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時候留意起木芙蓉,我也不記得了。
學(xué)校里有一小片湖泊,湖中有蘆葦、荷花、睡蓮、蒲草、梭魚草等,沿岸是大葉榕、大葉相思、南洋楹等喬木,每日上下班都要從中走過,陰晴朝夕,四時嘆逝,而湖光變幻,草木豐茂,是頗有野趣的所在。
數(shù)年前,發(fā)現(xiàn)了湖邊有一株木芙蓉。在此之前,我并未見過這種花,也忘了是如何認(rèn)得她的了。總之,在我每日走過的小路對岸,她開出了淡粉色的花,在一片蕭索的慘綠中,很容易就吸引了我的眼光。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這個花,有種一見如故之感。她佇立于水邊,枝葉扶蘇如照水臨妝,大如碗蓋的花一個個垂垂于枝頭,頗見風(fēng)致。走近一看,則花比人高,重瓣疊疊,花瓣略顯輕透,中有脈絡(luò)分明,絲絲線線?;ㄉ珔⒉畈灰唬袑⒅x的綴于枝上,已是深重的紫紅色,卷成一小花苞,不久即委地成泥。初開的則是清清透透的粉白色,花蕊明黃,與此正是絕搭。后來查資料方知,此種名為三色醉芙蓉,是木芙蓉里最為特別的品種?;ㄉS日色而變,清晨初開為白色,日中粉紅,日暮則又變?yōu)樽霞t,花期僅一天,所以落下的木芙蓉,都是紫紅色的?;ㄉ兓脑?,大抵在于花內(nèi)色素和酸堿度因溫度而發(fā)生變化,植物中是比較少見的。 吳震方《嶺南雜記》記載了另一種變?yōu)榈S色的木芙蓉:“潮州木芙蓉大如梧桐,朝開粉紅色,午變大紅,晚又為淡黃,人家種者,憑樓而觀之?!鄙形吹靡?。
后來,我又在附近教工宿舍區(qū)樓下發(fā)現(xiàn)零散的幾株,大概頗有年月,長得更為高大,開著紫紫紅紅的花,因為花極大,又有些癡憨的樣子。此種植物,若非開花,是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嶺南雖無明顯的秋季,然每逢秋來,木芙蓉卻總是應(yīng)時而開?;ú葑钍鞘匦?,世間萬物原是有約,一程一程,循環(huán)往復(fù)中自有篤實和安寧。木芙蓉,大抵是無秋的嶺南深秋的明證。
木芙蓉之名,乃于我們平常所見的荷花——水芙蓉相區(qū)別。《本草綱目》載:“此花艷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俗呼為皮樹?!断嗳缳x》謂之華木?!蹦拒饺卮蟾趴煞譃槿N,單瓣、重瓣和三色芙蓉。木芙蓉屬于錦葵科,與錦葵原是近親,單瓣木芙蓉花型頗類于錦葵,重瓣的稍類牡丹、芍藥等名花。木芙蓉花色明麗,但歷來卻與富貴等意象沾不上邊。
木芙蓉主干上有分叉,斜倚有度,頗見情致?;ń蚤L于枝干末梢,有向上的姿態(tài),又因其開于深秋,不與群芳同艷,故而歷來文人以為此花別有風(fēng)骨,賦予其與菊花般淡逸的品性。其枝葉阿娜,姿態(tài)優(yōu)美,又愛長于水畔,更添了幾分柔情綽態(tài)。屈大均在《廣東新語》里說:“木芙蓉以秋深開,水芙蓉既謝,花乃繼之,至冬深而罷。雖岸生,亦喜臨水,得水則容顏益媚?!?br>
“得水則容顏益媚”這句真能得木芙蓉之神。自從看過水邊的芙蓉,確實覺得此花與一泓秋水就是天然圖畫。高士奇《北墅抱甕錄》有一段寫木芙蓉之于水畔花圃,寫得極美:,
“木芙蓉瀟灑無俗姿,性本宜水,特于水際植之,緣溪傍渚,密比若林,雜以紅蓼,映以翠芙,花光入波,上下?lián)u漾,猶朝霞散綺,絢爛非常?!?br>
惲南田有木芙蓉畫,仿佛有秋風(fēng)吹拂,花葉俯仰有情,當(dāng)?shù)闷稹盀t灑無俗姿”的雅評。好多年前,我在廣東省藝術(shù)博物院見過一幅陳樹人的芙蓉秋江圖,印象很深,畫的是近景,三兩朵木芙蓉沿峭石垂于秋江上,明明是一片蕭寂,卻見鮮妍,令人動容。在網(wǎng)上找到相似的一張,木芙蓉畫得極是冷艷,用筆利落。上有題詩云:
秋風(fēng)搖落到江籬,浦溆儃徊屈子怨。遮莫拒霜孤抱在,湔(?)江聊為寫相思。
嶺南畫派三家中,我獨愛陳樹人的畫,以其未離傳統(tǒng),文人氣息濃厚,而格調(diào)溫雅。其師居廉也有一幅木芙蓉,撞粉之法表現(xiàn)木芙蓉微透的花瓣,正自適宜。
歷來關(guān)于木芙蓉的記載和詩句,似乎也是離不開水的。
