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佛”能救世,還是“道”能救世?在唐僧生活的唐朝是有一次佛與道的交鋒的,如來評價唐朝的現(xiàn)實是:“那南瞻部州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當時,唐王李世民為求長壽,是信奉道教的,最終因食“仙丹”而喪命,隨后實際當政的武則天吸取教訓,轉而信佛,她自稱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稱帝后又師事高僧神秀、法藏、義凈等,還寫經(jīng)、度僧、建寺、造像,“傾四海之財,彈萬人之力,窮山木以為塔,極冶之金以為像,歷年為之,從不厭倦”,在她的率先垂范下,整個中國崇佛抑道,西風壓倒了東風。
吳承恩所撰寫的《西游記》,就曲折的描寫了這一段歷史,《西游記》通篇是崇佛抑道的,讓我們一一分析:
西游記開篇寫的是悟空出世,因想探求宇宙長壽長生真理,渡過汪洋大海去拜師學藝,他拜的老師是誰呢?實際上是一位佛門弟子,他的名字叫須菩提祖師。菩提是佛教名詞,意思是指不昧生死輪回,從而導致涅槃的覺悟。事實上孫悟空的老師須菩提是如來的弟子之一,《金剛經(jīng)》的作者。這樣一位佛門的智者,教出這樣一位桀驁不遜的弟子目的為何呢?就是為了挑戰(zhàn)道教的最高首腦玉皇大帝,看能不能撼動道教在三界的地位,為了不公開把佛、道之間的矛盾激化,菩提在送悟空下山時特意囑咐悟空不要說菩提是他的師傅,其實菩提早已算出悟空下山的結果。
果然,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后不久就象菩提預期的那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大鬧天宮”,把玉皇大帝逼得惱羞成怒,有些狗急跳墻的意思了,都喊出了快去西天“請如來佛祖”的話,如來看代表著道教的玉帝已經(jīng)服軟,適時出手制止了悟空的繼續(xù)毆斗,并巧妙地用了一招“苦肉計”,把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把佛教向道教挑戰(zhàn)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大概孫悟空自己都不知道,他成了佛家向道家挑戰(zhàn)的試金石。
佛教向道教挑戰(zhàn)的第二招是招降原來信奉道教的人員。第一名是豬八戒,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帥,是信奉道教的,看他是怎樣修煉成仙的:“忽然閑里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芯壛⒌匕轂閹?,指示天關并地闕。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上至頂門泥丸宮,下至腳板涌泉穴。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嬰兒姹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離龍坎虎用調和,靈龜吸盡金烏血。三花聚頂?shù)脷w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功圓行滿卻飛升,天仙對對來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輕體健朝金闕。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蓖耆堑兰业男逕捴?。豬八戒犯了道家的清規(guī)戒律,被貶下天庭判了無期徒刑,如來佛不顧玉皇的臉面,果斷收豬八戒做了佛門弟子,在如來看來,豬八戒在你道家是個蠢才,收到我佛家便是個人才,果然佛家的熏陶下,八戒成了凈壇使者;第二名是沙僧,他本是天上的卷簾大將,玉帝的貼身保鏢,其修煉方法與八戒如出一轍:“先將嬰兒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卷簾將?!蓖瑯邮堑兰业男逕挿ㄩT。沙僧犯了道家規(guī)矩,也被玉帝判為無期,如來佛不顧他曾是玉帝的貼身保鏢,照樣收為己用,一番教導后成了佛家的金身羅漢。道家老大的貼身保鏢、元帥犯法后被佛家公開拉攏,最后都棄道學佛,且學有所成,這不是挑明了挖人才么,呵呵!不知道家的玉帝是不是這么想的?
佛家對棄道學佛的弟子們進行改造是費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對豬八戒的改造更是殫精竭慮,《西游記》有一章是“三藏不忘本,四圣試禪心”,寫得就是佛家對初入門者的考驗,結果唐僧、沙僧、孫悟空都合格,惟有豬八戒色心不改,看看,原來信奉道家的神仙還有這樣的色狼,這不是對道家莫大的諷刺么?不過,佛門并沒有失去耐心,而是對豬八戒施以薄懲,讓他繼續(xù)修煉,直到最后成佛。殺人者全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況只有一點色心的八戒?
孫悟空一路上斬妖除魔,這些妖魔鬼怪都是什么信仰呢?說來可笑的是,這些妖怪百分百都是信奉道教的。為什么呀,因為他們的修煉方法都同八戒、沙僧原來的修煉方法相同,玩些個“汞”啊“丹”啊的花活,這些花活跟佛家修為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所以他們不是被孫悟空打死就是被他降服。最有趣的是有一次佛道大比拼唐僧竟也披掛上陣。話說唐僧師徒行到了車遲國,國中有三個妖怪為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這三個妖精都是道士打扮,非要跟唐僧師徒斗法,結果在斗禪時唐僧親自披掛上陣,在孫悟空的幫助下也贏了一陣,徹底滅了道家的威風,吳承恩在寫這一段時心也夠狠的,讓一生煉道家法術的三個妖精“玩火自焚”,全都在自己的法術下斷送了性命。
佛家與道家都以救世自居,但誰是真正的救世主呢?《西游記》借如來之口說出了作者吳承恩的心里話,唯有西方才有“真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