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七言絕句的第3句為什么不押韻 句句押韻不行嗎?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唐詩七絕第三句,為什么不能押韻,作為自寫詩,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前言

我們從小開始學習古詩詞,五絕和七絕是我們最熟悉的詩體。不過大家是不是都注意到這個現(xiàn)象:

絕句的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不但是題主說的唐朝的絕句,即使是唐朝以前的絕句,第三句好像也不押韻。另外,所有的近體詩中,除了第一句以外,都是雙數(shù)句押韻,單數(shù)句都不押韻。

為什么呢?當然是有原因的。

絕句,只有四句,分為合律的近體絕句,不合律的古體詩絕句。我們先看看唐朝絕句押韻的方式。

一、唐朝的七言絕句

在詩的每一句中,最后一個字如果押韻,叫做韻腳,如果不押韻,叫做白腳。

絕句的二、四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尾字押韻既是韻腳,首句尾字不押韻就是白腳。無論是近體絕句還是古體絕句,第三句末尾字幾乎都是白腳(不押韻)。

下面用{}表示白腳,【】表示韻腳

1、首句押韻的七絕

  • 七絕近體: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七言平韻古體:李白《結(jié)襪子》

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2、首句不押韻的七絕

  • 七言近體:唐·元稹《和樂天招錢蔚章看山絕句》

碧落招邀閑曠{望},黃金城外玉方【壺】。人間還有大江{海},萬里煙波天上【無】。

  • 七言仄韻古體:宋·曾鞏《游麻姑山 瀑布泉》 ,2、4句押韻。

飛泉一支天上{來},寒影沉沉瀉龍【穴】。山靈欲以怪動(人),山路先冬積霜【雪】。

無論首句押韻與否,第三句一定是不押韻的。

而且,白腳和韻腳的平仄,基本都相反。不過這種相反也是漸漸演變而成的。

二、唐以前的絕句

七言絕句出現(xiàn)的比較晚,唐以前多是五言的絕句。

1、隋朝的絕句

隋朝皇帝楊廣有一首《春江花月夜》流傳甚廣: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這是一首古體絕句,其韻腳和白腳的規(guī)則和唐朝一樣。

2、南北朝的絕句

庾信的仄韻古絕《和江中賈客詩》:

五兩開船{頭}。長橋發(fā)新【浦】。懸知岸上{人}。遙振江中【鼓】。

同樣如此,白腳與韻腳平仄相反,第三句一定不押韻。

3、最早的絕句

最早的五言絕句出現(xiàn)在《玉臺新詠》,其中錄入了幾首魏晉時期(或漢末)的古體絕句。

藁砧今何{在},山上復(fù)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這首詩出現(xiàn)了一個和上面其他絕句的不同之處。第三句中,作為白腳的<頭>,竟然和韻腳的平仄一致。

那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詩人開始注意避免白腳和韻腳平仄一樣呢?

三、齊梁時期 永明體詩人的貢獻

關(guān)于這種第三句不押韻、白腳和韻腳平仄相反的規(guī)則,是從齊梁時期開始講究的。

齊永明時期,以沈約、王融等人為代表的詩人開始用四聲八病的理論來指導(dǎo)詩歌創(chuàng)作,這些人被稱為永明體詩人,他們的詩被稱為永明體詩,這種詩就是早期的格律詩。

在《文鏡秘府論》解釋四聲八病時,特別解釋過唐人對于沈約理論的認識: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yún)煙?!保ā昂印迸c“煙”平聲。)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yún)“鬱鬱園中柳”也。)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出自漢朝《古詩十九首》;衰草蔓長河,寒木入云煙,是西晉陸機的作品。這些詩都不是絕句,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這一段講的是:上尾。單數(shù)句最后一字如果和雙數(shù)句最后一字同聲(分平上去入四聲,可簡單理解為平仄相同),如果不押韻就是上尾。

例如樓、齊,都是平聲,卻不押韻,就是上尾。河、煙也是如此。

文中舉例說明時用的是前兩句,但是永明體以后的詩人對于整首詩都會注意這個問題。上面提到了《玉臺新詠》中的古絕句也是如此,作為白腳的<頭>,和韻腳的平仄一致,也是上尾。

