙中焚燒,紙灰騰空盤旋,表示灶王爺高興,全家磕頭再祈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等等。送走灶王全家人分吃糖瓜,象征幸福甜美。還有的吃年糕、擺點酒宴吃喝一頓,這就是過小年。據(jù)說,在舊社會,送走了一家的監(jiān)察神靈,做媳婦的人們的說笑言談也似乎輕松了許多。
我是比較重視民俗的,盡管是“非農(nóng)業(yè)”戶口,但每年照樣供奉灶王爺,就貼在小廚房的北墻上,家人也習(xí)以為常。話說有一年,妻子只請到灶王爺?shù)南?,沒請到“灶馬”。到了送灶的時間了,孩子們有些著急,笑著嚷嚷:“沒有馬,灶王爺怎么上天哪?” 正當(dāng)孩子們著急之際,我用軟筆在一張黃表之上順手畫了一只“宇宙飛船”,并在船側(cè)標(biāo)上“幸福1號”,在焚燒時,大聲祝愿道:“灶王爺,今年乘坐現(xiàn)代交通工具吧,您老人家一定第一個先到達天庭,俺家里的事上天照實說,多帶幸福來!”這一下,全家都樂了。嘿,別說,這一年還真的一切都順順當(dāng)當(dāng)。這事后來在同事之間還傳為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