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注意到,孩子越大他們的心越脆弱。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吼他幾句,吵他幾句,或者是向他發(fā)泄幾句不滿的話,他一轉身就會忘了,事后你給他一個擁抱,他含著眼淚,也會破涕為笑,投入你的懷抱。
孩子大了進入青春期,父母變得小心翼翼,唯恐說了一句錯話,刺傷了孩子的心。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對他有不滿,任你怎么說他都一言不發(fā),默默的收拾碗筷,默默的去課桌旁讀書,你根本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他越是不說話,我們就越焦慮,就越擔心。再不行,就自己也生悶氣,睡上一天不吃飯。那個越長越大的孩子,讓我們變得很陌生,他的沉默讓我們心生恐懼。
為什么我們與青春期的孩子形同陌路呢?他們需要父母給予什么呢?
一、不要動不動就問成績
孩子進入初中以后,本來學習壓力就比較大,在學校,每天有做不出的題和考不完的試,回到家以后,他本想在家里面放松放松,我們卻對他的成績刨根問底,他就會心生厭煩。原來,自己的成績在父母的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二、多與孩子交流身邊發(fā)生的事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心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傾城故事,因為他們除了學習以外,還會想一些青春懵懂的事。這些事,有的是他們第一次接觸,他們很迷茫,他們也需要有一個懂自己的人。他們想跟自己的父母說,又擔心父母的恐慌和責難,干脆閉口不談。
三、做孩子眼中輕松的父母
孩子的狀態(tài)之所以一直繃著,是因為父母的狀態(tài)一直緊繃著,緊繃著孩子的表現(xiàn),緊繃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死盯孩子的成績。孩子回到家就會有一種壓抑的狀態(tài),心里面很不舒服,長此以往就會變得沉默,不想與父母說話。
對于孩子來說,青春期本來是一個處處充滿陽光的味道,處處彌漫著鳥語花香,處處有生機勃勃的景象。很多家長反映,當他們給孩子的班主任打電話問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怎么樣的時候,班主任反饋的情況是很活潑,很開朗,與同學打成一片。那么,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到家里面就會沉默不語了?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父母反思自己。特別是以下5句話,千萬不要對青春期的孩子說,說一次,傷一次孩子的心,對孩子是一次打擊。
【1】嘲諷話
生活中,偶爾會有這樣的畫面,這樣的片段出現(xiàn)在父母與孩子的對話中:
媽媽:這次的成績怎么考這么差?
女兒:沒考好。
媽媽:為什么沒考好?你看你們班的誰誰誰,以前成績比你差的多,現(xiàn)在都趕上你了,你是怎么學的?
女兒:……
媽媽:整天說這個沒有你強,那個能力沒你強,到考試的時候你咋沒別人考的好呢?我看你也是給自己往臉上貼金……
女兒:……
全過程,只有媽媽一個人在發(fā)牢騷,在貶低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卻無言以對。
其實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越不反抗心里面的壓力就越大。
【2】打擊話
無論到什么時候,無論孩子長多么大,他始終是我們的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始終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欣賞,贊美。有智慧的父母懂得,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給自己的孩子打氣,都堅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克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貶低自己的孩子,打擊自己的孩子。
【3】情緒話
當父母把自己的壞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被狂風暴雨摧殘,本來花期應該有一個月,狂風暴雨后一天都不到。因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越是心理疾病越嚴重的孩子,這個孩子的家庭越不幸福,父母的情緒越不穩(wěn)定,夫妻關系越不和諧。
【4】冷漠話
孩子是我們所愛的人,不是陌生人更不是我們的仇人。而現(xiàn)實的生活當中,孩子與父母之間過著過著就成了陌生人,甚至成了互相仇視的人。父母怪孩子不爭氣,孩子怪父母不愛自己。歸根結底,還是父母自己的原因。父母應該記住,無論我們的孩子變成什么樣子,我們就要打內心無條件的愛他們,給他們溫暖和安全感。
【5】絕情話
孩子越大內心越脆弱,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得到父母愛的滋養(yǎng)。所以即使孩子到了20多歲,你遇到困難的事,你遇到感情上的事還是會想不開,還是會輕生,因為孩子的背后沒有依靠,孩子的內心沒有希望。而這些依靠和希望是從小父母對他的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