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伴夏
熱播劇《小歡喜》中,那個被學霸林磊兒奉為偶像的陶哲軒是什么人?他是被公認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智商測試結(jié)果高達230,遠超愛因斯坦、牛頓和霍金。兩歲時,可以教比自己大的孩子數(shù)數(shù);三歲時,已能用洗滌劑在玻璃上噴畫算術(shù)題。喜提這樣一枚天才兒童,陶哲軒的父母如獲至寶。他們暢想將孩子培養(yǎng)成史上最小的大學生。然而,尚處幼兒時期的陶哲軒,并不能因為他超高的智力而很好地融入小學校園。陌生的環(huán)境讓他缺乏安全感,在學??偸强摁[。此外,除了數(shù)學優(yōu)勢,其他的科目,他也難以跟上。面對兒子反常的表現(xiàn),陶哲軒父母立刻意識到自己急功近利的教育給孩子帶來了莫大的傷害。他們很快讓陶哲軒重新回歸幼兒園,決定尊重兒子成長的腳步,讓他按自己的節(jié)奏慢慢來。即使著名的天才兒童研究教授米那卡.格羅斯教授證明,陶哲軒完全有能力在12歲前讀完大學,刷新澳洲記錄,父母也絲毫未曾動搖。在父母明智的決定下,陶哲軒按部就班讀完了小中學……得益于這段完整的人生體驗,他在接下來的求學生涯中,斬獲驚人的成就。他發(fā)明了格林-陶定理,提出了“埃爾德什差異”。《紐約時報》記者在采訪陶哲軒后評價——陶哲軒最令人羨慕的地方,不在于驚人的天賦和出色的成就,而在于坐擁這些天才和成就的同時,也能成長為一個享有健康生活的快樂的“普通人”。成長的道路上,天才陶哲軒因為父母耐心的守候,才能按照自身的成長節(jié)奏,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就。比起得到一個更“出色”的孩子,睿智的陶哲軒父母選擇先讓陶哲軒做一個更“快樂”的孩子。
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影,一個關(guān)于巴西貧民窟孩子迪科的故事。盡管一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迪科還是抱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為巴西足球贏得一枚奧運金牌。買不起昂貴的足球,迪科和伙伴們把襪子團起來當足球;沒錢買足球鞋,光腳就上場。迪科被各方嘲諷,被譏笑為“光腳小分隊”。他十分灰心,甚至想要放棄。然而,一直默默關(guān)注他的父母適時激勵兒子:“你必須接受真實的自己,不能為自己感到羞恥。”當孩子因為遭受打擊,一度放棄自己夢想的時候,父母更是默默的陪伴在孩子身邊:“無論發(fā)生什么,我和爸爸都永遠愛你?!?/span>不善言辭的爸爸還把芒果當足球顛球、投球,做各種花式動作吸引兒子,小心翼翼守護兒子心中夢想的火苗。《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提到:父母的愛就像在打造一個安全島。心中有了安全島,孩子才會信心十足地探索世界,和人交往。正是因為有父愛兜底,迪科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yè)球員。在他職業(yè)生涯中,一共出場1366次、進球1283個。這些驚人的數(shù)字,均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孩子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無論遭受苦難和歷練,父母一直站在他身后,給予他有力的支持和鼓勵。馬劍越爸爸在綜藝節(jié)目中的一席話,讓主持人李艾大呼:“有爸爸的感覺真好!你就覺得人生有退路?!?/span>馬劍越也連連點頭,大笑著表示:“我爸這樣講,我覺得很有底氣!”毫不掩飾對女兒疼愛的爸爸,是女兒最有力的靠山。無論將來遇到什么事情,她知道總會有一個人,在身后為她撐腰,全力為她保駕護航。王源也曾在《星聞揭秘》節(jié)目中透露:“每當遇到事情,或者心里鬧騰的時候就想我媽。”媽媽這個時候,總會告訴他:“啥都別管,大不了咱們別做這一行了,咱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就好,你別受委屈?!?/span>父母將對子女的愛宣之于口,孩子感受到滿滿愛的能量,面對今后的生活,他將會更有應(yīng)對的膽量和力量。阿爾伯特說過:我一直相信生命中會有一些人,他們愛你,給你養(yǎng)分。父母的愛,就是滋養(yǎng)孩子成長最好的養(yǎng)分。人生海海,浮浮沉沉,每一個在外的孩子,總有累了倦了、委屈難過的時候。而父母的愛,就像風箏的線,無論孩子飛多遠,一想到線那頭的父母,孩子內(nèi)心頓時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持他飛得更高更遠。有愛兜底的孩子,勇于實現(xiàn)理想,敢于追求自我。有愛加身,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更有底氣和自信。無條件地愛孩子,全然為孩子助力,父母們需要怎么做呢?曾經(jīng)有個小姑娘,她告訴媽媽有鬼。但是媽媽覺得孩子年紀小,胡思亂想,隨便安慰了幾句就催促她趕緊睡覺。但是這番話引起了爸爸的注意,在仔細詢問女兒后,他知道了鬼是黑色的,總能在放學的路上看到。終于,在一路保護女兒第三天放學的路上,爸爸發(fā)現(xiàn)了一個帶著黑色帽子尾隨女兒的中年男人。父母全然地信任,重視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它向孩子傳達的是無條件被愛著的訊號,從而孩子遇到事情更愿意與父母分享和求助。正如《奇葩說》嘉賓高秋梓所說:不管開心不開心,我都會告訴我爸媽,因為不管發(fā)生什么,他們都會接住我。無條件地愛孩子,需要充分理解孩子的立場,了解孩子的難處,和孩子共情,能夠和孩子站在一起。閨蜜全家一同回鄉(xiāng)下過年,女兒小可隨身帶著一個好朋友送給她的洋娃娃。誰知,姑姑家的妹妹也很喜歡小可的娃娃,臨走時一定要帶走。無論爺爺奶奶哄小可說再給她買一個娃娃,還是爸爸說姐姐要讓著妹妹,小可緊緊抱著好朋友送的娃娃不撒手,妹妹打滾哭鬧。小可爸爸很尷尬,奪過娃娃就要遞給妹妹。小可又急又氣,漲紅了臉求救地看著閨蜜。閨蜜從小可爸爸手中攔下娃娃還給小可,對妹妹說:“這個娃娃對姐姐很重要。姐姐送你一個別的玩具吧?!?/span>那天晚上睡覺前,小可破天荒地摟著閨蜜的脖子,親昵地對閨蜜說:“媽媽,我最喜歡你!”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如果父母對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非常痛苦。孩子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父母需要透過孩子的行為,挖掘冰山下孩子不被看見的需求、情感和想法,從而真正接納孩子。電影里的小哪吒,魔丸附體,劣跡斑斑,令人聞之喪膽。然而,他偷溜出結(jié)界,將村民們整得人仰馬翻,不過是因為沒有人愿意接近他,他內(nèi)心寂寞。幸而父母能看到他內(nèi)心的需求,不因他表面的所作所為而盲目責備,堅持用愛感化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哪吒,最終沒有讓他成為“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的小妖怪。充滿愛的教育才能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dǎo)致不幸。《弗洛伊德的使命》里,有這樣一段話:一個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dǎo)致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父母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日后行走世間的柔軟,更是他們披荊斬棘的堅強。有父母的愛兜底,孩子進可攻,退可守,面對人生,將無所畏懼。作者:伴夏,正面管教踐行者。性情豁達、文字細膩的80后中年少女。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nèi)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