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
2008-10-4 9:28:53
咨詢人:孫兆付 聯(lián)系方法:安徽省巢湖市13636450683
問: 尊敬的技術人員,我是安徽巢湖的一名菜農,我主要種植西紅柿,但是沒有什么技術,很多是靠經驗,但效果不理想.我想請教越冬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比較完整的,謝謝!
答: 孫兆付同志:
你好!
你所咨詢的問題,現(xiàn)答復如下:
一、建高標準冬暖式大棚
西紅柿越冬生產溫度是關鍵因素,要想提供適應西紅柿生長的必要溫度條件,就要建造保溫好,升溫快的高標準冬暖式大棚。
二、選擇最佳播種期
安排西紅柿在春節(jié)前大量上市會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這樣西紅柿的播種日期可選在8月上中下旬至9月上旬。
三、培育壯苗
1、選種 要選擇無限生產型的品種。西紅柿一般667平方米定植密度1800——2000株,育苗播種量每667平方米需各7——8克左右西紅柿種子。
2、營養(yǎng)土的配制 育苗營養(yǎng)土可用3價肥沃的田園土,1份充分腐熟的圈肥,砸碎過篩后混勻,每平方米營養(yǎng)土添加過磷酸鈣3公斤,磷酸二氫鉀0.25公斤,95%惡霉靈4克,辛硫磷麩皮毒餌0.25公斤。充分拌勻后備用。
3、種子處理 在浸種或藥劑處理種子前,于晴日曬種2——3天,以利于提高發(fā)芽勢和發(fā)芽健壯整齊??捎?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種半小時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在溫水中浸泡5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半小時,撈出后用清水沖凈再催芽播種。
4、催芽 將浸泡吸足水分的種子裝入沙布袋,用濕毛巾蓋好,置于25——30℃環(huán)境催芽,每天用相應溫度的水沖洗1——2次,經2——3天,半數(shù)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5、播種 將備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8厘米X8厘米的營養(yǎng)杯內,排入寬不超過1.2米,長6——7米的畦內,灌足水,將催過芽的種子每營養(yǎng)杯播1粒,覆土0.8厘米,苗床溫度保持在25——28℃。
6、苗床管理 當苗出齊后,進行通風練苗,8——9月份,中午光照強度較大,幼苗容易灼傷。苗床溫度白天盡量控制在25——30℃,夜間15——20℃,并注意每10天打1次藥防病治蟲,培育無病壯苗。壯苗的標準為:株高20——25厘米,節(jié)間短、莖桿粗壯,上下一致;有7——8片真葉,葉長掌形,葉色濃綠且厚實,無病斑,苗齡30天。
四、施足基肥
西紅柿越冬生產結果期較長,這樣就要求有充足的地力,每667平方米大棚施充分腐熟的雞糞10立方米,圈肥3立方米,復合肥100公斤,豆餅100公斤,硼鎂肥、鋅肥各1公斤。在施肥時,注意有機肥和微肥結合翻地深施;復合肥在翻地后撒在地表鋤一遍淺施,豆餅結合移栽施在穴底集中施。
五、移栽定植
在棚內挑南北畦,母畦寬1.4米,每畦栽兩行,成大小行,大行9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45——50厘米。667平方米栽2000棵左右。將苗栽入畦底澆足定苗水,澆后適時劃鋤。
六、田間管理
1、若因溫度過高出現(xiàn)徒長時,可用1000X10(的負6次方)助壯素或500倍矮壯素調控。一般噴灑1——2次。注意濃度不能過天。
2、培土蓋地膜,隨著西紅柿的生長,結合培土形成高壟并蓋地膜(1月中旬)。西紅柿越冬栽培,起高壟,蓋地膜實行膜下暗灌。有利于提高地溫,降低棚內空氣濕度,能起到防病豐產的作用。
3、水肥管理,定植水澆后,在第一穗果坐住之前不澆水,“蹲苗”以促根系下扎。當?shù)谝恍蚬颂掖螅诙蚬Q豆大,第三序果花蕾剛開花時,結束“蹲苗”,開始灌水,每10——15天一次,并結合澆水沖施硝酸鉀復合肥每667平方米每次10公斤,開始收果后每667平方米每次用20公斤。
4、吊蔓與整枝,吊蔓在第一序花開花時進行,整枝與打杈同時進行,采用單干整枝,把所有側枝全部去掉,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養(yǎng)分無謂消耗,主干有6穗果時打頂,每穗留4個果實即將采收完時,培養(yǎng)1個側枝繼續(xù)生長結果,并將主干下部老葉摘除,莖蔓向下放,側枝留2——3穗果再打頂,再重新培養(yǎng)側枝繼續(xù)生長結果,以后依次類推,但應注意,一是每次只能留一個側枝,二是側枝不能留的太早,以免影響果實的膨大。
