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 其中的巴彥淖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達(dá)100多個。高聳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測的鳴沙,靜謐的湖泊、濕地,構(gòu)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獨(dú)特的迷人景觀,每年吸引了上萬名國內(nèi)外游客前來觀光。
巴丹吉林廟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廟。它始建于乾隆年間(公元1755年),由于深處大漠、人跡罕至,一直保持著原貌。 其規(guī)模不大,占地僅273.7公頃,是一座上下兩層的中式樓閣建筑。
巴丹吉林廟的建筑結(jié)構(gòu)與其它藏傳佛教寺院大同小異。寺廟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圍墻,墻外西側(cè)矗立著一座白塔,與廟遙相呼應(yīng)。寺廟總建筑面積近300平方米。廟室分上下兩層,呈樓閣式。四角形的角樓,重檐山頂,正面有兩小窗,兩側(cè)各有4扇小窗。
寺廟旁邊有一個神奇的湖,湖周圍全是沙山,但卻常年不曾枯竭,也不曾被風(fēng)沙遮蓋掩埋,湖中還有難得淡水泉眼,當(dāng)?shù)鼐用癜堰@個地方成為“有廟的海子”,簡稱“廟海子”,靜靜橫臥在沙漠之中,廟海子湖邊,與世無爭, 傳說建寺初,蘇敏吉林的泉水會在僧人誦經(jīng)時自動噴涌出來,頗為壯觀。
廟海子雖是鹽湖,但碧波輕漾、鹵蟲繁生,成百上千只野鴨以此為食,浮水嬉戲;湖畔甘泉噴涌,綠草如茵,蘆花紛飛。數(shù)十棵柳樹、沙棗樹華蔭如蓋,一群群山羊、駱駝和驢騾各據(jù)一隅,悠閑地吃草,生人靠近,畜群突奔,驚起一群黃褐色的青蛙。待到夕日西下,殘陽如血,牧民的平房升了炊煙……恍如進(jìn)入了水鄉(xiāng)江南。
巴丹吉林廟的位置很奇妙,三面環(huán)湖,一面臨沙,卻兩百年多年來不被湖水侵蝕,也沒有被黃沙掩蓋。也許冥冥之中,這個寺廟和這個沙漠十分有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