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詈啞墩撜Z》出土,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本來我是不喜歡“趁熱”的,但近日看到因《論語·先進》“浴乎沂”一句?;韬詈喿鳌叭莺踅币l(fā)學界對今本的批評,覺我對“浴乎沂”的一貫理解與新見頗難調(diào)和,乃於此一吐為快。所謂“新見”主要指陳侃理《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論語〉“曾晳言志”簡初釋》(載《文物》2020年第6期),以下簡稱“陳文”。我對“浴乎沂”一句的理解在我2017年的博士論文《廣雅新證》第六章第三節(jié) “《廣雅》新證與簡帛考釋新識”第一則“逳,行也”中有所提及,這裡針對陳文作進一步闡述。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盖螅柡稳??」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nbsp;「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nbsp;「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nbsp;——《論語·先進》
這一段言及曾晳與孔子的志願,歷來受到重視,但“浴乎沂”一句有難解處,學者莫衷一是。問題的關節(jié)在於按字面解釋的到沂水中洗澡不合理。海昏侯簡《論語》這句作“容乎近”,陳文謂“容”讀作“頌”,“指鄭重地朗誦”,這樣就規(guī)避了“浴”的問題。容、頌相通,容、浴相通都是可以說通的,但要把“浴”讀為“頌”就比較迂遠了。而且現(xiàn)存三種漢簡《論語》之中——定州漢簡本同今本“浴乎沂”,平壤貞柏洞漢墓出土作“浴乎”,“”通“沂”,指魯國都城郊外的河流沂水——兩個本子都作“浴”,只有?;韬詈喿鳌叭荨?,認為?;韬詈喪钦值睦碛珊卧冢恳篮;韬詈喛墒前颜帧耙省睂懗闪恕敖卑。@個書手並不那麼靠譜?!绊灐保ɑ颉叭荨保┬瘟x皆常用,如果這個詞真的是“頌”,如何解釋除?;韬詈喼馑邪姹径家宦蓪懽鳌霸 ??我覺得這個詞大概率在漢代就是可以寫作“浴”字的,把“浴”字拋開從“容”字出發(fā)的思路是有問題的,難以自圓其說的。我在《廣雅新證》中解釋了《廣雅·釋詁一》“逳,行也”中的“逳”字。這個歷來認為絕緣無證的“死詞”實際在先秦兩漢使用廣泛,是個位移動詞,徜徉轉行之義。只不過專字不行用,而以育、?、、裕、鋊等形被記錄。其中就有寫作“浴”的例子。“管管”出自《詩經(jīng)》?!对姟ご笱拧ぐ濉罚骸懊衣}管管,不實於亶?!泵珎鳎骸肮芄埽瑹o所依繫?!编嵐{:“管管然以心自恣?!薄稄V雅》何以用“浴”訓釋“管管”向難索解。錢大昭《廣雅疏義》謂“此以‘管管’爲‘浴’,所未聞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謂“‘浴’字於義不可通,未詳何字之譌”。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並讀“浴”為“欲”,于鬯《香草校書·詩七》讀“浴”為“俗”,皆牽強。唯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卷二十七“管管當作逭逭”之言可稱有識。