5、開花期適宜晝溫為20——30℃,夜溫為15——20℃,低于15℃和高于35℃都不利于花器的正常發(fā)育及開花授粉,易造成落花。果實發(fā)育期適宜的溫度為晝溫25——30℃,夜溫13——17℃。生長中的綠色果實在8℃以下的低溫,茄紅素的合成受到干擾和破壞,以后給予適宜溫度也不再轉紅。日溫高至30——35℃時,果實生長速度雖快,但著果數(shù)減少即落果率增加,夜溫高至28℃時影響色素形成。根系生長的適宜土溫(5——10厘米土層)為20——22℃,低于12℃根系生長受阻,低于10℃時根毛停止生長,因此冬季保溫是關鍵①加厚草簾;②浮膜覆蓋;③人工加溫措施。
6、西紅柿落果現(xiàn)象在棚內經常出現(xiàn),是生產中十分重要和難解決的問題。但主要是環(huán)境造成的,溫度過高或過低,光照不足,水分缺乏,有機營養(yǎng)不足等都可引起落果,苗期夜溫低于15℃花芽分花不良也會引起落花和果實畸形,防治通常用2.4—D點花柄,濃度為(1——20)X10(的負6次方),以當天開放的花最好,從上午9時到下午3時以前,但要避開中午高溫。用防落素點花較2.4—D明顯降低藥害,濃度(10——30)X10(的負6次方)為宜。
七、病蟲防治
1、筋腐病的預防 近年來筋腐病在我市發(fā)病較重,癥狀是果面凹凸不平,個別果實呈茶褐色變硬或出現(xiàn)壞死斑,果心變硬或果肉變褐,失去商品價值。
此病是生理病害,受害程度取決于品種及溫度高低和光照強弱及不合理施肥等因素。
防治方法:①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促進根系發(fā)育;②氣溫不低于10℃,5——10厘米地溫不低于12℃;③少施氨態(tài)氮肥,改施硝酸鉀肥;④冬季遇連陰天過后初晴時,中午噴葉面肥,中午適當放簾遮光半小時,防止強光長時間照射;⑤冬季不要大水漫灌。這樣可有效的預防筋腐病的發(fā)生。
2、臍腐病的預防 臍腐病屬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現(xiàn)在幼果臍部出現(xiàn)水浸狀斑,后逐漸擴大,致果實頂部凹陷,坐褐。
發(fā)病原因:①多施用銨態(tài)氮肥,使土壤溶液中銨態(tài)氮比例過高,影響了西紅柿對鈣離子的吸收;②冬季地溫過低,長時間15℃以下,影響了根系對鈣、鎂、硼等元素的吸收;③田間忽旱忽澇,尤其干旱時,造成水分供應失常;④過量施用氯化鉀和硫酸鉀肥影響了對鈣的吸收。
防治辦法 ①增施腐熟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根系發(fā)育和對各種養(yǎng)分吸收;②防止土壤太干和避免忽旱總澇;③初花期開始每13天噴1次硝酸鈣葉面肥;④冬季大棚注意保溫,防止地溫過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警惕日光溫室番茄病害
近日大興區(qū)植保站對全區(qū)秋季日光溫室番茄進行病蟲害普查,發(fā)現(xiàn)部分棚室發(fā)生番茄葉霉病和根結線蟲病,目前多數(shù)日光溫室番茄第3-4穗果剛剛噴花,這些病害的發(fā)生對番茄產量影響較大,因此提醒菜農及時檢查防治。
1、 番茄葉霉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莖、花、果實等。葉片染病,葉面出現(xiàn)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淡黃色病斑,葉背面病斑上長出灰紫色至黑褐色的絨狀霉層,條件適宜時,病葉正面也長出霉層。病害嚴重時可引起全葉卷曲,植株呈現(xiàn)黃褐色干枯。果實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圓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嫩莖及果柄上的癥狀與葉上相似。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風降濕并適當控制澆水;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時摘去病葉、老葉,以利通風透光;適當增施磷鉀肥。
