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兩會時間”,關于家庭教育話題的討論已經(jīng)十分火熱了。
家庭教育之所以頗受關注,或多或少跟當下一些家長不夠重視家庭教育有點關系,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教育就主要在學校,責任就主要在老師。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也是人生永久的學校!家長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爸爸媽媽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臃浅V匾?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開始就要扣好,一步為贏,步步為贏;錯了第一步,全盤皆輸。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家庭教育的話題。
一、有些教育,不能推給老師,只能靠家長
我經(jīng)常都會聽到,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總會說“我的孩子就全拜托老師了”,言下之意就是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老師就要全權負責了”,把老師當成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自己甩手不管。如果孩子在校期間出了一些小狀況,就馬上問責老師。在上一次,有一個學生爬圍墻出去了,甚至他回到家了又去以前鄰居家住下了,家長也只是把到學校興師問罪放在首位,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遺憾的是,家長卻沒有好好的反思,反思我們的家族教育,反思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深思后續(xù)的教育。
像這樣的情況,很多老師都會遇到。
把孩子交給了學校,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柜,這種做法,對嗎?
從孩子生下來,一直到走向社會的整個成長階段,拿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友善和關愛,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基本要求。像我校負責教導處的陳海珠主任,擔任六年級語文主科,負責學校大小事務,每天像打仗一樣高強度工作,前天為創(chuàng)辦“小小科學家”實驗學校忙到半夜;昨天晚上又在學校負責搞完“三八”慶祝活動……常?;丶視r已經(jīng)精疲力盡,但她依然堅持要檢查完孩子當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練習才睡。不是一天,而是天天堅持!
相反,很多父母因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家庭教育上轉移到其他方面了。
父母的影響是一切教育的開始,也是孩子社會生活的起點。他們必須具有承擔教育工作的能力,這一點應該得到全社會的認同。但是,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和沉重的工作壓力,導致有的人會忽略當父母的責任,把老師當作家庭教育的替代者。認為把孩子交到學校,教育就是學校的事了,總是不聞不問,這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呀!
二、父母的一切都逃不過孩子明亮的眼睛
2018年全國兩會上,全國婦聯(lián)就呼吁將家庭教育法列入五年立法規(guī)劃,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規(guī)范化發(fā)展。去年兩會有委員提出:“家庭是人生首所學校,要注重家教家風”,今年的全國兩會,民進中央帶來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發(fā)展的提案”。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和適應這個社會。比如說,當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他們模仿家長的肢體動作;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他們模仿家長的語言習慣;孩子看到電視的時候,他們模仿家長找電源開關……孩子看到父母在玩手機時候,也模仿家長玩手機。
總之,父母說話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生活習慣,都逃不過孩子那明亮的雙眼。
同樣的道理,喜歡閱讀的孩子,多數(shù)是因為父母經(jīng)常把書本捧在手上;喜歡宅在家的孩子,多數(shù)是因為家人沒有出門散步的習慣。麻將桌旁和書本堆里長大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都坐在電視機前挪不開眼睛,父母都整天在玩手機,孩子又怎么能靜下心來學習呢?
三、家長的言傳身教,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
家庭教育體現(xiàn)在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比如說非智力因素方面,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基本規(guī)矩等等。
所以呢,做家長的首先自己要學習,學習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與新知,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與育兒能力。做父母的應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認字、讀書、數(shù)數(shù)等,也包括孩子的舉止行為、感知認知等各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了。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基礎上的。
四、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家長和老師并肩前行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弊詈玫慕逃P系應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配合家長,老師與家長共同陪伴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和老師在一起并肩“作戰(zhàn)”,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橫一豎結合在一起,給孩子十倍、百倍的信心和力量,幫助他成長!
“教育”二字,包含著“教”與“育”,老師教授知識,家長養(yǎng)育孩子,不管何時,老師和家長的目標始終是一致的,責任與使命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所以說,只有家庭和學校“并肩前行”,形成一種整合優(yōu)勢,孩子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