《方言》卷十二:“逭、逳,轉也;逭、逳,步也?!薄稄V雅·釋詁一》:“逭、逳,行也?!卞铡⑦N同義,“管管”即“逭”之重言,“浴”即“逳”,故得以“浴”釋“管管”。“?!保R王堆帛書《六十四卦》作“浴”,依漢人習慣作“浴”更佳?!?span>浴父之蠱”與“幹父之蠱”對立。初六王弼注:“以柔巽之質(zhì),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眲t“浴父之蠱”蓋謂於父之事欲不由先軌而憑己意“轉行”之,“無所依繫”,“以心自恣”,故“往見吝”,不能獲得滿意的結果。孔廣森補注:“浴者,言烏乘暄飛,上下若浴然。”《說文》“浴”字段注亦謂“飛乍高乍下”爲引申義??住⒍沃f牽強,“浴”之爲“飛乍高乍下”不應拘泥字形強由沐浴義處索解,黑鳥之“浴”猶冠者、童子之“浴”,皆悠遊徜徉之謂,所不同者不過前者是在三維空間,後者基本是在二維平面而已。“逳”的重言作“育育”、“??”、“鋊鋊”等形,也可以作“容容”,這與?;韬詈啞霸 睍鳌叭荨笔且粋€道理,跟“容”字本身意義無關,更無由牽扯到“頌”。“逳”的其他大量書證不再贅舉,詳見文後所附《廣雅》“逳,行也”新證全文。總之我認為此“浴”讀作“逳”,不過漢人習慣書做“浴”,這或許與雖有遊玩之“遊”字卻仍常書做“游”差不多?!霸『跻省辈贿^是徜徉於沂水之畔罷了。'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一個去、至、返的完整過程。浴(逳)、風、詠乃三時三樂,風不得讀爲諷,浴、風非一事,風、詠也非一事。陳文將末句讀爲“滂而饋”,言“大雨應禱而至,於是祭祀饋饗”,自謂“文意順暢”,實則把句子結構搞得支離破碎,而“滂”字如此用爲動詞的文例沒能提供哪怕一則,是好奇求新而不懼鑿空了。訓詁尚是小道,陳文更大的問題出在對文意的任意提煉,僅憑地名“舞雩”就將曾晳之志強行與雩祭掛鉤。當然這思路由來已久,陳文是借?;韬詈啴愇睦险{(diào)新彈。所謂“曾晳要做的是通過祭祀之禮,在春旱時求得澍雨,造福于民”云云純屬蹈空之言,何嘗能在文本中自洽。要知道子路、冉有、公西華、曾晳四人對孔子的靈魂提問作了回答,曾晳最後發(fā)言,開場白是“異乎三子者之撰”,也就是說他的志向和前三子是有很大差異的。而孔子聽完他的發(fā)言後表示讚同,讚同的也正是曾晳之不同。而如果依陳文之解則泯滅了這種不同。子路說“因之以饑饉”、冉有說“可使足民”,都是要切實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不比你做法事求雨有意義?公西華說“宗廟之事”“願爲小相”,一樣搞祭祀,你私人組團跑去“舞雩”還比宗廟高檔了嗎?這麼解釋弄得曾晳的回答與前三子是五十步一百步,誰是五十步還不一定,憑什麼讓孔子慨歎?請注意“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為什麼要提這個?這是在列祭祀的人員配置嗎?以前有個笑話,說孔門七十二賢人中有三十個成年、四十二個未成年,因為冠者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四十二,加起來正好七十二全團。笑歸笑,曾晳說的冠者、童子乃是與己同道中人,冠者為友朋,童子為子弟,這麼理解當無大錯。曾晳描述的就是一場師友間的集體活動,很單純,這與語境中前三子繪製宏圖之時曾晳卻悠然鼓瑟的形象是一致的。邢昺疏:“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生値亂時而君不用,三子不能相時,志在爲政,唯曾晳獨能知時,志在澡身浴德詠懐樂道,故夫子與之也?!睊侀_“澡身”不談,大旨是拿捏住了??鬃又圆蛔撏叭?,卻為曾晳所言喟然歎,蓋因彼時孔子已自知政治抱負難以實現(xiàn),無奈地回歸到教育家這一身份,對曾晳所說的師弟子互動之美產(chǎn)生共鳴。前三子說的都是“我”要怎樣,只有曾晳說的是“我們”要怎樣,正是這個“我們”成就了儒家千年傳承,這還不說到孔子心坎裏去了嗎?老人家哪是在為一份私人迷信活動策劃案激動啊。
┃舊證撮要┃
《方言》卷十二:“逭、逳,轉也。逭、逳,步也。”(王氏疏證、錢大昭)┃新證┃
