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原創(chuàng):麥子的味道

                           尋夢向天歌/文

 

童年是在縣城郊區(qū)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村莊村度過的。每到初夏時節(jié),只要走出家門就能看見大壩里那綠油油的麥田。風兒吹過,田野上厚厚的麥田就會掀起層層大浪,翻滾的麥浪宛如舞動的少女的裙擺。

 麥苗由青泛黃,我和同伴們?nèi)溙锏毓∩蠟樯诟钜安?,站在地壟上總會被顆粒飽滿的麥穗所吸引,于是不顧長長的麥芒扎手,順手掐棵麥穗,放在手心,兩掌相合把麥芒和外殼兒研碎,張口吐氣把麥麩吹掉,手心便露出幾十粒青中帶黃的麥子,欣喜地看看手里可愛的麥粒,不容細想,就把手掌里的麥粒倒進嘴里咀嚼起來。

有時候,一邊在地埂上割青草,一邊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拿起鐮刀當頭割下幾十棵麥穗,扎成幾個小把兒藏進背篼的青草叢里。晚上吃完飯,將那幾把麥穗展開放在紅彤彤的石炭火上,長長的麥芒便“呲呲”地化成了灰燼,等到麥穗燒烤到焦糊狀的時候,便從石炭火上取下來放進簸箕里,用雙手把麥穗兒上的麥粒、麥殼研磨下來,上下?lián)u動簸箕扇掉那些麥殼,簸箕里就剩下一粒??臼斓柠溩?。用手捻起幾粒麥子放進父親、母親的手里,好讓他們也嘗嘗新鮮麥子的味道。在石炭火上烤熟的麥子散發(fā)出濃濃香味,吃起來很有勁道。

 
 

眼看著麥子一天比一天黃了,村莊就被籠罩在波翻浪涌的金黃麥浪里。鄉(xiāng)親們喜在眼里,樂在心頭,那滾滾麥浪告訴大家,龍口奪食的夏收到來了。學校放七天忙假,讓我們幫生產(chǎn)隊里割麥子。按照學校的意圖,各年級學生回到各自所在村莊的生產(chǎn)隊幫忙割麥,實際上只有初中班的學哥學姐們才派得上用場,而我們那時根本不具備割麥子的能力,生產(chǎn)隊里怕我們不幫忙反添亂,不要我們這些小屁孩割麥子,而是讓我們跟在割麥子的人身后撿麥穗。

學生們來到田間地頭,割起麥子來顯然不夠熟練,動作快了,身后總會留下幾棵沒有割倒的麥苗;動作慢了吧,看起來笨手笨腳,明顯趕不上節(jié)奏。跟在學哥學姐們屁股后面,看到遺落在地上的零星麥苗,手腳麻利地撿起來??吹綆卓眠€沒有割倒的麥苗,就拿起鐮刀割下來拿在手里。有時候干脆把那棵還長在地里的麥子連根拔出來,再用牙咬掉根須。有時候,特意走到麥田的地埂旁邊,那里往往有零星幾根還沒有熟透變黃的青苗,也許是因為割麥子的學哥學姐們認為那麥子還沒有熟透的緣故,所以他們有意將那些麥子丟棄不割。于是不由分說把零星青苗也全部連根拔出來攥到手里。不一會兒,手里的麥穗就有些握不住了,趕緊跑過去放到麥垛子里。人雖然在地里撿麥穗,但是卻在暗自思忖,端午節(jié)很快就到了,心里盼望著生產(chǎn)隊里快點打碾脫粒,分到了新麥,淘洗曬干,磨了白面,母親就會在過端午節(jié)時給自己烙花饃饃了。

 麥收開場,寂寞的碾麥場就開始熱鬧起來。成捆成捆的麥子陸陸續(xù)續(xù)地運到了碾麥場上,堆成一個個狀如山包的麥垛子。青少年勞力正在快馬加鞭地搶收田里的麥子,一些富有經(jīng)驗的壯年漢子同時如火如荼地拉開了碾場的序幕。

鄉(xiāng)親們心里明鏡一般,堆在場上的麥子,要趕緊乘著陽光燦爛的好天色,快快把麥穗脫粒成糧食,分給各家各戶。天有不測風云,要是老天爺變臉,突降幾場大雨,垛子里的麥穗兒就會發(fā)霉,就會出芽,真要那樣,損失可就大了。

