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對于每個成年人來說都是必須的,不管是你是按時打卡上班,還是在家辦公;不管你是視工作如命,還是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必須工作。
曾經張藝謀導演在接受采訪時就說,他希望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還在拍片。
能有一份值得托付終身的事業(yè),當然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沒能擁有這份幸運,從事的就是很普通的工作,也談不上熱愛不熱愛。
而現(xiàn)在很多人不滿意現(xiàn)狀,也開始嘗試發(fā)展副業(yè),也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斜杠事業(yè)。據(jù)說BAT的很多員工都要自己的非主業(yè)收入,在這個越來越多元的社會中,斜杠也漸漸成為一種趨勢。
嚴格的說來,兼職與斜杠事業(yè)還是有區(qū)別的。
兼職很可能也只是多一個謀生手段,比如下班之后去便利店、咖啡館做鐘點工,也是一種兼職。而斜杠事業(yè),顯然是另一種職業(yè)規(guī)劃。
那今天思嘉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斜杠事業(yè)。
梳理
動機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自己是基于什么目的,需要一份斜杠事業(yè)。
是因為不滿足現(xiàn)在的收入狀況?還是覺得現(xiàn)在的工作不能發(fā)揮個人價值,讓你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還是你意識到現(xiàn)在的工作有危機,必須為以后的職場規(guī)劃,找一個退路?還是因為現(xiàn)在的工作侵占太多私人時間,讓你無法好好照顧家庭?......
原因各不相同,或者說幾者皆有。
那我們就需要理清重點,明確目標。
梳理原因,明確目標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也必不可少,可以說是規(guī)劃斜杠事業(yè)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很混亂,還想去做找兼職,如果不梳理清楚,那找多少兼職都無法幫你走出混亂的狀態(tài)。
混亂就是一種無序,梳理原因,明確目標就是在建立秩序感。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曾經是一名水電站的工程師,說好聽是工程師,實際上也就是一個電工。工作普通,還有嗜賭的惡習,曾經一晚上輸?shù)?00元,差不多就是一個月工資。為了戒賭,后來為了戒賭,他就開始寫小說打發(fā)時間,為了能夠在工作的時候寫小說,甚至給自己配了一部286電腦,在電腦后面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作,這可能就是上班摸魚第一人。
后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成為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科幻大作家。
當然說劉老師的故事,并不是鼓勵大家去上班摸魚。
很多時候我們要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從改掉生活中的一個壞習慣,建立一個好習慣開始的。習慣本身就是一種秩序感。
這幾年彩虹合唱團非常火,很多人都喜歡他們那種在交響樂里的融入接地氣的生活化的表演方式,但你知道嗎?合唱團的大多數(shù)成員都是利用工作外的時間來參加合唱的。
很多人在合唱團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片新天地,找到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雖然他們不是專業(yè)科班出生,但他們的歌聲里充滿著對音樂的熱愛和突破自我的努力。
現(xiàn)在四五十歲的人,以前年輕時候選擇工作,可能很大可能是為了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在單位里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同事、熟悉的未來,熟得失去生活的新鮮感。但為了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我們不得不在這種熟透的工作體制里繼續(xù)下去。
那這種生活不是也很有秩序感嗎?為什么有很多人心中還是想要出逃呢?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想必有個悲情的畫面大家都會難以忘懷,那個在監(jiān)獄里做圖書管理員的老人,在即將要出獄時,選擇了自殺。
我們的社會并不是一趟有固定站點的列車,時代的車輪會把我們帶向何處?我們都沒有定數(shù),或許它會把我們平平安安的帶到生命的終點,也說不定它也會換軌道,出乎我們的預期,甚至還有可能脫軌發(fā)生意外。
我們作為平凡的個體,很難像喬布斯、馬云這樣去做列車長,但我們需要有適應新路線的能力,甚至在危急時刻,有奪窗而逃的勇氣和本事。
因此,不被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體制化,不斷打破舒適圈、突破自我局限,是很多人本能的渴望。
明確
方向
有了開啟斜杠事業(yè)的動力,我們接下來就要找到方向。
梁冬老師說,一艘沒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風,對它來說都是逆風。
因此,接下來就需要找到斜杠事業(yè)向那個方向啟動。
思嘉給大家提出以下兩種建議:
01
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出發(fā)。
我先生的一位同事,一直在體制內工作,作為一名工程師,很擅長考試,他就去考各種證,然后把這些證給需要的公司做資質備案,每年也能獲得不少的收入。
01
從自己喜歡的領域出發(fā)。
例如有些人喜歡做美食,開始做美食博主,漸漸的積累了人氣,到后面再帶貨一路都很順其自然。
有人會說這不就是說的是你自己嗎?
