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山鳥圖》是傳為南宋林椿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色畫
縱26.9cm,橫27.2cm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枇杷山鳥圖》中,碩大的枇杷葉和成熟的果實,在盛夏的陽光中金碧璀璨,閃爍著誘人的魅力??∏蔚男▲B立于枝上,伸著尖細鋒利的嘴巴,緊瞅著爬在枇杷上的螞蟻,生動細密的構圖,使畫面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作者以精雕細刻的畫筆,對花果、鳥、蟲的形象都作了生動的描繪。小鳥娟秀的形態(tài),光潔的羽毛和那炯炯有神的緊盯螞蟻的眼睛,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就是小如針孔的螞蟻,它的頭尾足須都畫得清晰可見,說明了作者扎實的寫生功力。
《枇杷繡羽圖》設色步驟
作者:李曉明
步驟一:
枇杷:果實用極細淡的游絲描勾勒,用筆一定要極為纖細,墨色一定要非常淡。果臍部分則以重墨游絲描細心描出,造型略呈露珠狀。老干用較干的淡墨粗筆勾勒,筆法的起收略帶方筆。正葉,用中鋒鐵線描濃墨勾勒,用筆需敦實有力,細葉脈的勾勒接近釘頭鼠尾描。反葉的用筆和正葉類似,但是墨色要以中墨為主,不要過濃。右上的遠景部分的枝葉墨色要偏淡一些。
繡眼鳥:所有的絨羽部分都以非常細淡的游絲打架虛線勾勒。所有的片狀羽部分,均以細鐵線描勾勒。其中,胸腹的部分的墨色要非常的淡。其它部分的墨色以中墨為主。腿爪以重墨勾勒。嘴部和爪尖的用線要鋒利爽快,注意角質(zhì)層質(zhì)感的表現(xiàn)。眼珠無需點出。
步驟二:
背景:現(xiàn)將紙張整體通刷一層稍微偏紅的淡米黃色(藤黃加朱磦加胭脂加少許墨)底色,雀鳥的白色部分以及枇杷果實部分,趁濕的時候用餐巾紙將底色吸除,留出白色。等待干透。
枇杷:正葉平涂中等偏淡的草綠(藤黃加花青),反葉及枝梗、反葉葉柄、芽孢等平涂汁綠色(酞青藍加藤黃加少許朱磦)。老干平涂淡赭石,果實平涂粉黃色(藤黃加白色)。果臍平涂淡墨。
繡眼鳥:上嘴、腿爪平涂花青。下嘴、胸腹及尾下復羽和下層尾羽平涂薄白粉。眼珠平涂中等濃度的桔黃色(藤黃加朱磦)。冠羽、背羽、肩羽、復羽、飛羽、尾羽平涂淡草綠。
最后,用淡絳紅色(朱磦加墨加胭脂)在物體四周,尤其是物體密集處及植株的下方大面積烘染。物體的上方,烘染面積要小。染色可多遍,用色一定要薄,色彩的邊緣部分務必烘染的非常勻凈。
步驟三:
背景:物體密集處以及繡眼鳥的右下方用淡絳紅色(朱磦加墨加胭脂)繼續(xù)小面積統(tǒng)染。
枇杷:果實部分用鵝黃統(tǒng)染兩次左右,首先從底層的果實開始統(tǒng)染,一定要注意壓蓋瘋關系的表現(xiàn)。最頂層無遮掩的果實,在本步驟可以暫時不統(tǒng)染。正葉,用淡花青從根部往尖端大面積統(tǒng)染兩次左右。反葉,用淡草綠(藤黃加花青)也由要根部往尖端大面積統(tǒng)染。葉片破碎的邊緣,勒染淡赭石色。老干,用淡墨由兩邊往中間勒染。老干的疤節(jié)處用小筆細心勒染。用筆不要太勻凈,可略帶皴染的筆意。
繡眼鳥:上嘴及復羽、飛羽、尾羽的尖端統(tǒng)染花青。冠羽、肩羽、背羽、腰羽都用很淡淡的花青統(tǒng)染。其中,背羽部分以斡染法為主,腰羽的染色也非常的虛淡。
步驟四:
背景:將紙張整體通刷一層較淡的古銅色(朱磦加墨加少許藤黃加少許曙紅),果實及雀鳥的白色部分繼續(xù)用餐巾紙吸除濁色。等待干透。
