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孩子們在線上學習,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們的視力,會給孩子佩戴防藍光眼鏡或者用投影儀替代電視,這樣的舉措有沒有必要?
本周一,上海143.5萬中小學生正式開始在線教育,這是應對疫情特殊時期的特殊學習方式。孩子們的學習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看網課、寫作業(yè)、看書,一天下來,家長們不由為孩子的視力問題“捏把汗”。
網課期間如何保護孩子的眼睛?
昨天,上海升學為大家推送了學習護眼兩不誤的攻略(點擊這里閱讀),之后有不少家長留言詢問使用電子產品時是否需要給孩子戴藍光眼鏡,以及是否需要更換投影儀等等,針對家長們的這些具體問題,來看看眼科醫(yī)生們是怎么解答的吧!
王佳穎醫(yī)生指導大家:
1、 正確的握筆和讀寫姿勢:
握筆手指距離筆尖一寸,胸口距離桌緣一拳,書本距離眼睛一尺(一寸一拳一尺)。其次保持正確的坐姿,頭擺正,肩放平,身體直,稍前傾,兩腿并排腳放平。
2、 連續(xù)讀寫時間不宜過長
小學生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中學生最好不要超過40分鐘,讀寫20或40分鐘后要休息10分鐘,休息方式可以是遠眺,可以結合肢體放松的室內運動、或做眼保健操(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
3、 學習環(huán)境照明亮度要求:
房間照明充足,光照強度應大于300勒克斯(lux),不在光線昏暗的環(huán)境看書,不要躺在床上或趴在床上看書,不在走路、吃飯時看書。
4、 大家都知道“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每天至少2小時”能降低青少年的近視患病率。而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戶外運動、體育課無法實現(xiàn),讓同學們和家長開始擔憂。而戶外活動能防控近視的機制在于戶外光照,與戶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無關。
因為戶外陽光可以刺激眼睛的視網膜產生較多的活性物質多巴胺。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遞質,可調節(jié)眼睛鞏膜和視網膜之間的信息傳遞,促進眼球的正常發(fā)育,抑制眼軸的增長,從而達到預防或延緩近視發(fā)生發(fā)展的效果。
即使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同學們可以盡可能多的打開窗戶享受陽光,或在自家的陽臺上、院子內接受陽光沐?。ㄐ璞苊怅柟庵鄙溲劬Γ?/span>
長時間看手機、電腦時眨眼次數(shù)減少導致淚膜不均勻分布,眼睛會出現(xiàn)干澀。甚至會有異物感,視力不穩(wěn)定,嚴重者會有眼球脹痛甚至頭痛。這一系列癥狀的出現(xiàn),在臨床上叫作“視頻終端綜合征”。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1、除了必要時的學習以外,盡可能減少用眼,包括減少電子產品以外的用眼時間。
2、在使用電子產品用眼時,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多眨眼,建議每分鐘眨眼12~16次,并且要完全閉上再睜開,這樣能保證淚液充分濕潤眼睛。
3、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室內溫度過高。房間溫度控制在20°C或以下,定時通風、必要時使用加濕器。
4、眼局部熱敷可以有效緩解眼干澀、疲勞。方法是把60℃左右的熱毛巾放在閉著的眼睛上,也可以采用熱蒸汽眼罩或熱蒸汽熏眼來促進眼部血液循環(huán)。
5、減少隱形眼鏡的使用,或適時地交替使用框架眼鏡(如果有的話)。
6、如果以上方法不能緩解眼干澀,可以考慮滴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緩解干眼癥狀。
7、飲食清淡、均衡不挑食,不宜辛辣刺激,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果蔬(維生素A、B等)。
疫情期間建議大家盡量在家不出門,但并不是所有的眼睛問題都可以等到疫情結束再看醫(yī)生,下面我們簡單羅列下哪些眼部問題需要及時就醫(yī)。
1、視力持續(xù)下降或幾小時內視力突然變差,或者眼前有黑影遮擋,并且無好轉跡象。需要及時就醫(yī)。有可能是眼局部炎癥如虹膜炎、角膜炎等;也可能是視網膜脫離或眼底出血等眼病。
2、眼部紅痛、畏光流淚,水樣或膿樣分泌物,持續(xù)或加重。
3、異物進入眼內或眼部開放性的創(chuàng)傷。
4、眼部急性化學損傷,應馬上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或就近的干凈水源沖洗眼睛,之后馬上去醫(yī)院處理。
5、突發(fā)的斜視或復視。
6、疫情結束后,要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進行詳細的眼科檢查,譬如視力、驗光、眼軸、眼壓、眼底等,并遵從醫(yī)囑定期隨訪。
總之,孩子長期宅在家中,需要保持和平時上學時一樣的作息習慣和生活規(guī)律。但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學會科學用眼,積極做好防控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