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膽湯”在歷史上有過有幾次方子的改革,同樣一個名字改過幾次,曾經,孫思邈的《千金方》有“溫膽湯”。為什么叫“溫膽湯”?因為當時這方子里還有生姜,而生姜是溫性的。但我在開“溫膽湯”這個方子時一般會把生姜去掉,因為我碰到的這些人體內的痰一般都化熱了,他們的舌質是紅的,上面還有紅點,舌苔也開始變黃了,這個時候加上生姜就適得其反了。
如果有痰濕的情況,也可以用“溫膽湯”來調理,用上十副八副泡腳,之后身體就會覺得很舒服。然后多鍛煉身體,多吃疏菜,身體就能逐漸調整過來。
配方:茯苓、陳皮、法半夏、竹茹、枳實、炙甘草。
“溫膽湯”的方子里面有些藥物是偏溫性的,里邊有陳皮(如果是橘紅的話就是溫熱的,而橘子本身就有點溫性)、法半夏(性燥,有燥痰的功效,但是它又是溫性的)。雖然叫“溫膽湯”,實際上的作用是清熱,讓體內的熱涼下來,所以“溫膽湯”后邊要配竹茹,如果體內的熱很重,我就會配到9克,其實一般6克就夠了(竹茹是竹子里邊白色的瓤,拿刀刮下來的,一團一團絲狀的東西,很占體積,6克竹茹就是很大一團了,竹茹是涼性的,有化痰的功效)。此外,還要搭配6克枳實(枳實也是一種橘類的東西,也是行氣的,有降氣的作用,尤其要注意的是,它是往外代謝的,把痰濁給代謝出去)。
“溫膽湯”化痰的效果非常好。如果看到舌質上邊有紅點,就說明體內有熱,這種情況用“溫膽湯”一般喝一兩副就見效,但是如果要喝這個方子,最好要請附近的醫(yī)生幫助分析一下,可以根據(jù)體質具體加減。
大家要記住,“溫膽湯”是針對體內濕氣已經凝結成痰的情況,再加上吃得太好導致痰很重,才用“溫膽湯”。要知道,“溫膽湯”里邊的藥材基本都是帶化痰功能的。
一般來說,當脾胃運轉有問題的時候,人體內的濕氣就重了,然后痰濕就來了。所以古代大醫(yī)家黃元御認為:脾是人體氣機運轉的核心,一旦脾的運行不暢,人體的氣機就無法正常運轉。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脾胃都有問題,而且很多人吃中藥都不起作用,因為脾胃不能吸收了,痰濕堵在里邊了。
從臨床的效果來看,泡腳的效果反而比吃藥更好,這說明現(xiàn)代人的脾胃被傷得很嚴重。
痰濕體質的人現(xiàn)在非常多,因為大家的生活好了,很多朋友不注意飲食,每天肥甘厚味,這會導致痰濕增加,甚至出現(xiàn)濕熱的情況。對于這些朋友,我反而覺得,任何方劑都只是輔助調理的,而真正需要改變的,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
我每次遇到這樣的痰濕很重的朋友,當我給他們看舌象的時候,見到他們舌苔厚膩,甚至黃膩,我都會告訴他們,他們體內的“營養(yǎng)”已經過剩了。可是,這些朋友往往還是問我,我該怎么補呢?我該吃點什么藥呢?
對于這樣問的朋友,我的回答一概是:此時,您最適合吃的,是蘿卜白菜、粗茶淡飯。
這叫“以清為補”,此時如果能夠堅持素食,甚至適當斷食,對于身體都會是有益的。
此時,最好的藥方,就是運動,這種朋友如果能堅持運動,則會對身體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