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正題之前,咱們先看一個視頻,科學記錄:
TED視頻:演奏音樂給大腦帶來什么好處?一場全腦“狂歡派對”
如今,醫(yī)學十分發(fā)達,我們的神經系統(tǒng)科學家們為此作出了重大突破。他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正電子發(fā)射斷層顯像技術可以對大腦進行實時監(jiān)測。
基于此,科學家們進行有關音樂的實驗。研究發(fā)現,當測試者聽音樂時,大腦卻像是放起了煙花。
大腦在閱讀、計算、聽音樂時的狀態(tài)
哈哈哈哈~
當科學家們由觀察聆聽音樂的人轉而觀察演奏音樂的人時,這些小小的煙花表演就變成了大型慶典,演奏音樂時大腦開始綻放。
演奏樂器會同時點亮大腦內幾乎所有區(qū)域,尤其是視覺、聽覺和運動神經。盡管人們尚不知曉這是如何達成的,但這并不妨礙人們相信演奏樂器確實能有效地幫助我們鍛煉大腦。演奏樂器能有效鍛煉視覺、聽覺神經。
學習樂器讓大腦部分區(qū)域功能增強。
以上,關于學樂器的好處是停留在大腦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學樂器與不學樂器的差別更是不對比,沒有傷害。
A、讀大學班集體活動,會樂器的同學:
不會樂器的同學:
B、工作后,填寫個人應聘簡歷
會樂器的:
鋼琴9級、古箏8級、竹笛9級、二胡9級、吉他9級…
不會樂器的:
無(空著,或者填寫愛唱歌)
C、當你一個人很無聊的時候,學過樂器的人:
沒有學過樂器的人:
D、當生活很苦的時候,學過樂器的人是這樣的:
沒有學過樂器的人是這樣的:
E、和一幫好友聚會的時候,會樂器的場景是這樣的:
不會樂器的場景是這樣的,姐兒們,逛街有沒有?哥兒們,喝酒、喝酒,感情深,一口悶!
F、男女朋友談戀愛了,會樂器的男女朋友是這樣的:
我給你伴奏,我和你合奏。我演奏,你跳舞。
沒有學樂器的男女朋友是這樣的:
天生愛好學樂器或音樂的人自古就很少,很多明星、名人,大多小時候就是在家長逼迫下學習的,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比如周杰倫:從小被逼著學,對反復枯燥的基本功練習,感到非常討厭,只是由于對父母的逼迫無可奈何而勉強堅持。
當堅持成為習慣后,直到參加各種演出獲得榮譽感于成就感的時候,感受到了學習樂器的樂趣,才開始喜歡音樂,從而轉被動為主動。
堅持學好一門樂器的人
長大以后與不學音樂的人明顯不同
他們有一天會感恩:自己的堅持,和父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