 碾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攤場。太陽還沒出來,七八個壯年男子就手拿木杈把垛子上的麥捆挑翻下來,打開麥捆,隨手拿起一束,按住麥苗頭部折壓幾下,齊茬茬的麥穗便低下頭,接著輕輕地甩幾甩,再把麥苗斜立在場地里。大家伙兒如此這般地重復著簡單機械的動作,等到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的時候,圓圓的麥場也就鋪攤好了。

早就等候在場邊的大花牛被牽到了套好的石碾子旁邊,再把碾子上的繩索與夾板套在牲口的脖子里,讓牲口同石碾子鏈接成能夠運轉(zhuǎn)的整體。兩個碾場的男人各自站在麥場一邊,手握長長的韁繩,高高舉起鞭桿,分別牽著套好龍頭和石碾的牲口進入麥場,只見牽牛人輕輕地揚起鞭兒,悠長地喊著“嘟兒……戛”,那牛便聽話地通過韁繩牽引,在麥場里一圈接著一圈地跑起來。

正午的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兩個碾場的男人各自戴著草帽,臉上浸出亮晶晶的汗珠,時不時用手抹一把臉,執(zhí)著地揚著鞭兒,吆喝著竭力奔跑的老牛。牲口倘若稍有懈怠,屁股就會挨上重重的一鞭。從開場到收場,老牛脊背總要留下一道道清晰的鞭痕。

碾場的那些日子,生產(chǎn)隊里的牛、馬、騾子輪番上陣,馬和騾子碾場的時候,跑起來要比牛利索得多。碾場最忙的幾天,公社為我們大隊支援了一臺“東方紅”拖拉機,四個生產(chǎn)隊輪流著用拖拉機碾場。后來,還支援過一臺打麥機,仍舊是四個生產(chǎn)隊輪換使用。機器比起牲畜來就是高效快捷,可惜二百多戶的大村卻僅有一臺。這大概就是我對農(nóng)業(yè)機械化的最初印象吧!

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地上的麥子已經(jīng)被碾得只剩下柔軟光滑的麥草了,厚厚的麥草下面是一層夾裹著顆顆麥粒的麥衣。碾場的人就手拿長長的木杈,把麥草挑起來,輕輕地抖一抖,生怕軟草里還藏著幾顆麥粒兒。很快,隨著木杈飛揚的麥草就堆成垛子了。場地里,躲藏在麥衣里的麥粒就露出了灰蒙蒙的小臉蛋兒。

蓋在上面的麥草被完全拋開以后,碾場的人就要把混合的麥衣與麥粒堆積起來。大家各自推動木制推子,一趟又一趟把混合物推到大場中心。幾個人鼓足勁兒往前推,跟在后面的人動作麻利地往一起掃。很快,那些混合物就堆成了突兀的小山包。

為了把麥粒從麥衣中分離出來,就要借著黃昏時分的微風來揚場。揚場的中年男子戴著草帽,舉著木锨,鏟起混合物高高地拋向前方的空中,胖胖的麥粒紛紛散落到地上,而麥衣卻被微風輕輕地吹起,在空中飛旋舞動,慢慢地落到麥粒前面的空地上。一會兒,看到地上落滿厚厚一層亮晶晶的麥粒,綿絨絨的麥衣也緊挨著麥粒堆積在那里,灰白色的麥衣和紅褐色的麥粒很明顯地被分離開來。

看看揚場的男子,渾身上下落滿了灰蒙蒙的浮塵,滿臉塵埃,只有那雙眼睛,依然隨著揮舞的木锨在不停地眨動。那種灰不溜秋的樣子,引逗得場邊的觀看者暗暗發(fā)笑。見到那男子堅持不下來的樣子,另一位男子主動上場把他替換下來。

吃過晚飯,大家滿懷熱望的分糧時刻來到了。麥場上,堆積如山的小麥旁邊亮起了電燈,蚊子在閃爍的光霧里胡亂地飛舞。人們扶老攜幼,拖兒帶女,有的肩上搭著麻袋,有的手里卷著布袋,紛紛向麥場趕來。燈光下的男人、女人們,一個個臉上流露出充滿期待的神情。那年景,家家戶戶都指靠地上堆著的糧食來打發(fā)并不寬裕的日子,誰不打心眼里感到高興呢?