王錢二氏引《方言》以證《廣雅》,錢繹《方言箋疏》引《廣雅》《玉篇》《廣韻》以證《方言》,然皆無可申說,亦未能提出用例?!稘h語大字典》亦然。華學誠《揚雄方言校釋匯證》於“逳”下僅著“文獻未詳”四字1。翻檢古籍與實物文獻,確實不見“逳”字,但“育”用爲位移動詞之例其實仍可覓得。《文選·陸機〈贈弟士龍〉》:“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崩钌谱ⅲ骸笆牛瑱C自謂也;居,謂雲(yún)也。言慷慨不平,逝者之言多感;徘徊興戀,居者之志彌生?!毙鞆驮唬?/span>居情育,訓爲“居者之志彌生”,未爲善詁。因疑育爲之通假?!稄V韻》入聲一屋:“,驚辭。余六切?!贝司湟庵^居者之情,因徘徊興戀而中心驚懼,與上句言多感,文正相承。2今審徐氏之說猶未爲善詁?!绑@辭”者,驚歎之聲氣也。《玉篇·口部》:“唷,出聲也?!惫盼淖至x符欠、口??赏ㄓ茫?div id="fu8ihs5fyo3" class='imgcenter'>
即唷,作爲常用歎詞仍活躍于今日口語中,將之理解爲動詞缺乏根據(jù)。李注與徐說皆意識到了上下句之間的對仗關系,但未注意一句之內(nèi)還有前後關照。陸詩出句中“感”明顯與“慷慨”呼應,對句中“育”自亦當與“徘徊”呼應,理解爲“生”或“驚”皆破壞結構,且使“徘徊”一詞孤懸無著落處。唯讀爲“逳”,引《方言》《廣雅》解之可稱允洽?!芭腔病闭c“逳”之“行”“轉”“步”義相合。《古文苑·劉歆〈遂初賦〉》:“迴風育其飄忽兮,迴颭颭之泠泠?!闭麻宰ⅲ骸坝?,倏也?!薄坝眮K無快速義,訓爲“倏”亦於古籍無徵?!稗掞L育其飄忽兮”句意與《楚辭·惜誓》“托回飆乎尚羊”、馮衍《顯志賦》“俟回風而容與”等相近。《爾雅·釋天》“迴風爲飄”郭璞注:“迴風,旋風也?!鞭拸霓u回聲,是回的分化字?!墩f文·囗部》:“回,轉也。”《說文·辵部》:“辵,乍行乍止也。”是迴亦具轉行特征,與逳義合。再看“飄忽”,曹植《洛神賦》中的宓妃“飄忽若神”,其狀“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移此四語以釋“徘徊”“尚羊”“容與”亦恰如其分。《遂初賦》之“育”字得“迴”與“飄忽”前後提示,亦當讀爲“逳”。《管子·小問》引古詩:“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未有家室,而安召我居?”尹知章注:“魚育育然,相與而游其中?!痹娙擞晕从屑沂覠o從止居,故以徜徉不定之魚起興。重言“育育”當即狀徜徉轉行之貌。清華楚簡一《楚居》2:“爰生白(伯)、遠中(仲),羊。先凥(處)于京宗。”整理者注:,即“毓”字,喻母覺部,在此讀爲幽部之“游”。,雙音符字,與“羊”構成聯(lián)綿詞,《廣雅·釋訓》作“徜徉”,云:“戲蕩也?!薄冻o·惜誓》作“尚羊”,注云:“游戲也?!被蛞伞柏埂弊x本字,毓徜徉,意爲生育順暢。《詩·生民》亦載姜嫄生棄順暢事:“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span>3學者對此也提出多種不同見解,至今莫衷一是。歸納一下,“毓”與“羊”的釋讀都大致可分爲兩類,各家的意見多是它們的排列組合。毓:1.讀本字,即“生育”之育。以整理者第二種意見爲代表。2.破字,讀爲游,理解爲位移動詞。以整理者第一種意見爲代表。羊:1.理解爲常見聯(lián)綿詞“徜徉”。以整理者兩種意見爲代表。2.理解爲地名。以宋華強4、趙平安5二說爲代表。整理者當是意識到將“毓”理解爲位移動詞,與聯(lián)綿詞“徜徉”搭配意義曉暢,故以破字方案作首選,反稱讀本字方案爲“或疑”。今按:該思路可通,但緣陰入對轉而破讀的迂曲可不必,毓即育,讀爲“逳”?;趯ξ灰苿釉~“逳”與聯(lián)綿詞“徜徉”內(nèi)在意義聯(lián)系的認識,竊以爲《楚居》“羊”當作整體理解,不必分別考索、刻意求深。石鼓文八《車工》:“吾毆其特,其來趩趩?!薄拔釟錁?,其來???!倍鹤x“??”爲“頊頊”,謂雄鹿“謹皃”6。疑未必確。?字從辵聲。