(2)發(fā)病初期噴藥防治。噴藥前先摘除病葉,帶至田外集中處理。藥劑可用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BO-10)150倍液、12%綠乳銅乳油4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3-5次。
2、番茄根結線蟲病
癥狀:病害主要發(fā)生在根部。須根或側根上產生肥腫畸形瘤狀結節(jié),常成糖葫蘆狀。根結初為白色,表面光滑,后期變?yōu)楹稚植?,剖開根結可見乳白色線蟲。病輕時,地上部植株無明顯癥狀,較重時,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植株矮小、萎蔫或枯死。重病株結果少而小,果實易畸形。
防治方法:
(1)藥劑灌根許多種植前進行過藥劑土壤處理的棚室藥效期已過,且距拉秧時間較長,應采用1.8%蟲螨克1000-1500倍液或15%衛(wèi)根800-1000倍液灌根1次。
(2)加強田間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施肥灌水,增強植株耐病力;及時清除雜草,減少線蟲繁殖。收獲后集中將病殘體深埋或燒毀,深翻土20厘米以上,澆透水,使線蟲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大棚西紅柿灌水技巧
西紅柿具有喜水、需水量大、耐旱能力強的特點,據(jù)總結有關實踐經驗,大棚西紅柿的澆水技巧如下:一、必須按不同生育期特點進行澆水。一般情況下,西紅柿邊定植邊澆水,澆定植水后3~5天再澆一次緩苗水,一直到第一穗果坐住如蛋黃大小時再澆一次。結果前期定植較小,葉面蒸騰量小,果數(shù)也少,通風量也小,一般可7~10天澆一水,(水量要?。?。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發(fā)育,著果數(shù)增多,通風量加大,蒸騰量增大,應縮短澆水間隔開數(shù)和增加澆水量,保持土壤見干見濕(以濕為主),一般可5~7天澆一水,采收期應保持土壤濕潤,以提高單果重。
二、根據(jù)茬次特點進行澆水。冬暖型大棚栽培的越冬西紅柿,定植期一般在10月底,此時除澆足定植水和及時進行中耕保墑外,一般至第一穗果坐住可不用再澆水,澆坐果水后可加蓋地膜保溫保濕,如需再進行膜下澆小水,以免降低地溫。天氣轉暖后加大澆水量以滿足果實生長發(fā)育。早春栽培的大棚西紅柿,坐果后應及時澆水,以滿足其對水分的需求。
三、根據(jù)長勢澆水。植株深綠,葉片有光澤、綠而平、心葉舒展,是水分均勻適宜的表現(xiàn)。如心葉皺縮不展、葉色濃綠,晴天有輕度葉片下垂的為缺水表現(xiàn),要及時補給水分。如心葉過度展開,葉大而薄,葉面吐水過多,是水分過多的表現(xiàn),應控水防徒長。
四、大棚內一天的澆水時間。生育期應選晴天上午澆水,澆水后要通風、排濕,不宜在下午、傍晚或陰雨天澆水,否則易造成棚內濕度過大,引發(fā)霜霉病等病害;中午也不宜澆水,以免高溫澆水影響根系生理機能;中后期天氣炎熱,大棚可晝夜進行大通風。應早晚澆水以利降溫。
五、采果期澆水。西紅柿在采收前應進行澆水,這樣可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
日光溫室(冬暖大棚)越冬茬番茄栽培技術規(guī)范
一、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日光溫室(冬暖大棚)番茄越冬茬栽培的品種選擇,育苗技術,溫度、水肥、整枝等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日光溫室(冬暖大棚)栽培條件下,每666.7平方米(畝)產量1.0萬千克左右的越冬茬番茄栽培。
二、品種
越冬茬番茄栽培宜選擇抗病(葉霉病、灰霉病、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等)、高秧、豐產、大果型、品質優(yōu)良、較耐貯運的中晚熟粉紅果或紅果品種,如毛粉802、L402、以色列144等。
三、育苗
1、播種期
適宜播種期為8月中、下旬。
2、浸種催芽
在容器內用50℃~55℃水浸種,攪拌至30℃后浸泡3~4小時,再用500倍高錳酸鉀浸種20~30分鐘或用10%磷酸三鈉浸種10~15分鐘。注意淘洗干凈種子所帶藥液。然后置于25℃~28℃條件下催芽。
3、苗床與培養(yǎng)土
可作高畦并采用遮陽網遮蔭、防雨、防蚜育苗。
調制營養(yǎng)土:1/3充分腐熟的圈肥,2/3無病原物熟土,拍細、過篩;每立方米培養(yǎng)土中,加過磷酸鈣1千克,草木灰5千克,或氮、磷、鉀復合肥2千克;再均勻摻入50%多菌靈80克。
4、播種
60%的種子出芽即可播種。播種前后,苗床及周圍嚴密噴藥防蚜。
5、苗床管理
