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使用桂枝湯或者葛根湯經(jīng)歷的醫(yī)生應該都知道,這兩個方最忌諱的就是中焦有濕熱,比如我們熟知的酒客家、胃炎患者,因為中焦有大量的濕熱,所以酒客家使用桂枝湯是不合適的,會出現(xiàn)很多不良反應。而對于葛根湯,如果在舌苔厚膩的情況下使用,一般會出現(xiàn)頭痛加重,胸悶加重等癥狀。
相對于桂枝湯和葛根湯,麻黃湯使用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忌諱中焦?jié)駸?,原因就在于麻黃湯是治療濕氣在表,一般是寒濕在表,而只要中焦有濕熱,一般寒濕在表的癥狀就不是很明顯,而是會變成大青龍湯證,所以麻黃湯相對來說并沒有那么害怕中焦?jié)駸帷?/p>
其實,在現(xiàn)代的人群中,很多人其實是有慢性胃炎的,也就是說中焦?jié)駸岷苊黠@,所以要治療就必須重點考慮中焦?jié)駸帷4藭r,最應該考慮的就是除濕熱,但是如果僅僅是除濕熱,比如用半夏瀉心湯,又不能解表,所以需要一個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濕熱的藥,這個方就是香蘇散。
香蘇散在古代非常受歡迎,但是也有人認為名過其實,比如陳修園先生就認為香蘇散其實并不是那么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辛創(chuàng)太過,容易耗散津液,所以陳修園認為后世所謂的人參敗毒散也好,香蘇散也好,九味羌活湯也好,都沒有桂枝湯麻黃湯來的好。
不過,我們還是要秉公說話,香蘇散是比較不錯的,因為這個方所治療的疾病,是一種表里皆病的狀態(tài)。香蘇散由蘇葉、香附子、陳皮、甘草、干生姜組成,蘇葉和生姜大家都知道非常有利于解表,是很多虛人解表的常用藥物。
而陳皮,香附子則是整個方的關鍵,因為陳皮是治療氣滯的,可以理氣,能夠將人體中焦郁結之氣打開,香附子則是理氣第一要藥,對于中焦氣滯的患者,這兩味藥在一起,可以將人體中焦之氣郁很好的打開。
《局方》則簡短地介紹“治四時瘟疫、傷寒”,介紹語言越短小,說明適用范圍月廣闊,所以后世對于怎么使用香蘇散,一般都比較簡潔,確實是因為這個方非常好用,只要是時氣導致的感冒,都可以考慮使用,根據(jù)虛實寒熱再加減即可。
一般來說,春天是厥陰風木比較旺盛的時候,所以很多胃病都在春天發(fā)作,或者家中,感冒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xiàn)胃病與外感同時出現(xiàn),所以古人建議春天感冒就使用香蘇散。
香蘇散是性溫的,是散發(fā)的,所以對于很多火郁的病人,都可以用之,火郁散之,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善,所以也經(jīng)常用來治療抑郁癥。
另外,氣滯的現(xiàn)象可以分上下,如果是中下二焦出現(xiàn)氣滯,一般會考慮使用大柴胡湯,而上焦的氣滯,出現(xiàn)胸脅苦滿等癥狀,一般就會考慮使用香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