沈約等人認為,上尾是巨病,齊梁以后的詩人如果繼續(xù)犯上尾,就是不懂詩的外行了。:

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學習過格律詩后,就會發(fā)現(xiàn),格律詩就是遵守了避上尾的規(guī)則,例如上面舉例的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前兩句都是平聲結(jié)尾,所以必須押韻。第三句是白腳,與韻腳平仄相反:在。

古體詩大多也是如此,例如上面說過的楊廣《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第一句不押韻,是仄聲收尾的白腳(平聲就是上尾),白腳和韻腳平仄相反。

不過古體詩的前兩句還不是特別嚴格,有喜歡仿古的詩人,前兩句也不完全遵循。例如五言絕句《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首詩押仄韻:去、處,第三句白腳是平聲符合要求。但是第一句 <子>雖然也是仄聲,但是不押韻。

無論古體近體,第三句要求很嚴一定不押韻,而且白腳一定和韻腳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就是題主提出的問題。

絕句中的單數(shù)句除了首句可以押韻外,其他單數(shù)句一定不押韻。其實不僅僅是四句的絕句如此, 四句以上的近體詩也是如此。

四、齊梁以后隔句押韻的詩,大多遵守單數(shù)句不押韻的規(guī)則

五言和七言的律詩不用多做解釋,除了首句可以押韻外,單數(shù)句都是不能押韻的。例如白居易七律《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游寺》,單數(shù)句都不押韻,均為仄收:

曾于太白峰前{住},數(shù)到仙游寺里【來】。黑水澄時潭底{出},白云破處洞門【開】。

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惆悵舊游那復(fù){到},菊花時節(jié)羨君【回】。

注:出是入聲。

杜甫的《秋興八首之一》,首句押韻,除此以外,3、5、7句都是白腳,仄收。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diào)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古體詩七言長詩,例如杜甫的《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luò)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這首詩類似于句句押平聲韻的詩,但是其中三個不押韻的單數(shù)句,白腳是仄聲:有、見、釜、下。

特別注意下?lián)Q韻的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一首詩有六組韻,二句一組的句句押韻。四句一組的,遵循絕句的規(guī)則,每一組內(nèi),第一句可以押韻可以不押韻(押韻居多),第三句依然不押韻。

五、句句押韻會被人笑話嗎?

句句押韻的詩也是有的,上面舉例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換韻的句句押韻詩。

也有不換韻且句句押韻的詩。在魏晉時,曹丕有一首《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種不換韻且句句押韻的七言詩被稱為柏梁體,柏梁體一般指眾人雅集時一起聯(lián)句的詩,但是曹丕、蘇軾、詩圣杜甫都做過這種一個人的柏梁體: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但是老街沒有見過句句押韻的七言絕句,句句押韻的多是古體的長詩 。所以,假如有人作一首第三句押韻的五絕或者七絕,基本都是沈約所說的:

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所以題主擔心被人笑話,是有可能的。

結(jié)束語

從七言絕句來說,近體絕句非常嚴格,只有四種詩體:

首句押韻的: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只有第三句不押韻。

首句不押韻的:仄起仄收、平起仄收。1、3句不押韻,2、4句押韻。

白腳和韻腳的平仄一定相反。

七言的古體絕句非常少見,我還沒有見到第一句白腳和2、4句韻腳平仄相同的例子。

可能是七言絕句產(chǎn)生太晚,上尾的理論影響太大。所以無論古體七絕和近體七絕幾乎都遵循這個規(guī)則:

第三句不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白腳和韻腳平仄相反。

@老街味道

詩詞創(chuàng)作不可不知 “平仄”是什么意思?

觀唐習律40 昔年親友半凋零 學習竇叔向七律章法上的瞻前顧后

學習詩詞不可不知 原來格律詩只有1種情況可以一三五不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天學會寫詩詞
“七絕”、“七言”和“七韻”怎么區(qū)分?
詩詞押韻知識
詩詞零基礎(chǔ)之三分鐘學格律詩
告訴您一個最基礎(chǔ)的古詩小秘密 作詩犯了這個錯就可以斷定是外行
李白的靜夜思是古絕,改成律絕和五律,可以看出不同詩體的區(qū)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