其實像思嘉這樣的案例很多,最成功的一位就是蔡瀾先生,蔡瀾先生之前從事的是電影行業(yè),愛吃會吃是他從小培養(yǎng)出的生活樂趣,在電影行業(yè)不景氣的時候,蔡瀾先生把自己的這一興趣和自己的特長結合起來,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一手好文章自是不必說了,他能將美食與文化結合在一起,就讓他的美食節(jié)目、美食專欄有了不同的境界和新意。
有人會說我既沒擅長的,也沒有感興趣的,那該怎么辦?
那這就回到起點了,找到自己喜歡的,就是在混亂中給自己找到一畝心田,這塊心田是需要努力耕耘的。
興趣并不完全等同于樂趣,興趣是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堅持到一定程度才能獲得的樂趣。如果不努力,那么容易就得到的話,那天天守在電視機前的人也可以說他的興趣是看電影呀!那這種級別的興趣,又怎么能與寫出大量影評的興趣相等同呢?
而現(xiàn)在只要你愿意,要學一門專業(yè),渠道是很多,成本不像以前那么高的,網(wǎng)絡課程隨時可以幫你開啟專業(yè)化的道路。
積累
人脈
好,假如我們已經找到自己啟動的方向,那接下來做什么呢?
無論什么事業(yè),都需要有人脈,有人愿意為你的興趣買單。下面以思嘉的親身經歷來為大家做個分享。
思嘉在脫離全職工作之前,是做美術指導和品牌視覺規(guī)劃的。后來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和一個女性大號合作了一場線下活動。因為這場活動非常成功,就順利成為這個大公號的廣州區(qū)社群管理,在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我是完全免費去工作的。但在那一年里,我通過這個平臺,摸索出社群運營的方法,也通過組織各種各樣多達上百次的線上和線下活動,積累了很多人脈。當時我所管理的廣州社群,是全國四十多個城市社群中,唯一有獨立收入的社群。
那為什么思嘉又開啟了素食博主的道路呢?這個就不在這里贅述了,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花間托情思,蔬里尋滋味!——我的美味情緣
我想說的是從設計師到素食博主的轉型中,我是結合了自己的特長,發(fā)揮了自己作為設計師的審美方面的優(yōu)勢。很多人看我的美食圖片,會覺得很治愈,這就是我能從設計師的角度去把握觀眾的心理需求。
同時,設計師是一個追求創(chuàng)新的職業(yè),在美食研發(fā)的過程中,我也會發(fā)揮設計師思維去做菜式創(chuàng)新。
再來,我打破原有的社交圈,建立起廣泛的人脈關系。這都是我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助力因素。
所以從我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一個職業(yè)轉場的過程。當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很明確的,都是在一天天的堅持分享中,一切就明朗起來的。
時間
管理
還有人的兼職與主業(yè)完全是兩個八竿子打不到的不同領域,這也不妨礙咱們花開兩朵。這就需要做好時間管理和資金成本管理了。
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沒時間,但我要說沒時間是個偽命題,只要你想去做某件事,就一定會抽出時間去做,沒時間是拖延逃避的借口。
所以,我們在做梳理的過程中,也可以嘗試記錄一下自己日常時間都用到那里去了。
早上是睡到上班前半個小時,還是6點起床,開始做一天的規(guī)劃?
你上班下班的路上是在刷抖音還是在聽課程?
你吃完晚飯后,是在沙發(fā)上葛優(yōu)躺追劇還是打開課本學習?.......
這樣多問問自己,時間就會有了。
時間有了就要形成固定的時間規(guī)劃,每天安排多少時間去學習,安排多少時間去處理業(yè)務事項,如果沒有按計劃完成,有沒有后備方案?
有了計劃,形成節(jié)奏,生活工作就會井然有序。
資金
管理
那很多人要開啟一個新項目,就會涉及到啟動資金的問題,在前期,思嘉建議一定要合理投入,不要把資金投入在一些沒有必要裝門面的事情上,比如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家辦公,就無需去找專門的辦公室。
如果一定要辦公場地,也不要追求高大上,與人合租辦公室或者在創(chuàng)業(yè)孵化園尋找共享辦公室也能節(jié)約前期成本。
此外,有些人做代理,思嘉也建議,不要選擇需要壓貨的方式,之前很多做微商的朋友就是壓了一屋子貨,最后這些貨都成了自己斜杠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壓力。
此外,也盡量選擇品牌方,幫你發(fā)貨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你自己發(fā)貨的物流費用和時間成本。
選擇
平臺
除了上面的時間管理和資金管理,在哪里插上自己的斜杠旗幟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