《說文·貝部》:“,衒也。讀若育?!薄墩f文·行部》:“,行且賣也。從行從言。衒,或從玄。”可見“”亦包含義素“行”,“行且賣”則進程必時行時止,路線必迤邐曲折,正與“逳”之特征一致。、育同音余六切,是?猶逳,??猶育育?!盾嚬ぁ分??”蓋狀雄鹿驚懼而游移轉行之貌。《玉篇·辵部》:“?,遦也。”竊疑此義與《說文》“?,媟?也”“遦,習也”無關,乃《方言》《廣雅》逳、逭二字之異體。新蔡簡甲一22及甲三二八四有“疾一一已”語。字從疒聲,劉釗讀爲“篤”,趙平安讀爲“隆”,陳偉讀爲“續(xù)”7,以陳說較似。《書·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睗u、幾、臻三字猶言行進、接近、到達?!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六微旨大論》:“中執(zhí)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特?!彼佟⑿毂窘灾感羞M速度而言。新蔡簡中與病情相關內(nèi)容中也用到“速”“遲”“有間”等詞??梢姽湃藨T將病情看作一行進中的事物來描述。“一A一B”句式,表示兩種行爲或狀態(tài)的變換8,A與B確爲相反、相對概念。已既爲止,則當爲行,“一一已”猶“乍行乍止”。殆即?、逳在疾病語義場中分化出的專字。“逳”等所指稱的位移動作最明顯的特征是無明確方向、目標,路線不一,速度不恒。“若危若安,進止難期”,用以指病勢的發(fā)展則見其捉摸不定、難以控制。《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痹『跻?,一般釋爲在沂水中洗澡,而漢代王充已對此有疑?!墩摵狻っ黯А罚骸罢f《論》之家,以爲浴者,浴沂水中也;風,乾身也。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風乾身?”《大戴禮記·夏小正》:“黑鳥浴。黑鳥者何也?烏也。浴也者,飛乍高乍下也?!笨讖V森補注:“浴者,言烏乘暄飛,上下若浴然?!薄墩f文》“浴”字段注亦謂“飛乍高乍下”爲引申義。今按,孔、段之說牽強,“浴”之爲“飛乍高乍下”不應拘泥字形強由沐浴義處索解,谷聲、聲相通9,“浴”亦當讀爲?、逳。冠者、童子之“浴”與黑鳥之“浴”皆猶“羊”之“”。而魚、鳥的“轉行”是三維的,比之人、獸之二維更爲自由。《周易·蠱》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本湃骸皫指钢M,小有悔,無大咎?!绷澹骸皫指钢M,用譽。”唯六四云:“裕父之蠱,往見吝?!痹?,馬王堆帛書本作浴。疑亦逳也。初六王弼注:“以柔巽之質(zhì),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眲t“裕父之蠱”蓋謂於父之事欲不由先軌而憑己意“轉行”之,“改前聖之法度”,故“往見吝”,不能獲得滿意的結果。郭店楚簡《語叢四》15-16:“邦有巨雄,必先與之以爲朋。雖難之而弗惡,必盡其故。盡之而疑,必慎鋊鋊其遷。如將有敗,雄是爲害。”鋊鋊,林素清讀“嶽嶽”10,劉釗讀“裕?!?/span>11。竊以爲二說皆非,此段先倡唯強者是依的論調(diào),當屬功利主義的處事策略,既如此,不爲強者所容時又何必“嶽嶽”、何來“裕?!??《說文·金部》:“鋊,讀若浴。”竊以爲“鋊鋊”亦猶育育、??,既爲強者所疑必審慎迂迴而退,莫攖其鋒以免引發(fā)更大的猜忌乃至打擊。進則攫奪最大利益,退則爭取最小損失,邏輯自洽。古裕、容相通。《廣雅·釋詁四》98:“裕,容也?!比萑荩嗒q鋊鋊、育育?!稘h語大詞典》【容容】立五義項:?紛亂動蕩貌。?煙雲(yún)浮動貌。?盛多貌。?隨眾附和。?飛揚飄動貌。檢其書證可知皆“轉行”義在不同語境中之用,訓釋者或隨文釋意,或望文生訓,遂分爲諸多義項。試擇要言之。?