宋人很喜歡這種花,宋畫里偶能見到木芙蓉的芳姿。王安石寫過一首《詠木芙蓉》:“水邊無數(shù)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還似美人初睡起,強臨青鏡欲妝慵。”呂本中也有《木芙蓉》絕句:“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fēng)。”所寫木芙蓉,都是臨水而生。南宋曾季貍在《艇齋詩話》中對這兩首詩作了優(yōu)劣之論、他說呂詩“極雍容,含不盡之意,蓋絕句之法也?!倍踉?,僅僅只是作美人之喻,覺得味短,不及遠(yuǎn)矣。呂詩寫木芙蓉,說她不像桃李,開落都要聽從東風(fēng),她有自己的風(fēng)骨,把花開在深秋的寒霜里。這個“絕句之法”,很堪玩味。前兩句原是平常,后兩句一經(jīng)對比,詩意頓生。呂詩也是有所承襲的,唐人高蟾屢試不舉,寫了一首詩《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fēng)怨未開?!奔词且阅拒饺刈杂?,說自己原本就生于秋天的江水之畔,并不怨恨春天的東風(fēng)沒有來吹開。可謂寄興深微,怨而不怒。
因此,木芙蓉成了一種很不得志的花草?!度悍甲V》在介紹木芙蓉時就感嘆到:“此花清姿雅質(zhì),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fēng),可稱俟命之君子矣?!鄙顟z木芙蓉清雅絕倫卻命途冷清。所以,《紅樓夢》中黛玉所抽中的支簽上所畫,必然是木芙蓉,而非荷花?!秹垅t群芳開夜宴》一章是這樣寫的:“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還有什么好的被我掣著方好?!幻嫔焓秩×艘桓?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fēng)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fēng)當(dāng)自嗟?!贝嗽姵鲎詺W陽修的《明妃曲》,前一句是“紅顏勝人多薄命”,即是說如昭君一般的美人才子自古就是薄命的,不必怨未曾受到東風(fēng)的照拂,只該自己嗟嘆吧。此句移來詠“木芙蓉”,自是絕當(dāng)。
生長最多木芙蓉的地方,大概是成都,成都自古稱為蓉城,此芙蓉,正是木芙蓉。
宋人趙抃《成都古今集記》記載:“孟后主在成都城上,遍種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錦繡,高下相照,因名錦城。以花染繒為帳,名芙蓉帳?!贝饲榇司?,可謂絕艷。
木芙蓉與成都著名的女校書薛濤也有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據(jù)說薛濤居于浣花溪畔時,嘗自制箋紙,時人喚為薛濤箋。據(jù)歷代資料,薛濤箋的特色是形制較小,便于寫詩,而色澤為紅色,是后世彩箋的濫觴。李商隱《送崔玨往西川》中有言:'浣花箋紙?zhí)一ㄉ?,好好題詩詠玉鉤。'所說浣花箋紙,很可能指的就是薛濤箋。
而木芙蓉,正是制作薛濤箋的重要原料。
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中指出:“四川薛濤箋以芙蓉皮(即木芙蓉)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當(dāng)時薛濤所指,遂留名至今……”從這里看來,木芙蓉不僅是薛濤箋本身的重要原料,也是其所以為紅色的關(guān)鍵染料。現(xiàn)代研究表明,木芙蓉的枝干皮部纖維細(xì)長,木素含量低,是適合制造書畫紙的優(yōu)良木種。
我向愛箋紙,因了這一層,更對木芙蓉生出幾分親切和愛重。
近來也是秋深,又到了追尋木芙蓉芳蹤之時。從前看過湖邊的那一株三色醉芙蓉后,令人難忘她的身姿??上У诙昵锾煸偃r,已不見她的蹤跡。去年在湖邊另一側(cè),發(fā)現(xiàn)一叢更大更高的,與水邊蒲草蘆葦一起,開得盛烈。今年剛?cè)肭飼r去尋,已為周邊蔓草所掩,剩下矮矮一枝,枝葉疏落。如今秋深再去尋,已杳然不見蹤影。令人想起《離騷》里的句子:“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br>
木芙蓉卻終究沒有遠(yuǎn)離我。
以為今年無木芙蓉可看之時,卻又在蒲草叢附近的角落里見到一大一小的兩株,是單瓣的,花色如淡霞彩,單瓣更見清雅,月黃色的花蕊極為突出。未開的花苞則一一向上,聚于一起,不負(fù)“拒霜”的美名。近日常常繞路去看看它們,開得極好,是秋光里的一片柔靜。有日清早還見到幾只紅耳鵯在花枝上戲耍,儼然一幅秋日的花鳥畫,也很好看。
可是不知怎么,還是想看開在秋水邊的木芙蓉啊。
(不能免俗,開了個公眾號:閑詩書,歡迎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