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蘇詩詠吳江
《姑蘇晚報》2022年05月23日 B07版

  陳志強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均名列“唐宋八大家”。

  這三位古代的大腕,與吳江都有因緣。先來說蘇軾。蘇軾曾不止一次與朋友相聚在吳江垂虹橋上。從他所著的《東坡志林》上悉知,熙寧七年(1074),蘇東坡從杭州去山東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路過吳江,與張先、陳令舉、劉孝叔、李公擇等人共游吳淞江,夜半月出之時,置酒垂虹橋的垂虹亭里。皎潔的月色之下,蘇軾與友人對酒當(dāng)歌,沉醉欲眠,朦朧恍惚之中,詩興大發(fā)。當(dāng)時,以填詞聞名的張先已八十五歲高齡,但興致不輸少年,當(dāng)場作了一首《定風(fēng)波令》,獲得一片喝彩之聲。蘇軾在文中記述了張先在該詞中的結(jié)尾之句“見說賢人聚吳分,試問,也應(yīng)旁有老人星”。

  七年之后,即元豐四年(1081),蘇東坡在湖北黃州為官,時張先、陳令舉、劉孝叔都已作古,而吳江的垂虹亭,蘇軾得悉在那年夏天因“海風(fēng)駕潮,平地丈余”,而“蕩盡無復(fù)孑遺”。蘇軾夜坐在黃州的臨皋亭里,“追思曩時”,真覺是一夢耳。

  另一次,蘇軾與秦觀、釋道潛相會于吳淞江畔,正巧關(guān)彥長、徐安中也到吳江,聚宴于垂虹亭,飲酒暢談后分韻作詩。對此,吳江方志上雖未有文字記載,但刊載了蘇軾、秦觀、道潛等人的詩作。蘇軾分得“風(fēng)”韻,寫下了七律《與秦太虛、參寥會于松江,而關(guān)彥長、徐安中適至,分韻得風(fēng)字二首》:

  一

  吳越溪山興未窮,

  又扶衰病過垂虹。

  浮天自古東南水,

  送客今朝西北風(fēng)。

  絕境自忘千里遠,

  勝游難復(fù)五人同。

  舟師不會留連意,

  擬看斜陽萬頃紅。

  二

  二子緣詩老更窮,

  人間無處吐長虹。

  平生睡足連江雨,

  盡日舟橫擘岸風(fēng)。

  人笑年來三黜慣,

  天教我輩一樽同。

  知君欲寫長相憶,

  更送銀盤尾鬣紅。

  詩題中的秦太虛,即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參寥,指詩僧道潛,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今屬浙江杭州市臨安區(qū))人,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蘇軾謫居黃州時,他曾專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禪院,因?qū)懺娬Z涉譏刺,被勒令還俗,后得平反,復(fù)削發(fā)為僧。關(guān)彥長指關(guān)景仁,字子開,一字彥長,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說越州(今浙江紹興)人,仁宗嘉祐四年進士,多能,尤長于詩。徐安中,北宋詩人,與蘇軾交往,蘇軾有《與徐安中》書。

  詩中的“三黜”,指蘇軾曾被三次罷官。從詩中不難看出蘇軾感嘆自己官場失意和身體欠佳的境況。

  秦觀分得“浪”字,作了《與子瞻松江得浪字》。詩題中的“子瞻”,是蘇軾的字。詩中的“太史”,也指蘇軾,因蘇軾曾任直史館的官職,故世人尊稱蘇軾為蘇太史。秦觀的詩,將吳淞江、垂虹橋和太湖的壯麗景色躍然紙上。

  釋道潛分得“岸”字,作了《與子瞻松江得岸字》,他在詩中稱垂虹橋為“吳會杰觀”,并將吳淞江源頭太湖的勝景描繪得出神入化。

  蘇軾與兩百多年前的唐代詩人陸龜蒙也有一段吳江因緣。清康熙《吳江縣志》載:“陸龜蒙居震澤,有斗鴨甚馴。”一日,有驛使自長安出使杭州,途中一驛使用金彈打死了陸龜蒙所養(yǎng)的一只鴨。陸龜蒙大呼曰這鴨是欲貢奉給天子的能言鴨。驛使很是驚駭,只得以許多金帛來作賠償,以求息事。當(dāng)問到鴨能說什么話時,陸龜蒙巧妙地回答說能“自呼其名”。鴨的叫聲“鴨鴨”,正是自呼之聲,卻是一點也不為誑,足見陸龜蒙甚是巧捷多智。對此軼事,蘇軾題詩曰:“只因養(yǎng)得能言鴨,驚破王孫金彈丸。”