生產(chǎn)隊的老會計緊靠電線桿子坐在燈光下,膝蓋上鋪開厚厚的賬本,身邊放著半舊不新的算盤,手里握著藍色水筆。他按照每次分糧慣例,先從村東頭的某戶人家開始,熟練地撥幾下算盤珠兒,很快地算出這家人按工分應分得的小麥數(shù)量,大聲報出這個數(shù)字。分糧的戶主馬上張開麻袋,就有兩個年輕小伙,各自拿著木锨,把糧食裝進麻袋里,提到磅秤上,多了減,少了添,直到分毫不差。戶主扎緊麻袋,先提起來,再甩到肩膀上,扛著糧食利索地回家去了。

這邊在燈光下挨家挨戶分糧,那邊我和愣頭小子們也像過年過節(jié),開心地在麥草垛子里瘋玩?;锇閭兊椭^貓著腰從草垛子前面鉆進去,又從草垛子背后鉆出來。從下面爬到草垛子頂上,又從頂上翻身滾下來。有時候,我們趁某個小伙伴不注意,猛然將他摁倒在草垛子跟前,示意另外幾個伙伴,飛快地抱著麥草往他身上投擲,很快他就被厚厚的麥草埋在下面。當他奮力從麥草里鉆出來的時候,我們幾個早就跑得老遠,躲得沒影兒了。當他沒有了戒心的時候,我們又跑回麥草垛子里玩起來。

眼看糧食都分完了,電燈也熄滅了,麥場上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我們依然不肯離開,還在變著花樣兒瘋玩。直到夜深人靜,不知道那個伙伴的家長跑到麥場上來喊叫,我們這才戀戀不舍,四散離開,各自回家。

第一次分到新鮮麥子,母親趕緊把麥子淘了曬干磨成細細白白的面粉,這時端午節(jié)早就過完了。母親非常疼我,就特意為我補過端午節(jié)。母親早就知道,我在等著、盼著吃新麥面烙的花饃饃呢!

母親在案板上把面和勻,反復揉搓,等到面團軟硬合適的時候,用搟杖把面團搟成圓形,拿小瓷碗扣在面團中心使勁地按壓下去,挖掉中心那塊面團,整個圓圓的面團就變成空心了。母親便用頂針在剩下的弧形面團表面按上一個緊連一個的花紋,有了花紋還嫌不夠好看,又拿大針在花紋的空隙刺上花鳥模型?;x饃烙熟之后,拿線繩拴起來掛在脖子里,象征著金口銀口,越吃越有。

喜不自禁地戴著花饃饃跑到伙伴們面前炫耀,這時就會看到幾個同伴各自胸前都掛著花饃饃。湊到一位伙伴胸前,很舒坦地聞聞花饃饃的香味,仔細瞧瞧每個人的花饃饃紋路有沒有自己的好看。

原來他們的母親個個心靈手巧,更是煞費苦心,別出心裁,花紋竟然各不相同,一個比一個好看。母親叮囑花饃饃是過了夜才能吃的,可是自個兒總是嘴饞得忍不住,過一陣就掐一塊塞進嘴里,早上烙好的饃饃,等到晚上就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地吃得片甲不留了。

如今處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家鄉(xiāng),憑借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獨特優(yōu)勢,很快發(fā)展成為城鄉(xiāng)群眾避暑納涼、休閑度假的旅游勝地。昔日鋪展塊塊麥田的大壩,田地里緊挨著聳立起嶄新的樓房。有的農(nóng)戶蓋起幾層小洋樓自家居住,有的花錢把周邊的地塊買回來,修建成農(nóng)家樂。眼前展現(xiàn)樓房姿態(tài),再難見到那金黃的麥浪。

當年附近村莊都有幾個生產(chǎn)隊,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很大一塊碾麥場。走進村子,雖然樓房一棟比一棟闊氣,但是卻沒有閑散的空地,也更難尋覓到當年碾麥場的蹤影了。只有在悠悠的懷舊情愫里,憶念昔日那種農(nóng)耕文明的古樸情景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打麥場上
家鄉(xiāng)的麥子熟了 || 韓向榮
那時麥秋
散文精選:六月,故鄉(xiāng)麥黃
?朱克雄|風吹麥浪 我心難忘
碾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