枇杷:正葉,用中等偏淡的花青開始分染,處于底層的葉片要多染幾次。第一次的分染,主要表現(xiàn)葉片的壓蓋關系,同時,需要將雙鉤的主筋比較明顯的襯染出來。干后,再用小筆蘸花青,順著細葉脈由葉片中間往兩邊分染,細葉脈的左右都需要分染。必須要染成葉脈部分略微凹陷的立體效果。反葉,繼續(xù)用淡草綠(藤黃加花青)大面積統(tǒng)染,細葉脈則無需處理。果實,先用淡桔黃色(藤黃加朱磦)分染,再用淡赭黃色(朱磦加墨加藤黃)縮小,面積二次分染。同樣,處于底層的果實,染色面積要更大,色彩也更濃一些。干后,再用淡桔黃色將每個果實由處往內(nèi)勒染。果臍部分,則用很淡的草綠色由中間往四周斡染。最后面的三個果實用淡草綠同邊緣往中間罩染。
繡眼鳥:胸腹的白色部分,靠近肩羽和飛羽的部分,少許分染淡朱磦。眼白的四周勒染淡褐色(赭石加墨)。冠羽、肩羽、背羽等處理繼續(xù)分染草綠。所有的片狀羽分染淡墨,邊緣都需要留出水線。其中,尾羽和身體遠處的飛羽用色要更淡一些。上嘴由前往后分染墨青色(花青加墨)。
步驟五:
背景:枇杷果實的右下方用淡褐色(赭石加墨)小面積分染。隨后,等到其他所有的物體都提染結束以后,也就是下述文字步驟都進行了以后,將紙張用清水整體打濕,然后用底紋筆洗刷畫面的浮色并對畫面右上的物體進行削弱處理。浮色的洗刷,主要集中在反葉的四綠色(三綠加白色)以入正葉所罩染的頭綠。
枇杷:果實,暗部用淡褐色小面積提染,用筆要干凈準確,尤其是夾角處要仔細刻畫。果臍里層勒染中墨。所有果實,繼續(xù)用淡桔黃色(藤黃加朱磦)由四周往中間粗筆勒染一次。正葉:最暗部小面積提染墨青色(花青加墨)后,正葉的亮部再有選擇的部分罩染薄頭綠。反葉:由亮部往暗部大面積罩染薄四綠,可以繳入微量的墨,讓四綠顯得灰一些。葉柄和芽孢等處,也需提染四綠。葉片上,所有破碎的邊緣,都用赭墨色分染后,再用褐色小面積分染。老干和果柄:用小筆蘸淡墨細心的刻畫疤節(jié)等凸起處的細微結構變化。
繡眼鳥:身體的綠色部分大面積罩染淡草綠。片狀羽部分大面積罩染淡墨青色。前胸和腹部的凸起部分大面積罩染薄白粉。眼珠右下方細筆勒染淡墨。上嘴尖端提染淡墨。腿爪勒染墨青色。
步驟六:
背景:將畫面用清水整體濕潤后,趁濕的時候,在畫面上用底紋筆豎條紋方向刷上有濃淡變化的墨褐色底色,并用清水筆趁濕將底色染開。顏色主要集中在畫面的左上、中下以及右上出枝處。底色如果滲化到果實、禽鳥等亮部時,用餐巾紙仔細的吸除干凈即可。
枇杷:果實,處于后方的三個綠枇杷,從邊緣往內(nèi)罩染三綠后,再平涂薄褐色(赭石加墨)。前方的枇杷最暗部,用小筆非常精微的提染墨褐色。果臍的中心部分,斡染淡墨綠色(草綠加少許墨)。濃墨點寫螞蟻。正葉,整體平涂薄青綠色(草綠加少許酞青藍),干后,顏色模糊的暗部小面積提染墨青色,強化對比關系。局部模糊的墨線,也需要墨復勾。處于最底層那片小正葉,葉尖提染胭脂。反葉,中等濃度的四綠色復勒主筋及細葉脈。葉片破損的邊緣用筆尖蘸褐色細碎而密集的點出。老干,重墨局部復勾墨線模糊處并點出苔點,干后,再用濃三綠將苔點重復點一次。葉柄根部、芽苞尖端復勒淡胭脂。
繡眼鳥:眼眶先用濃白粉勾線再貼著白線點出圓形的眼花。瞳孔焦墨點出。嘴中線中墨復勾并細心的勾出幘羽。眼先后的黑斑也要仔細刻畫。腿爪的鱗甲濃墨青色點寫,爪尖重墨得勾。鳥體,胸腹、尾羽左右、頜下等白色部分中等濃度的白粉絲毛。所有的綠色部分用淡墨青絲毛,所有的片狀羽用濃墨絲毛。羽筋,先用濃墨勾勒,再用淡白粉細筆復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