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古代文化講五行八卦,這里包含兩套基礎(chǔ)理論:陰陽五行學(xué)說和八卦學(xué)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共同來解釋古代的萬事萬物。
五行是指混沌未開,陰陽未分之時,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極生土,這五種基本元素構(gòu)成萬物。五行相互依賴而生,相生相克,對應(yīng)世間萬事萬物,它們不是單純我們看到的金木水火土,而是帶有這五行屬性的萬事萬物。
五行對應(yīng)天象、季節(jié)、方位、人體、臟腑、事物等等,包羅萬象,因為按照中國古代理論,五行是構(gòu)成世界的基本要素,都可以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古代五行理論應(yīng)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順序是:木土水火金;東西南北中方位順序是:木金水火土。金木水火土的順序排列的理論來源是什么?很多人找不到理論依據(jù)。
首先,我們看典籍中出現(xiàn)“金木水火土”這樣順序的記載有哪些。在《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藏氣法時論》中記載,(注:《黃帝內(nèi)經(jīng)》是中醫(yī)的理論基礎(chǔ),問答形式,黃帝問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區(qū)、伯高等討論醫(yī)學(xué)的書籍,成書于戰(zhàn)國)黃帝問岐伯五行之說,回答道: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是也。
這是明確的“金木水火土”順序的記載,不過岐伯下面解釋五行對應(yīng)人體臟腑時卻按照“木火土金水”來解釋臟腑的相生理論,上下五行排序?qū)?yīng)不起來。(小學(xué)課本中的對韻歌)
我們再來看一下相關(guān)的詩句如下: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這里的意思非常簡單明了,出自于《笠翁對韻》,作者為明末清初的李漁,是古代學(xué)習(xí)詩詞押韻匯編,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朗朗上口”。如下詩句也是出自其中:
天對地,雨對風(fēng)。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fēng)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看著很眼熟吧!現(xiàn)在相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說辭,都是來自于李漁的《笠翁對韻》。在此之前,很多詩句也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順序來寫詩詞的。
通過以上來看,“金木水火土”的排序純粹是為了押韻,好讀好記,郎朗上口。
道家理論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里的兩儀就是陰陽的意思,四象理論中,由少陰、少陽、老陰、老陽組成,中間是太極,陰陽平衡。少陰為金,少陽為木、老陰為水、老陽為火、中間太極生土,為陰陽平衡,在方位上,分別是西、東、南、北、中,排序正和金木水火土。
通過五行理論和八卦理論中的四象理論就融合在一起了,“金木水火土”的排序也就順理成章了。
綜上,“金木水火土”排序的所謂理論依據(jù)大體有兩個:
第一,純粹是為了詩詞押韻,郎朗上口,沒有什么其他理論依據(jù)。
第二,金木水火土的排序暗合八卦理論中的“四象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