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幼居住在蘇州城里,對蘇州的地名相當熟悉,也十分熱愛,無論是城內(nèi)城外,只要一講到這個地名,就知道在什么地方。地名不僅是一種坐標,也是一種記憶,一種歷史文化。蘇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自古以來留下了許多地名。一個地名的產(chǎn)生,總有它的緣由,它的出典。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地名就是一段歷史,一個掌故,一個軼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行政區(qū)域的合并,以及街坊改造的深入,有些地名由此消失。消失一個地名,等于消失一段歷史,一種記憶。蘇州城內(nèi)不少街巷名稱,因街巷改造而消失。如,"滄浪"、"金閶"、"平江"這三個區(qū)名已用了數(shù)十年,蘇州人老少皆知,在腦海中非常深刻。這三個區(qū)名名稱雅致,很有蘇州特色。先說"金閶",在西漢時代就已產(chǎn)生。蘇州讀書人朱買臣,朝廷任命他為會稽太守,太守府設在蘇州,他便衣進入衙門,衙役不認得他,對他有所得罪。為此,衙設專門為他建造了"金閶亭",以求得他的寬恕。"金閶",既有"金"閶門的富裕,還有金門與閶門的含義。次說"滄浪",這地名很有詩情畫意。滄浪一詞,原系水名?!稌び碡暋分杏涊d:"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屈原《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宋代詩人蘇舜欽筑家居園林,名滄浪亭,即取此詩意。蘇州是個水城,河水漣漪,輕波蕩漾,用"滄浪"之名實在是非常合適的。再說"平江",宋代,蘇州為帝節(jié)鎮(zhèn),敕升為"平江府"。元代,蘇州稱"平江路",蘇州城也稱為"平江城"。"平江"也有平定江南之意,引申為江南太平。這三個地名,不僅歷史悠久,且有典故,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這三個地名如因合并而消失,確是非??上В悬c依依不舍。
但是,消失的地名能否重新利用,也是很值得研究的。筆者認為,具有歷史性、典故性的老地名,應當用心保護。保護的方法,盡可能不去廢除。若是特殊原因被廢除的,其地名也應當保留,有機會則重新利用。"金閶"、"滄浪"、"平江"三個地名,若能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出現(xiàn)在蘇州城的某處地名上,則幸莫大焉。
■潘君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