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又一次換屆了,這次好像很低調(diào),主席團只有幾個人,不像前幾年的幾十個人在全國引起了轟動。王行舟是這次書協(xié)的副主席。
王行舟的百科顯示,他是一位“當代實力派書法家”,什么是實力派?就是指某人在一個領(lǐng)域、或是一個行業(yè)里有十分獨特的水平,按照這個意思來理解,王行舟是搞書法的,他的水平應(yīng)當是十分獨特的。
果不其然,王行舟在書法界是專門寫“馬”字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馬”字,可以寫在一張四尺宣紙,也可以寫有一個斗方,或是更大的宣紙上,只寫這個“馬”字,寫得多了,送人多了,人也就知道他是一位寫“馬”的書法家,這種現(xiàn)象(說的是現(xiàn)象,并不是指王先生)隨時都可以去風(fēng)景區(qū)、過街路口、市場門口上見到,也就是說,在哪個地攤上都可以見到此類“書法”。
而王先生不同,他對“馬”字一往情深,不僅“馬”字寫得好,更寫出了名,先后在全國幾十家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上有過發(fā)表和介紹,甚至有的還是專刊,也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馬”字書法作品先后被國內(nèi)收藏家收藏,也有的作為禮品贈送給德國、英國、古巴、澳大利亞、法國、日本、泰國、比利時、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友人。
王先生是寫馬,還是畫馬?也就是說,王先生是一位書法家還是畫家?其實,書法家也好,還是畫家也好,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書畫同源,他的功底在哪里?寫的“馬”字有沒有出處?
按照公開資料介紹,王先生幼承家學(xué),從4歲就開始染指翰墨了,在漢代隸書方面下足了功夫,什么《張遷碑》、《乙瑛碑》、《衡方碑》、《石門頌》等用了幾十年工夫,對其中的筆法、字形、氣象、精神等都了如指掌,甚至“對甲骨文、金文、行書、草書以及畫馬大師徐悲鴻的學(xué)習(xí)研究長達20年”,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寫好一個“馬”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最終成為“中國‘馬’字書法新寫法首創(chuàng)人”而名譽天下。
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對王行舟本人學(xué)書路徑和獨創(chuàng)的書法作品已經(jīng)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對他的“馬”字書法不敢恭維,認為是地攤書法,是江湖書法家,并且認為這次陜西書法家協(xié)會換屆,是把這些江湖書法家給“轉(zhuǎn)正”了,成為名副其實的書法家了。
呵呵,為了印證這些看法,筆者冥思苦想,也查閱了中國書法史、中國畫簡史等相關(guān)資料,歷史上的古人,至少是書法家從來沒有寫過像王先生的“馬”字,而畫家在畫馬時,不只是畫一匹獨馬,這在繪畫中叫有主無次,不能叫做中國畫,既然不是書法,也不是畫,那叫什么呢?也許只有“獨創(chuàng)”“馬”字的王先生知道了。
注:文中插圖均為王行舟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