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efabricated Landscape Experiment
西安未央國際(露臺改造)項目是商業(yè)存量改造的一種非典型情況,說它非典型,是因為項目剛剛建成、商家還未開始入駐,甲方便有了改造景觀的需求。
去年十月,我應邀來到項目的現(xiàn)場進行交流。一座酷似宇宙飛船的流線形、科技感十足的建筑映入眼簾,以強大的壓迫感宣告它的重要性。由建筑師設計的景觀空間強調宏大敘事與整體協(xié)調,雖然營造了大面積的戶外露臺作為交通和活動區(qū)域,由于視角仍然是“建筑”而導致這些露臺區(qū)域大而空曠。這些露臺空間在設計之初是想為商業(yè)和運營提供足夠的靈活度,然而落成之后面對這些空曠的露臺,甲方和運營方卻都無從下手。顯然這些室外露臺空間缺乏定義,在建筑空間與運營使用之間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細化設計環(huán)節(jié)——商業(yè)景觀細化設計。
錯落的現(xiàn)狀露臺空間?周嘯
甲方提出了三個主要的問題:一、戶外空間留不住人;二、缺乏打卡的節(jié)點;三、要趕在年底完成改造。這幾個要求其實呼應了一般商業(yè)區(qū)存量改造面臨的問題:要吸引人來消費、要盡量快改造完從而減小對運營的影響。而現(xiàn)場錯落的大型露臺空間上只有若干孤零零的樹池座椅,這使得游線沒有明確的劃分,而且坐在樹下的人也缺乏安全感。
空曠的二層露臺空間?周嘯
應對這些問題的策略簡單而直接:用輕快便捷的裝配式(Prefabricated)景觀元素,更明確的劃分停留和行走的空間,并把停留空間圍合起來。
二層露臺景觀裝配示意圖
設計一個空間其實就是做它的頂(Ceiling)、底(Floor)和邊界(Edge),而圍合一個空間就是看邊界如何設計。如果把現(xiàn)狀喬木的樹冠看做露臺空間的頂,那么我們只要去把底和邊界做好即可。底部我們鋪設了木平臺,給人更溫暖、舒適的感覺。而邊界則用花池和坐凳、靠背椅相結合的方式來圍合,在二三層露臺上我們還架起了兩處輕快的廊架,用它進一步強調空間的圍合感,同時也是燈架、展覽架或其他懸掛物的基礎設施。
二層露臺設計圖解
二三層露臺景觀
旋轉座椅和靠背椅
露臺花池、靠背椅背面
靠背椅夜景
露臺花池(細葉針芒)和螢火蟲燈
邊界座椅和種植
顏色上我們大膽選擇了與建筑完全不同的亮黃色,讓景觀設施更加出挑,增強它們的“裝配式”的感覺,表達它們不是建筑的一部分。同時,這種顏色也讓每一個小空間更加輕快、溫暖和令人愉悅,在冷酷的建筑氛圍中形成了一個個的避風港(Escape)。
五層露臺設計圖解
五層露臺
此外,我們還把陜西話和一些文字結合到吧臺和座椅中去,一方面是因為人對文字的敏感度很高,可以在瞬時間吸引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增加每個節(jié)點的趣味性,營造一些網(wǎng)紅打卡的細節(jié)。
四層露臺文字吧臺(項目Slogan“味來不一樣”)
吧臺
吧臺與花池、陽傘結合
商業(yè)景觀設計的關鍵是如何配合商業(yè)引流,將人流引入各個商業(yè)區(qū)域。首層通常有著最大的商業(yè)機會,而四層五層也因為有大量餐飲從而自帶流量。為了給二層三層的零售帶來商業(yè)人流,我們在此設置了旋轉滑梯和旋轉座椅,讓其成為匯聚人氣的打卡點。
三層露臺圖解
二三層露臺鳥瞰
二層露臺滑梯出口
三層露臺滑梯入口
工廠預制過程照片?周嘯
現(xiàn)場等待安裝的預制零部件照片?未央國際
不同于傳統(tǒng)的商業(yè)景觀項目,本項目中的露臺是介于室內(nèi)和室外之間的區(qū)域。因此在設計中我們將其視為店鋪外的“公共客廳”——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位于室外的“室內(nèi)空間”。而我們所進行的工作,也正是用植物、坐凳和廊架重新定義這些客廳空間的邊界,給它們增添家具、讓人們可以占據(jù)并使用。我們通過對這些“客廳空間“邊界的重新定義為整個外部空間再次進行細分設計,明確了每一部分通行、活動與休憩的使用需求,增加了使用效率。通過對空間的細分設計與景觀小品的植入,我們將露臺空間的尺度從”建筑宏大敘事“轉為”景觀細節(jié)體驗“。而這種細節(jié)體驗正是當代商業(yè)空間成功的關鍵。
天不遂人愿,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這幾年,本應在去年底完成的項目由于西安的封城一直延遲到今年四月初才正式落成。在這疫情與經(jīng)濟雙重打擊的時代,這個小小的作品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安慰,也希望它能給西安老百姓一些簡單美好的歡樂時光。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西安未央國際露臺改造項目
甲方:西安北苑星城商業(y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上海原筑景觀
設計團隊:周嘯、閆明、雷雨恬、虞家洛、韓鵬
照明設計:Lumia Lab 龐磊、鄭嘉豪
金屬制品施工:上海秦韻不銹鋼制品廠
木鋪裝施工:陜西莊晟生態(tài)園林有限公司
滑梯、旋轉座椅深化設計及施工:張?zhí)艸apitor
項目地點:西安未央國際
設計時間:2021 年 10月-2021 年 12月
建成時間:2022 年 4月
面積:約3000㎡
攝影及攝像:(除特別標注外均為)李曄
撰文:周嘯、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