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葛國楨 || 蜜蜜罐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作者簡介

葛國楨,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許昌廣播電臺編輯、記者,作品散見于《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炎黃春秋》《中國散文家》《西部散文選刊·原創(chuàng)版》及新媒體“豫記”“新華網”等。出版有散文集《燕子飛來》《我的鄉(xiāng)土我的村》,長篇紀實文學《九萬里風鵬正舉》等,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獎、中國鄉(xiāng)土文學獎等。

蜜蜜罐

周末下午,難得一點空閑時間,便走出書房,去附近的河沿散步。


正是春暖花開時節(jié),河坡上海棠殷紅,櫻花如云,紫荊似霞,還有各種形態(tài)不同、色彩不同的花兒,都像開屏的孔雀一樣,盡情展示自己的美麗。暖風微拂,空氣里撒滿了花兒的芬芳,像剛剛打開的美酒一樣,格外清新,醉人。


忽然,我的目光被大樹下一片盛開的野吸引住了。你看,野草寬大的綠葉皺皺巴巴的,邊緣上圍著鋸齒一樣的齒痕,每一片葉子上都長著灰白色的長毛,盛開的花敞開口,紫紅間粉白色,也是毛茸茸的,好像過去鐵皮裹成的長喇叭,更像一只彩色的橫放的小罐子……


這不是鄉(xiāng)下最常見的“蜜蜜罐”花嗎?我的腦海里一下子涌上來許多童年少年時的記憶。

(蜜蜜罐花)

鄉(xiāng)下的孩子經常沒有大人看管,特別是在田野里,父母親都在忙農活兒,孩子們便成了無拘無束到處亂飛的小鳥兒。在田野里,我們捉蛐蛐,逮螞蚱,追蝴蝶,有時候甚至還找到了小野兔、小野獾的老窩。我們認識了田野里的各種莊稼,各種鳥兒,各種野草。蜜蜜罐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種野。


蜜蜜罐生長在荒蕪貧瘠的河坡、路旁、溝邊,春天里會開出一片片美麗的粉白相間的花朵。孩子們最為喜歡,經常會蹲下來,小心翼翼地把花朵薅下來,放在舌尖上吮吸,可以從里面吸出類似蜜一樣的甜甜的汁液來,“蜜蜜罐”的名字大約由此而來。


因為蜜蜜罐花的樣子像個小酒壺,也有人叫它“酒壺花”、“甜酒壺”、“蜜罐棵”等。蜜蜜罐花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俗名,叫做“小雞喝酒”。因為花朵盛開時,在暖風的輕輕吹拂下,樣子像極了一只只喝了酒走路不停搖擺的小雞,很是可愛。


 今天的孩子們?yōu)樯抖疾徽J識“蜜蜜罐”?可能是生活條件、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太大變化吧?在那物資貧瘠的年代,不管紅糖還是白糖,都稀罕不行,平常很少吃到。孩子們似乎天生喜歡甜味兒,把蜜蜜罐花摘來解饞,便成了一大樂事,不用花錢買,純天然的味道,比現(xiàn)在超市里五光十色樣式繁多的糖果好多了。


春天里,“蜜蜜罐”嫩嫩的葉子也是一道不錯的野味兒。把葉子摘下來,洗干凈,放到鍋里的滾水里淖一淖,涼水里浸泡后撈出,放上油、鹽、醬、醋、蒜泥等作料,涼拌,吃起來口齒生香。如果不怕麻煩,把蜜蜜罐的嫩葉子洗凈,剁碎,和肉餡拌在一起包餃子,包包子,都不錯,只是吃起來味道稍微有點苦,不過很能引發(fā)你的食欲。


等到上學放暑假的時候,我們已經學會了用鏟子去挖“蜜蜜罐”的根塊了。挖出來的根是黃色的,有大有小,大的就像山藥一樣,指頭粗細,擦凈上面的泥土,放進嘴里大嚼,一股清清涼涼的味道直透肺腑。

(蜜蜜罐根)

那時候,幾乎每一個鄉(xiāng)下孩子都有很多本小人書,那些小人書上的畫大多是黑白線條描繪。孩子們試著擠出蜜蜜罐根塊里的汁液,像蠟筆一樣涂染畫面,讓它變成彩色的,雖然有些簡陋,但每個孩子都樂此不疲。


