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多備有轎子、轎夫,自備轎多屬富紳之家,隨時伺候老爺、太太、小姐出行。
轎子有涼轎和暖轎之分,一種是不上帷子的涼轎,也叫亮轎或顯轎,一種是上帷子的暖轎,又稱暗轎,為不同季節(jié)使用。涼轎用于夏季,轎身較小,紗作帷幕,輕便快捷,通風涼爽;暖轎用于冬季,轎身較大,厚呢作幃,前掛門簾,轎內還可放置火盆。還有一種專用于婦女乘坐的女轎,裝飾精巧講究,紅緞作幃,輔以垂纓,顯得小巧華貴,漂亮典雅,具有濃厚的閨閣氣息。
對轎夫的記載最有名的恐怕是明人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記述的“轎夫濕鞋”典故:他在初任御史去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時,王廷相沒講什么大道理,卻跟他講了個乘轎見聞。他說,昨天乘轎進城遇雨,有個轎夫穿了雙新鞋,剛開始還擇地而行,小心翼翼,怕弄臟了鞋子。進城后,泥濘漸多,一不小心踩進泥水中,便“不復顧惜”,無所顧忌地在泥水中行走了。王廷相對此感慨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這張老照片是上世紀30年代,蘇州鄉(xiāng)下農村女子雨天在靈巖山道上抬轎。江南農村女子比男子更辛苦,除了農田勞動和家務之外,農閑時還常出來做短工。
□無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