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簡介
唐抄本本草集注(15張)宋《通志-藝文略》錄“神農本草,八卷,陶隱居集注”,明《國史經籍志》錄“神農本草經,三卷”,《清史稿-藝文志》錄“神農本草經,三卷”。歷代有多種傳本和注本,現(xiàn)存最早的輯本為明盧復輯《神農本經》(1616),流傳較廣的是清孫星衍、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1799),以及清顧觀光輯《神農本草經》(1844)、日本森立之輯《神農本草經》(1854)。
《神農本草經》中對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采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癥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藥物怎樣相互配合應用,以及簡單的制劑,都做了概述。更可貴的是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通過大量的治療實踐,已經發(fā)現(xiàn)了許多特效藥物,如麻黃可以治療哮喘,大黃可以瀉火,常山可以治療瘧疾等等。這些都已用現(xiàn)代科學分析的方法得到證實。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藥物是植物藥,所以“本草”成了它們的代名詞,這部書也以“本草經”命名。漢代托古之風盛行,人們尊古薄今,為了提高該書的地位,增強人們的信任感,它借用神農遍嘗百草,發(fā)現(xiàn)藥物這婦孺皆知的傳說,將神農冠于書名之首,定名為《神農本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