那時候,鄉(xiāng)下人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自家紡織的土布,白色當然不好看,人們便到處尋找廉價的染料,蜜蜜罐根就成了最佳選擇,人們用它染出來的黃顏色,淺淺的,亮亮的,還不容易褪色。


鄉(xiāng)下不少孩子會害一種常見的耳朵病,我們那里俗稱“害耳根兒底”,耳朵里疼得火燒火燎一般,還化膿,流黃水……每當此時,做父母的就去地里挖一些蜜蜜罐根,把根里的汁水擠出來,滴到孩子害病的耳朵里,再截一截蜜蜜罐根塞住,一天換上兩次,不幾天耳病就痊愈了。


 長大后,讀了幾本書,才知道鄉(xiāng)下常見的蜜蜜罐有一個很響的學名,叫“地黃”,不僅鄉(xiāng)下孩子喜歡它,而且在古時就很受人們青睞。當年蘇東坡遭受貶黜謫居嶺南,在寫給好友的一封信里,就盛贊地黃:“草藥之中最滋養(yǎng)者,莫過于地黃,若用來飼喂老馬,可以令其返老還童,化為馬駒……”蘇軾還希望討地黃來養(yǎng)生,“我今血氣衰竭,一如老馬,愿討地黃為食。


文豪所說的“地黃”,主要是指“蜜蜜罐”根,在名目繁多的中藥材之中名氣很大。早在東漢集結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之中,就已被列為上品。


相傳古時候,老藥農檢驗地黃品質時,必須把它浸泡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的叫“天黃”,輕浮空虛,劣不堪用;半浮半沉者為“人黃”,勉強可用;沉到水底下的叫“地黃”,飽滿厚重,藥效最佳……仔細琢磨起來,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里充滿了多少人生的哲理啊,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多少人、多少事,都和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地黃的“黃”字有很多種解釋,一說這種野草最宜生于黃土地中;一說因為它的根莖是黃色;一說可以用它來制作黃色染料,——關于此說,亦有文獻證據,如北魏《齊民要術》一書中有“染御黃法”:將地黃根莖和以熟石灰汁,搗爛攪拌,所染出的顏色,就是人人傾慕的皇家御用的黃色。

(《齊民要術》“河東染御黃法”)

史書里和蜜蜜罐有關的記載不少。


魏晉時期,地黃的滋補之效被求仙問道的人看重,與玄參、當歸、羌活并稱“四大仙藥”。


唐朝時,地黃甚至成了驅趕怪蟲妖物的神藥。大詩人劉禹錫曾在他的文章中如下記述:有人把地黃粉末攙入面粉中,烤成餅或制成涼面,讓患有莫名心痛的人吃下,會口吐怪物,狀如蛤蟆,隱約有嘴,無足無目,吐出后病癥即愈。


北宋時的史籍也有類似記載,說有患者吃罷地黃餅,吐出一尺長的蟲子,頭如壁虎,后病不再犯……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一位年過七旬的老藥農閑聊。老人告訴我,蜜蜜罐的根莖被人們挖出嗮干后,稱為生地黃,是一種很厲害的瀉藥,泡水后有祛火功效。經過“九蒸九曬”炮制后,生地黃就成了熟地黃,藥性大變,成了一種大補藥,為六味地黃丸之一味,有滋陰養(yǎng)血、養(yǎng)陰生津、填精益髓之功效。

(熟地黃)

老藥農講,“九蒸九曬”過程非常繁瑣,技藝程度要求非常嚴,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生地黃需要付出難以想像的痛苦,脫胎換骨才能成為熟地黃……


我聽了,禁不住感慨不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尚且如此,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呢?

【版權聲明】本篇圖文經作者授權刊發(fā),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文學鑒賞與寫作,ID:wjjz17),必要時請聯(lián)系后臺授權轉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農村這種叫“蜜蜜罐”的野草,四大仙藥之一,治療失眠很神奇
補腎藥中最關鍵的一個,可大補五臟真陰,益精填髓!
農村路邊的這種“蜜蜜罐”學名叫什么?有什么利用價值?
生發(fā)黑發(fā)方之內治方
農村常見的中草藥“蜜蜜罐子”,作用不少!
中藥故事|“葛根”名稱的由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