《楚辭·九章·悲回風》:“紛容容之無經(jīng)兮,罔芒芒之無紀。”朱熹集注:“容容,紛動之貌?!被仫L之“容容”猶“迴風育其飄忽兮”之“育”,“無經(jīng)”“無紀”正見“轉行”無固定路徑的特征。《史記·淮陰侯列傳》:“夫銳氣挫於險塞,而糧食竭於內(nèi)府,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比萑轃o所倚,言徘徊無計、走投無路,可與石鼓文“其來??”相參。再舉二例,可以更顯其義?!对浇^書·越絕計倪內(nèi)經(jīng)》:“眾人容容,盡欲富貴,莫知其鄉(xiāng)?!蹦湎?,非“轉行”何?《新序·雜事》:“諂諛之人,容容在旁。”徘徊在側,不遠去耳。?《楚辭·九歌·山鬼》:“表獨立兮山之上,雲(yún)容容兮而在下。”南朝齊王融《青青河畔草》詩:“容容寒煙起,翹翹望行子?!睙o需多言。?《楚辭·九辯》:“載雲(yún)旗之委蛇兮,扈屯騎之容容?!比萑?、委蛇互文,非“盛多貌”。可參考《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yún)旗之委蛇。”?《史記·張丞相列傳》:“其治容容隨世俗浮沈,而見謂諂巧?!薄稘h書·翟方進傳》:“朕誠怪君,何持容容之計,無忠固意,將何以輔朕帥道群下?”顏師古注:“容容,隨眾上下也?!薄半S世俗浮沈”“隨眾上下”已顯其意??蓞⒖肌?/span>浴也者,飛乍高乍下也”?!叭萑荨北旧韥K無“隨眾附和”之義,這只是個比擬而已,“無忠固意”正與無固定路徑相類。?《漢書·禮樂志》:“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顏師古注:“容容,飛揚之貌?!膘褐叭萑荨迸c雲(yún)煙之“容容”、騎之“容容”並無質(zhì)的區(qū)別,實不應分立義項。單言浴、逳,重言鋊鋊、育育;單言逭,重言管管。前人以爲有譌字的《廣雅·釋訓》71“管管,浴也”亦可因此解通。-------------------------
1 華學誠:《揚雄方言校釋匯證》,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767頁。
2 徐復:《後讀書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90頁。
3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版,第183頁。
4 宋華強:《清華簡〈楚居〉1—2號釋讀》,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91,2011/01/15。讀爲“漳”“陽”,二水名。
5 趙平安:《試說〈楚居〉“羊”》,載《文物》,2012年第1期。讀爲常陽山之“常陽”。
6 董珊:《石鼓文考證》,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頁。
7 陳偉:《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頁。
8 楚永安:《文言複式虛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406頁。
9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頁。
10 林素清:《郭店楚簡〈語叢四〉箋釋》,載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頁注18。
11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頁。
2020年8月13日
吳銘訓詁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