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向天歌/文
如今不管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少年兒童們從“囈呀”學語開始就被各種各樣的玩具包裹著,讓一顆顆童稚未開、滿含神奇的心靈接受著現代文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感化和啟迪。
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豐富多彩的電視節(jié)目、充滿誘惑的各類游戲工具,更讓小朋友們享盡了精神快餐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
當今時代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既讓人由衷感慨新時代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又叫人聯想到我們在童年時代文化娛樂生活的極度貧乏與枯燥單調,回想起童年歲月日思夜想盼電影、滿懷喜悅追電影、看電影的有趣經歷。
那時候農村孩子們各自為陣,就地取材,玩各種土法游戲,打發(fā)單調無聊的課余時光。
白天做完功課大家三個一團、四個一伙,自由組合,開心地玩起踢毽子、砸沙包、跳方、打崗等游戲,吃過晚飯又不約而同地聚在一起玩丟手絹、藏貓貓、老鷹抓小雞、點兵點將,伙伴們無拘無束的歡聲笑語給沉悶寂寞的鄉(xiāng)村夜晚增添了許多情趣。
除了這些在一次又一次玩耍中逐漸變得乏味的游戲之外,村里老槐樹上高音喇叭里反復播放的革命歌曲和樣板戲選段便是那個年頭能夠給人帶來娛樂享受的文化生活,而幾個月時間才能盼來一回的露天電影更是當時最為奢華的精神食糧。
盼星星,盼月亮,聽到村里要放電影的特大喜訊,伙伴們一個個就像過大年一樣開心,心花怒放,奔走相告。大家吃過晚飯老早地抬著凳子在場地里占一個位置坐下,人們在笑談中靜靜地等候著電影的開演。
頭天晚上的電影故事又成為同學們第二天課間休息時的熱門話題,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談論著電影里最為感人的場面或者細節(jié),對電影里正反面人物形象品頭論足,就連平時很少說話的人也變得十分健談起來,侃起電影來慷慨激昂,滔滔不絕。
那年頭農村放映的影片除了《打擊侵略者》、《渡江偵察記》、《偵察兵》、《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等戰(zhàn)斗故事片之外,還有就是《平原作戰(zhàn)》、《紅燈記》、《沙家浜》等以革命樣板戲為藍本不作任何改編而攝制的影片。
由于電影片子不多,所以一部電影常常在周圍的村子輪番上演。不管在那個村子演,我們都是一場不誤地趕著去看。
有一年革命樣板戲影片《平原作戰(zhàn)》由遠而近在附近村子連續(xù)演了十幾場,我和幾個最要好的“電影迷”也一場不落地看了十幾場。
盡管對影片貫穿始終的現代京劇唱腔和舞蹈動作缺乏一定的鑒賞能力,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影片曲折傳奇的故事情節(jié)和精彩的武打場面卻深深地吸引了我們。
在我們天真幼稚的心靈深處,那時只要有電影看,總比黑燈瞎火里戲耍折騰要強得多。同一部影片十幾遍看下來,不僅影片故事情節(jié)爛熟于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銘刻在腦海,而且主要人物的經典語言和唱詞也耳熟能詳。
最令人難忘的是,在又一次經歷了幾個月來翹首期盼電影的日子之后,我們聽說距離本村有十幾里盤曲山路的鄰村要演《打擊侵略者》,就耐不住寂寞地互相串通了十幾個伙伴,一心要去過把電影癮。
為了在夜里走山路安全,我們每人扎了根大火把,還玩軟磨硬纏地請村里一位年已古稀、須發(fā)皆白的美髯公老爺爺與我們同去。
一來這位面善心慈、談笑風生的老爺爺也是個鐵桿兒“電影迷”,二來老爺爺肚子里裝著講不完的好聽故事。路上我們十幾個后生把老爺爺夾在中間,老爺爺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著生動有趣的笑話故事,十幾里蜿蜒盤旋的山路不知不覺就被我們踩在腳下。
看到縣電影公司放映隊的同志帶著發(fā)電機為當時這個還沒有通電的山村群眾放電影,我們都覺得十幾里山路沒有白爬。
路天電影場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一樣把整個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吸引到一塊兒,讓大家通過熒屏共同感受電影藝術帶來的視覺享受和神奇魅力。
電影散場時已經是凌晨一點左右,我們紛紛點燃了上山時準備的火把,因為要經過幾處野狼出沒的山谷,所以下山時我們舉著火把飛快地跑著,邊跑邊大聲吆喝著為大伙兒裝膽。十幾根火把就像十幾條火龍在夜空揮舞著,童年時代追趕電影的傳奇經歷也由于這蔚為壯觀的一幕情景而在心靈深處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時光的腳步很快走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經濟社會全面發(fā)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文藝事業(yè)沐浴著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春風雨露,迎來百花齊放、繁榮鼎盛的嶄新時代。
隨著許多被禁演的優(yōu)秀影片相繼解禁重演,電影藝術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那時候《洪湖赤衛(wèi)隊》、《劉三姐》等優(yōu)秀影片在縣城電影院每天連演七八場,場場爆滿,城鄉(xiāng)觀眾在售票窗口排出幾十米長的買票長龍,演出創(chuàng)造了小城有史以來最高票房記錄。
我們這些沒有機會及時看上最新熱門電影的農村“小影迷”,只能眼巴巴地等待著影片輪到農村演出的日子。
《洪湖赤衛(wèi)隊》、《劉三姐》等優(yōu)秀影片在農村演出時更是盛況空前,每到一個村子上演的當天晚上,附近村子的男女老少紛紛趕著前去觀看,電影結束之后手電筒的光亮舞動著,由電影場向不同的方向散開而去,最后消失在夜幕之中。于是乎精彩的電影故事又成了我們這些“小影迷”掛在嘴邊的熱門話題,《洪湖水浪打浪》、《手拿碟兒敲起來》等電影插曲在校園傳唱開來,歷久不衰。
影片《劉三姐》中劉三姐和阿牛之間真誠純樸的愛情故事深深地感染打動了許多農村青年男女火熱的心,激發(fā)了他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在許多各類題材的經典老電影輪番上演的同時,電影廠家接連拍攝生產出的新影片又錦上添花,為城鄉(xiāng)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娛樂需求提供著日益豐富的精神食糧。
電影繁花似錦的熱鬧景象持續(xù)不到幾年光景,電視機就如雨后春筍般紛紛走進普通老百姓家中,各類電視節(jié)目和電視劇更為大眾生活增添了亮麗色彩。
面對電視節(jié)目迅速崛起的巨大沖擊,電影業(yè)開始出現滑坡低迷現象,電影院的上座率和票房收入跌到低谷。再加上錄像、鐳射等放映廳的大量出現,使在改革中由事業(yè)單位變成企業(yè)性質的電影院由于營業(yè)收入難以為繼而倒閉解散,電影院由原來的門庭若市變成現在的門可羅雀,形成鮮明對比!
如今國產電影大片在重整旗鼓中不斷創(chuàng)下票房收入新高,接連獲得奧斯卡、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等國際大獎,但是我們這里的電影院并沒有因此而出現新的轉機和景氣現象。
今后無論電影業(yè)在發(fā)展中是否能夠重現令人眼前為之一亮的昔日輝煌,但是電影對我童年生活產生的深遠影響,為我在成長道路上留下的許多感動和震撼將使我永遠銘刻在心。
隨著歲月的流逝,童年時代那段夢魂縈繞、牽腸掛肚的露天電影,更是我人生履歷中永不褪色、永遠值得珍視的金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