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字晉卿,金代文學家。遼皇族子孫,成吉思汗(太祖)十年(1215年)取燕后,被召用,很受信任。破金汴京時,廢屠城舊制,奏封孔子后裔襲爵衍圣公,設(shè)立經(jīng)籍所、編修所,漸興文教,開科取士。
他在成吉思汗、窩闊臺兩大汗時期,任事近30年,官至中書令,元代立國規(guī)模多由其奠定。
耶律楚材圖
史學家認為,耶律楚材是歷史上最被低估的宰相之一,他在窩闊臺當政時期主持的一系列改革舉措,為蒙古政權(quán)的漢化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文化領(lǐng)域的政策,對延續(xù)華夏文明功不可沒。
這首《過濟源登裴公亭用閑閑老人韻》,依詩人年譜,作于公元1232年,隨成吉思汗南征途中。
濟源即今河南省濟源市,在河南西部黃河北岸?!芭峁ぁ保蔀榕嵝菁o念亭,裴休是濟源人,唐昭宗時曾在朝廷歷任要職。
濟源濟瀆廟
“閑閑老人”,指金代趙秉文,趙氏晚年號“閑閑老人”,有《閑閑老人滏水集》傳世。
這是一首描寫山水的佳作。詩人以其較強的捕捉形象的能力,寥寥數(shù)筆,勾畫了一幅水墨圖畫,從而達到了再現(xiàn)自然美之功。
起句“山接青霄水浸空”,以一“青霄”寫盡天空之蔚藍幽穆;以一“接”字,烘托出峰巒之高峻入云,直刺霄壤;以一“浸”字,表出水面之闊寬湛碧,虛涵物類。
一句七字,以云襯山,以山臨水,以水鑒山,山高水秀,山色青翠,水面渺茫的山姿水影躍然紙上。
詩情畫意
接下句“山光滟滟水溶溶”,用疊詞“滟滟”寫山上水氣和草木樹葉所反射出來的色彩,起到了附帶寫水的作用。以一“溶溶”,見出水之深廣平碧,煙波蒸蒸。
全句描寫山光水色,鮮明生動,形象搭配和諧一致,儼然一幅生趣盎然的山水相映畫面。
第三句“風迴一鏡揉藍淺”,寫水之動姿。以“鏡”喻水之清淥湛澈,微風低迴,水面泛搖,如吹起道道藍色皺紋。
詩意圖
“迴”、“揉”、“淺”三字之擇用,情態(tài)細膩,韻味淡疏,閑緩不張戾,與全詩意境十分融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