  接著來說蘇轍。蘇轍的詩力圖追步蘇軾,在為吳江寫詩這件事上好像也亦步亦趨。吳江有一位寓賢,名叫李無晦,字行中,從浙江霅川遷來居住,“高尚不仕,放意詩酒”,《中吳紀聞》中說他“詩意尚深遠”,晚年醉心于園亭,在吳淞江畔建了一亭,名醉眠亭。蘇軾為這醉眠亭寫了三首七絕,其中一首為:“君且歸休吾欲眠,人言此語出天然。醉中對客眠何害,須信陶潛未若賢?!碧K轍也不示弱,寫了一首題為《寄題醉眠亭》的七律:

  是非一醉了無余,

  唯有胸中萬卷書。

  已把人生比蘧傳,

  更將江浦作階除。

  欲眠賓客從教去,

  倒臥氍毹豈暇舒。

  京洛舊游真夢里,

  秋風(fēng)無復(fù)憶鱸魚。

  詩中的“蘧傳”指驛車和驛站所設(shè)供行人休息的房舍?!半A除”,即臺階?!半ā?,毛織的布或地毯,舊時演戲時多用來鋪在地上,故常借指舞臺。詩的最后,寫到了西晉時吳江的張翰,人在洛陽,但思念家鄉(xiāng)的鱸魚,遂棄官歸鄉(xiāng)。

  蘇軾寫垂虹橋的詩,如上所述有七律二首。蘇轍也寫有一首七律,詩題即為垂虹橋的別名《長橋》(一名《新橋》,因蘇轍寫垂虹橋時,此橋落成不久),是為:

  六月長橋斷不收,

  朱闌初喜映春流。

  虹腰宛轉(zhuǎn)三百尺,

  鯨背參差十五舟。

  入市樵蘇看絡(luò)繹,

  歸家鹽酪免遲留。

  病夫最與民同喜,

  卯酉匆匆無復(fù)憂。

  詩中將垂虹橋比喻為“虹腰”,將“鯨背”比喻為垂虹橋下吳淞江之水,可見蘇轍對垂虹橋的愛憐之情。

  最后來說蘇洵。據(jù)清乾隆《吳江縣志》卷之十九“職官二”記載,嘉祐六年(1061),裴如晦知吳江。在送裴如晦赴吳江的酒席上,王安石與歐陽修同座,到席的人有蘇舜欽、梅堯臣、王安國(王安石之弟)、蘇洵、姚子張、焦伯強等八人,以“黯然消魂惟別而已”分韻作詩,蘇洵得“而”字押韻作詩,王安石又作兩首押“而”字的詩。遺憾的是蘇洵的詩沒能留傳下來,據(jù)南宋龔頤正在《芥隱筆記》中記載,唯存有“談詩究乎而”這么一句,與唐代崔信明為吳江留有孤句“楓落吳江冷”如出一轍。好在王安石的“而”字詩留傳下來了,清乾隆《吳江縣志》上刊載了《送裴如晦即席分題三首》,其中兩首即是押“而”韻,中有“采鯨抗波濤,風(fēng)作鱗之而”和“傲兀何賓客,兩忘我與而”之句,后人評之為“最為工”。隨之,“春風(fēng)垂虹亭,一杯湖上持”“行不顧斗米,自與五湖期”“還當(dāng)捕鱸魚,載酒與我期”等深情吟詠垂虹亭、太湖、吳江鱸魚的詩句也傳了下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垂虹橋懷古
米芾《吳江垂虹亭詩帖》高清單字
在家長青菜(64)——種菜之余再學(xué)一首詩之一
【中華大地】蘇州讀橋(九)
蘇軾簡介
米芾38歲行書《吳江垂虹亭詩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