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被吳國擊敗后,越王勾踐立志報仇,為激勵自己,他以柴草為鋪,睡在上面,并在柴草鋪上懸掛一顆豬苦膽,經(jīng)常用自己的舌頭去舔嘗其苦味,從而時時提醒自己要奮發(fā)圖強。這個故事便是成語臥薪嘗膽的出典。
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就在姑蘇城外的吳縣木瀆鎮(zhèn)靈巖山上。靈巖山原為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的行宮(館娃宮)所在地,當年,吳王夫差俘虜勾踐后,就將勾踐與他的謀臣范蠡一并關押在靈巖山半山腰的一個石洞里,充當他戰(zhàn)馬的飼養(yǎng)員。勾踐與范蠡就是在這個石洞中,暗暗立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仇計劃,他倆也就是在這個石洞里臥薪嘗膽的。這個石洞如今依然存在,它就是現(xiàn)靈巖山上香火繚繞的西施洞。據(jù)說,當年吳王夫差曾把它命名為勾踐洞,后來,是西施不忍主公憑白受辱,才婉轉地建議夫差將它易名為西施洞的。
司空見慣
唐代詩人劉禹錫中了進士后,在京做監(jiān)察御史。由于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nèi),當?shù)赜幸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并請了幾個歌妓來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fā),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高髻云鬢新樣,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薄八究找姂T”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相等于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湯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