白天高溫天氣,要進行遮蔭,床溫不宜超過30℃,雨天加蓋薄膜防雨。育苗期間注意不使夜溫過高。
為防止幼苗徒長,2片真葉期噴一遍1000毫克/千克的助壯素。
6、分苗
2~3片真葉分苗。將幼苗分入事先調制好營養(yǎng)土的分苗床,行距12厘米,株距12厘米;也可分入直徑10~12厘米的營養(yǎng)缽中。
分苗后緩苗期間,午間適當遮蔭,白天床溫25℃~30℃,夜間18℃~20℃。緩苗后,白天25℃左右,夜間15℃~18℃。定植前數(shù)天,適當降低床溫鍛煉秧苗。4~5片葉再噴一遍1000毫克/千克的助壯素。
當選用毛粉802品種時,在分苗過程中,應將有毛、無毛植株分別集中分苗,將來分片定植,以便于管理。
7、苗期防病
苗期可噴1~2次殺菌劑,預防病害(200~250倍波爾多液是適宜的保護藥劑,即1:1:200~250)。
四、定植
1、施肥、整地
定植前15~20天,每666.7平方米施5立方米腐熟優(yōu)質有機肥,50~60千克氮、磷、鉀復合肥、100千克過磷酸鈣,施肥后深耕耙平。
2、栽培方式與定植
越冬茬番茄栽培,采取大小行、小高畦方式。即南北向畦,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60~70厘米。先作成平畦,每畦栽兩行,株距30~35厘米,每666.7平方米定植2500~3000株。
9月下旬~10月上旬定植。栽苗后,澆透水,地面干燥后劃鋤,7~10天后,向植株覆土形成小高畦,并覆蓋地膜。
五、冬前及越冬期間管理
1、緩苗前后
注意覆蓋好棚膜,白天棚溫28℃~30℃,夜間17℃~20℃,地溫不低于20℃,以促進緩苗。
緩苗后,適當降低棚溫,白天22℃~26℃,夜間15℃~18℃。可噴施1~2次1000毫克/千克的助壯素,防止植株旺長。單干整枝,及時抹杈、綁秧。
2、第一花序坐果前后
為防止低溫引起落花落果,可用3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噴花。果坐住后,適當疏花疏果,每個果穗留3~4個果?! 〉谝换ㄐ虻墓坪颂掖髸r,于高畦中間膜下澆水,每666.7平方米隨水沖施尿素15千克(或沖施腐熟的豆餅水等),盡量澆透,越冬期間控制澆水。
3、溫、光等管理
及時揭蓋草苫,盡量延長光照時間;陰雪天氣,也要進行揭蓋,令植株接受散射光。棚內溫度,白天20℃~30℃,夜間13℃~15℃,最低夜溫不低于8℃。晴天,午間溫度達30℃時,可用天窗通風。
4、CO2施肥
越冬期間棚溫偏低,通風量少,棚內若有機肥施用不足,會發(fā)生CO2虧缺。為此,晴天上午9~11時,可實行CO2施肥,適宜濃度為600~800毫克/千克。
5、病蟲害防治
在病蟲害化學防治中,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執(zhí)行安全間隔期。噴布蟲螨克、樂斯本等藥劑,防治蚜蟲、白粉虱、潛葉蠅等害蟲。采用速克靈、百菌清煙熏劑(或粉塵劑)等交替使用,防治葉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
果實處于變色期后,根據(jù)市場需要及時采收。
六、越冬后管理
1、溫、光管理
2月中旬以后,隨日照時數(shù)逐漸增加,適當早揭草苫、晚蓋草苫,盡量延長植株見光時間。注意清潔棚面薄膜,增加射入的光照。要注意及時進行通風,晴天時,白天棚溫上午25℃~28℃,下午25℃~20℃,上半夜15℃~20℃,下半夜13℃~15℃。陰雨天,白天棚溫25℃~20℃,夜間10℃~15℃。
2、肥水管理
2月中旬至3月中旬,15天左右澆一次水,可配合沖施腐熟的豆餅水(每次666.7平方米用豆餅50~70千克),或每666.7平方米沖施氮、磷、鉀復合肥20千克。3月中旬之后,7~10天澆一水,澆2次水須追肥1次,每次6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5~20千克。
3、病蟲害防治
定期噴施速克靈、灰霉克、百菌清、代森錳鋅等藥劑防治葉霉病、灰霉病、早、晚疫病,及時噴藥防治蟲害,農藥中,可酌加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2%)或其他葉面肥。噴殺蟲劑7天后方可采收。
4、整枝
及時整枝、抹杈,吊秧綁蔓防倒伏,老葉、黃葉、病葉及時摘除,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拉秧。(本規(guī)范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頒布) 《農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