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劉曉平 蘇報通訊員 陳巧新
■早上5點開門到下午5點打烊,店里的客人總是往來不斷,高峰時段,還會在店外排起長長的隊伍。
■優(yōu)質(zhì)的糯米經(jīng)浸、淘、洗、濾六七個小時,再壓上3個小時,擠干80%的水分后才能開始做湯團。
老朱說,即便閉著眼睛,一分鐘也能捏出6只湯團。
□陳巧新 攝
星橋橋堍,每天早上5點過后,老朱的新年點心店就會準時開門。一撥又一撥的老吃客聞香而來,一直到下午5點打烊,店里的客人總是往來不斷,高峰時段,還會在店外排起長長的隊伍。經(jīng)營20多年來,“老朱湯團”早已遠近知名。
老朱名叫朱新年,20多年前,他開出了這爿點心店,主要經(jīng)營小餛飩。在小店順利經(jīng)營后不久,就嘗試著制作手工掛粉湯團。每天早上一開門,他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做湯團的粉是前一天就準備好的。優(yōu)質(zhì)的糯米經(jīng)浸、淘、洗、濾一般在六七個小時,所有的混水都濾去了,然后才軋成粉。軋出的粉就像豆?jié){一樣濃而稠,做湯團前需要將粉裝在一個布袋子里,一邊讓米粉晾干,一邊要經(jīng)過人工壓上3個多小時之后,擠干80%的水分后才能開始做湯團。因此,老朱做的掛粉湯團香甜糯軟,光潔滑爽,老吃客們吃了還想再吃。
經(jīng)營掛粉湯團多年來,小店贏得了老主顧們的聲聲叫好。為著這個“好”,老朱坦言不敢有絲毫懈怠。20多年來,選用的糯米粉堅持是用自己軋制的,所用的湯團餡也是自己做成的,其中,鮮肉餡是自己一刀刀斬的,芝麻是自己磨的,豆沙也是自己熬的;此外,制作湯團各道工序都是嚴格把關(guān),比如作料里加多少鹽、味精、糖,全部用秤稱出來,嚴守著這門手藝,老朱湯團名氣越來越響。老吃客們知道,他的湯團干凈衛(wèi)生之外,還有一大特別之處,那就是買回家后如果一下子吃不掉,即使到第二天回鍋燒,也不會爛掉,還是滋味好味道佳。
20多年來,每天和湯團“爬摸滾打”,即便閉著眼睛,一分鐘也能捏出6只湯團,由于店面正好臨街,老朱的這門手藝不僅被老主顧贊賞,更引來不少外來游客。抱著好奇心,他們進店落座品嘗,吃不過癮,不少人還會提出打包帶走。遇到這樣的請求,老朱總會盡可能滿足。但遇到天熱或者路遠,老朱則會婉言謝絕,“萬一餿了,不僅壞了食客的心情,更砸了咱蘇州點心的招牌”,老朱說。
為讓更多“吃貨”能夠品嘗到老蘇州的湯團,今年下半年,他收了一名徒弟,并將手藝悉數(shù)傳授,目前,他已在團結(jié)橋開出了一家連鎖加盟店。計劃中,他還想給自己的小湯團嘗試注冊申請商標,把老蘇州味道傳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